图书介绍

心理哲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心理哲学
  • 朱宝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974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心理学: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意识论1

第一节 意识现象的理论说明1

一、西方古代的意识学说1

二、中国古代的意识学说9

三、西方近代的意识学说14

四、意识现象的科学理解26

第二节 意识的层面与要素31

一、赫尔巴特的“意识阈说”31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地形学”32

三、荣格的“心灵三分说”34

四、汤浅的“双层意识论”35

五、意识层面的综合理解36

第三节 最高的意识形态——自我意识37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38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41

三、自我意识的功能47

第四节 “神秘”意识状态及其哲学分析48

一、做梦49

二、催眠56

三、灵感59

四、意念70

五、超感知觉77

一、从毕达哥拉斯到韦萨利83

第二章 心身论83

第一节 中西古代的“心身论”83

二、从稷下学者到范缜87

第二节 中西近代的“心身论”93

一、从笛卡儿到黑格尔93

二、从方以智到章太炎100

第三节 当代学术界的几种“心身论”104

一、心身同一论104

二、多元相互作用论106

三、二元相互作用论107

四、突现的相互作用论109

五、突现的唯物论111

六、唯物的心身一元论113

第三章 智能论115

第一节 有关“智能”的理论探索115

一、天赋论116

二、白板论119

三、建构论122

四、智能理论评析126

第二节 智能结构学说130

一、独立因素说130

二、二因素说131

三、群因素说132

四、三维结构说132

五、层次结构说133

六、两态结构说134

第三节 智能载体探微135

一、功能—结构—载体136

二、智能载体——生物大分子136

三、智能转移的最新研究及其哲学评析138

第四节 智能模拟141

一、智能模拟的由来141

二、智能模拟的现状146

三、智能模拟的前景147

四、智能模拟的价值153

第四章 认知论157

第一节 研究“物到观念”的三条路径157

一、反映158

二、反射162

三、表征166

第二节 客体信息传递、加工的微观机制169

一、感觉登记169

二、模式识别170

三、认识系统中的两种加工形式175

第三节 人脑中知识的表征与检索177

一、概念表征178

二、命题表征183

三、脚本与故事结构表征184

第四节 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能动性分析185

一、认知因素的能动性分析185

二、非认知因素的能动性分析200

第一节 言语获得的理论探索214

第五章 言语论214

一、人类言语起源之谜215

二、个体言语形成之争216

第二节 言语反映与表达221

一、言语反映222

二、言语表达224

第三节 言语与思维的辩证理解227

一、彼此独立论227

二、相互作用论228

第六章 方法论233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派的研究思想233

一、构造派的思想方法234

二、行为派的思想方法239

三、格式塔派的思想方法248

四、精神分析派的思想方法256

五、现代认知派的思想方法26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69

一、系统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69

二、信息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74

三、“黑箱”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76

四、功能模拟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79

五、反馈控制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81

六、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283

中文参考文献290

外文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