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地貌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地貌学
  • 王锡魁,王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394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研究;大学生-职业选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地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

第二节 地貌学的学科分类4

第三节 地貌学的发展简史5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7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7

一、陆地与海洋的分布7

二、陆壳与洋壳7

第二节 大陆区地貌8

一、山地、丘陵和山系8

二、高原与平原9

三、盆地与洼地9

四、大陆裂谷9

第三节 大陆架与大陆坡10

一、大陆架10

二、大陆坡11

第四节 大洋区地貌12

一、岛弧、海沟与边缘海12

二、洋脊12

三、洋盆13

第五节 地壳均衡理论与槽台学说14

一、地壳均衡理论14

二、地槽—地台学说15

第六节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16

一、大陆漂移17

二、海底扩张18

三、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19

四、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26

第三章 地质构造地貌28

第一节 水平岩层与单斜岩层构造地貌28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28

二、单斜岩层构造地貌28

第二节 褶皱构造地貌29

一、新构造褶皱地貌29

二、老构造褶皱地形32

第三节 断层构造地貌34

一、断层崖34

二、断块山36

三、断层谷37

四、断陷盆地38

五、平移断层构造地貌39

六、旋转断层构造地貌43

第四节 火山地貌与侵入岩构造地貌43

一、火山喷发过程和喷发物质44

二、火山喷发的方式46

三、火山类型46

四、火山地貌47

五、火山成因50

六、侵入岩构造地貌51

第四章 坡地地貌52

第一节 风化作用52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52

二、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54

三、风化壳的类型56

四、残积物的一般特征57

五、古风化壳、土壤及古土壤57

第二节 崩塌58

一、有关概念和术语58

二、崩塌地貌59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59

四、崩积物的特征60

第三节 滑坡60

一、滑坡要素及滑坡微地貌60

二、滑坡的力学分析62

三、滑坡的影响因素62

四、滑坡的类型及发展63

第四节 土屑蠕动与泥流64

一、土屑蠕动64

二、泥流64

第五节 坡地发育与山麓剥蚀面65

第五章 流水地貌66

第一节 面流与面流地貌66

一、面流66

二、面流的地质作用66

三、坡积裙与坡积物的特征67

第二节 洪流与洪流地貌67

一、洪流67

二、洪流的侵蚀作用与侵蚀沟67

三、洪流的堆积作用与洪积扇69

四、洪积扇发育的影响因素70

第三节 泥石流71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71

二、泥石流的类型71

三、泥石流的地貌作用72

第四节 河流流水的特征及其地质作用73

一、河流地貌概述73

二、河流流水的一般特征75

三、河流流水的地质作用77

第五节 河床地貌79

一、河床微地貌79

二、河床的平面形态81

三、河床纵剖面84

四、河床相冲积物86

第六节 河漫滩地貌86

一、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86

二、河漫滩的结构87

三、河漫滩的类型87

四、河漫滩冲积物的特征89

五、河漫滩发展的影响因素90

第七节 河口区地貌91

一、河口区地貌特征和动力作用91

二、三角湾(三角港)92

三、三角洲93

第八节 冲积平原97

一、侵蚀型冲积平原97

二、沉降型冲积平原97

第九节 河流阶地99

一、阶地的类型99

二、阶地的成因100

三、阶地系103

第十节 河谷类型106

一、上层遗留谷106

二、顺向谷系统106

三、先成谷107

四、袭夺谷107

第十一节 流域地貌109

一、水道与流域的级别109

二、水系类型110

三、流域地貌的发展113

第六章 岩溶地貌116

第一节 岩溶作用116

一、岩溶作用原理116

二、岩溶作用的影响因素118

第二节 岩溶水120

一、岩溶水的流动特征120

二、岩溶水的水力联系121

三、岩溶水的垂直分带121

四、岩溶水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122

第三节 岩溶地貌123

一、溶沟与石芽123

二、漏斗与落水洞124

三、峰丛和峰林124

四、溶蚀洼地与坡立谷125

五、干谷与盲谷125

六、伏流与暗河126

七、溶洞127

八、岩溶湖129

九、岩溶泉129

十、岩溶塌陷地貌130

第四节 岩溶堆积物130

一、溶蚀残余堆积物130

二、重力堆积物131

三、地下河湖沉积物131

四、生物文化堆积物131

五、化学沉积物131

第五节 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地貌组合132

一、岩溶发育的气候分带性132

二、岩溶发育的阶段性132

三、岩溶发育的复杂性134

第六节 岩溶研究的发展趋势135

一、岩溶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预防135

二、旅游洞穴景观的保护136

三、岩溶区生态系统的平衡136

四、岩溶古环境的研究136

五、实验和数字化岩溶地貌研究进展137

第七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138

第一节 冰川地貌138

一、冰川的形成与冰川作用138

二、冰川地貌144

三、第四纪冰期对地貌的影响151

四、冰川地貌组合152

第二节 冻土155

一、冻土概述155

二、冻土地貌159

第八章 荒漠地貌与黄土地貌162

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162

第二节 风沙作用164

一、风蚀作用164

二、风的搬运作用166

三、风积作用168

第三节 风成地貌168

一、风蚀地貌168

二、风积地貌170

第四节 干旱区荒漠的类型175

一、岩漠176

二、砾漠176

三、沙漠176

四、泥漠177

第五节 影响风成地貌的因素178

一、地面特征对风成地貌的影响178

二、气流特征对风成地貌的影响180

三、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181

第六节 黄土的特点186

一、黄土的分布186

二、黄土的性质187

第七节 黄土地貌191

一、黄土沟谷地貌191

二、黄土沟(谷)间地貌192

三、黄土谷坡地貌193

四、黄土潜蚀地貌193

第八节 黄土地貌发育194

第九节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96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196

二、水土保持措施198

第九章 海岸地貌200

第一节 海岸带动力作用200

一、海岸带的划分200

二、波浪作用200

三、潮汐作用209

四、海流作用211

第二节 海岸地貌211

一、海岸侵蚀地貌211

二、海岸堆积地貌212

第三节 海岸类型及其演化218

一、基岩海岸类型与演化218

二、沙质海岸类型与演化219

三、淤泥质海岸类型与演化221

四、生物海岸类型与演化222

第十章 地貌模型与模拟225

第一节 地貌模拟方法225

一、地貌模拟的意义225

二、地貌模拟研究现状225

三、地貌演化类型与特点226

四、地貌模拟方法228

五、模型评估230

第二节 数字地形模型231

一、地貌演化与地貌面231

二、数字高程模型(DEM)232

三、地表单元的法矢量233

四、地面坡度233

五、地面坡向234

第三节 风化作用数学模型234

一、物理风化234

二、化学风化234

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同时进行236

第四节 斜坡上风化物缓慢移动数学模型236

一、缓慢块体运动数学模型236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剥蚀作用的关系237

第五节 坡面冲刷数学模型238

一、Musgrave土壤侵蚀方程238

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238

三、Ahnert土壤流失方程244

四、一维坡面流运动方程244

第六节 河流地貌演化数学模型256

一、液体三元流动的连续性方程256

二、三元水流运动方程258

三、坡面水流侵蚀方程268

四、弯曲河道中的水流269

五、河床冲刷和粗化278

六、水流挟沙力281

第十一章 地貌研究方法与制图282

第一节 地貌调查282

一、地貌调查的程序282

二、野外地貌观测和记录的内容284

第二节 第四纪沉积物的野外观察285

一、沉积物颜色的观测与描述285

二、沉积物结构的观测与描述286

三、沉积物的构造观测与描述288

四、沉积物的厚度观测与描述288

五、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确定288

六、沉积物的时代划分289

第三节 地貌制图289

一、地貌图的类型289

二、地貌分类291

三、地貌图例系统和图例表示方法298

第四节 地貌剖面图300

一、实测地貌剖面图300

二、地貌剖面示意图300

三、地貌综合剖面图301

第五节 新技术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304

一、遥感技术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304

二、全球定位系统在地貌研究中的应用312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