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革命·审美·解构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革命·审美·解构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 余虹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3171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革命·审美·解构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 中国语境与思的路标1

目录1

1.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19

2.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样式与历史演变19

第一章 晚清文学革命的两大现代性立场19

2.反传统的文学自主论64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64

5.审美关系与“境界”64

4.作品的形式美:古雅64

3.返回文学本身的《〈红楼梦〉评论》64

2.新式“三界革命”64

1.美学眼界的引入64

第二节 王国维的自主主义与审美现代性64

1.旧式“诗文革新”64

第一节 梁启超的工具主义与政治现代性64

第四节 文艺自主论的宣言式论述103

1.文学研究会成员之文艺自主论103

2.新文学内容革命的内在悖论103

1.从形式革命走向内容革命103

2.创造社成员之文艺自主论103

第三章  革命文学理论的独尊与现代性冲突103

1.文学革命论103

第三节 周作人:人的文学与个人主义话语103

2.以白话为文学工具的正当性论证103

1.文字与文学的死性与活性103

第二节 胡适:活的文学与工具性立场103

2.文学独立论103

第一节 陈独秀:革命与文学103

第四章 “现实”的神话:革命现实主义及其话语意蕴166

2.艺术工具论和艺术自主论之批判166

1.美感经验分析166

第四节 朱光潜:文学革命两大思路的反省与批判166

3.文艺研究的思路166

2.艺术价值的独立166

1.文艺创作的自由166

第三节 胡秋原与苏汶:文艺自由论辩166

1.周作人:十字街头的塔166

第二节 后新文学理论及其与革命文学理论的冲突166

3.革命文学取代新文学的必然性和正当性论证166

2.新文学: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166

1.意识形态理论:思考文学的新思路166

第一节 革命文学理论对新文学理论的批判与叙述166

2.新月派:自由主义与诗的艺术166

3.功利目的原则与有教育作用的现实224

第五章  审美浪漫主义的复兴与现代性的黄昏224

3.关于“主题先行”224

2.关于“三突出”224

1.关于“根本任务论”224

第三节 两结合与领袖话语224

4.“现实”:合政治目的性的话语构造物224

1.唯物辩证法与二元现实秩序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政党话语224

2.钱杏邨的新写实主义224

1.俄苏和日本的新写实主义224

第一节 “新写实主义”与主义话语224

2.世界观与本质必然的现实224

2.目的/手段253

第六章 后现代性:解构批评与新历史主义253

第四节 元叙事的置换与现代性之颠倒253

4.感性·个人/理性·群体253

3.主体/客体253

1.共同人性/阶级性253

第三节 人学论争:“人”的再生253

第二节 朦胧诗论争:“自我”的复活253

第一节 审美主义的五大样式及其与工具主义的冲突253

第一节 现代性的终结:“自我”与“现实”的解构288

第二节 回到文学本身:语言游戏与生命体验288

第三节 文学的介入:走向新历史主义288

结语 在“历史”终结和开始的地方288

参考文献290

附录一、从工具性到自主性:西方艺术之思的现代转向292

附录二、中国古代诗文论的实用与审美之维386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