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制度研究 1897-1936【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制度研究 1897-1936
  • 王丹莉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制度研究 1897-193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

1、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2、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3

二 近代银行业研究现状述评4

三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26

四 本论文创新之处27

五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28

第二篇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内部制度30

第二章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30

第一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发展历程与公司制度30

一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发展历程30

二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组织形式35

三 对近代私营银行组织形式的解析37

四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40

第二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公司治理41

一 公司治理的内涵41

1、“公司治理”的定义与本质41

2、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43

二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公司治理及其特点44

1、近代私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独特的“双层平行董事会”模式44

2、近代私营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47

3、特殊的外部治理机制——近代私营银行间普遍的互为董监现象54

第三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成因57

一 两权融合与私营银行的公司治理57

二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局部重合——互为董监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64

本章小结66

第三章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组织体系与管理制度68

第一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组织体系68

一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存在形式69

二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70

1、总行制与总管理处制71

2、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的有效结合77

三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78

1、管辖行制度的设立与总分行之间的密切联系——组织的扁平化趋向78

2、组织内部的其它协调机制81

四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分支机构——总分行制与单一银行制的并存83

第二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91

一 员工的选拔与聘用91

二 员工的培训——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94

三 员工激励机制97

四 员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102

1、员工的日常管理102

2、员工的考核103

第三节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企业文化105

一 私营银行的开拓创新精神106

二 私营银行的“服务”意识109

三 稳健谨慎的经营风格与信用文化112

四 银行家与近代私营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113

本章小结115

第四章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经营运作机制117

第一节 私营银行自身的运营机制117

一 私营银行的负债管理117

二 私营银行的资产管理124

三 私营银行的其它经营方式——金融与产业的交叉130

第二节 私营银行间的合作133

一 充满竞争的近代金融业133

二 北四行联营集团的构建134

1、四行联营的具体形式135

2、私营银行发展初期的信用联合138

三 私营银行间的其它合作方式140

第三节 银行公会与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自我管理及约束机制142

一 银行公会的产生与发展143

二 银行公会的职能与作用146

1、服务同业、联合拓展发展空间146

2、规范同业行为、提供自律机制149

3、作为群体利益的代言人与外界博弈151

三 银行公会——中观行为主体的独特作用155

本章小结158

第三篇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外部制度环境160

第五章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与政府160

第一节 私营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特征161

一 折冲于官商之间的私营银行161

二 私营银行的利益驱动机制167

1、私营银行家的双重身份167

2、建构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169

第二节 私营银行与政府的博弈——内债及其影响171

一 政府内债与私营银行的发展171

二 政府内债与私营银行的运营机制178

本章小结181

第六章 竞争对手与金融产业集聚182

第一节 竞争对手与私营银行的互动182

一 竞争对手的发展与演进183

1、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183

2、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及其与外资银行的关系186

二 竞争对手与私营银行的关系189

1、外资银行的影响——示范、竞争与制度创新的催化剂189

2、私营银行与钱庄——制度的承袭与突破192

第二节 金融中心与产业集聚效应197

一 近代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197

二 金融中心与产业集聚202

本章小结204

第四篇 结论206

第七章 中国近代私营银行的制度特征及启示206

一 近代私营银行的制度特征与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形成中的“适应性”选择206

1、竞争主体多元化与制度创新的动力207

2、银行在监管者和宏观经济调控制度提供者缺位条件下的自我制度供给208

3、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形成中的“适应性”选择209

二、近代私营银行发展对当前银行业改革的启示211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3

表2.1 1912-1927年华资银行设立概况33

表2.2 近代主要私营银行概览35

表2.3 上海民营机器工业企业组织形式37

表2.4 近代私营银行对经理人员、董事及监察人资格的要求44

表2.5 近代部分私营银行章程对于内部权利分配的相关规定47

表2.6 近代私营银行的两权融合现象52

表2.7 近代私营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交叉情况一览表55

图2.1 北四行、南三行七大主要私营银行之间的互为董监情况65

表3.1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内涵比较68

图3.1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示意图69

图3.2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组织系统表72

图3.3 金城银行组织系统表73

图3.4 中南银行组织系统表74

图3.5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组织系统表75

图3.6 聚兴诚银行组织系统表76

表3.2 近代重要私营银行分支机构概览84

表3.3 近代银行实收资本规模及比重85

表3.4 近代中小规模私营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概况一览表86

表3.5 全国银行地域分布情况概览90

表3.6 金城银行行员薪水级数一览表99

表3.7 大陆银行行员薪俸等级表99

表4.1 金城银行负债类各科目分类统计117

表4.2 1933年部分私营银行主要负债对负债总额百分比比较表118

表4.3 金城银行资产类各科目分类统计124

表4.4 1933年部分私营银行主要资产对资产总额百分比比较表125

表4.5 近代私营银行参与投资或创办的保险公司一览表131

表4.6 四行准备库历年发行兑换券及其准备比较表136

表4.7 四行储蓄会历年存款总额及增长幅度137

表4.8 上海银行公会各时期会员名单144

表4.9 天津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各时期会员名单145

表5.1 金城银行股东分类统计164

表5.2 1927年金城银行部分军阀、官僚股东名单165

表5.3 私营银行家的双重身份167

表5.4 1912-1927年银行的设立与倒闭比较表173

表5.5 南京国民政府债务支出及偿债率177

表5.6 中中交农四行在全国银行中所占的地位178

表6.1 中外银行和钱庄资力的比较182

表6.2 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183

表6.3 汇丰银行主要业务项目的相对比重和变动趋势1880、1885、1890185

表6.4 清末上海汇划钱庄家数统计(1858-1903)188

表6.5 1927年外资在华银行资本情况表191

表6.6 中国通商银行对钱庄放款总额及所占比重196

表6.7 全国商业银行庄号按城市划分资本和存放统计(1934.6)197

表6.8 1902-1931年天津进出口贸易规模199

表6.9 1927-1933年上海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200

表6.10 1927-1934年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各年成交额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