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转型: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
  • Shahid Yusuf,Kaoru Nabeshima,Dwight H.Perkins著;王世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906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工业体系:现状、发展前景及原因1

1979年以来欣欣向荣的经济2

改革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影响4

表5

表1.2各因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占GDP增长的百分比)5

表1.3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5

表1.1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百分比5

表1.4部分国家提高的资本产出比率6

表1.5生产率动态7

表1.6全要素生产率在各个时期的表现12

表1.7 中小国有企业重组的模式12

图13

图1.1 资本的配置不当13

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成功之道15

民营化的经验总结27

概览30

第二章 中国企业改革:1978—1997年33

改革前的工业体系34

工业改造的第一步37

工业改革倡仪:1984—1989年40

图2.1 1978—1997年中国各类所有制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43

改革动力的恢复:1992—1997年49

图2.2 中国的银行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53

第一轮改革的成就54

第三章 企业产权的加速变化:1997—2003年55

图3.1 国有企业利润、税收和亏损56

表3.1 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份额57

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9

图3.2各类所有制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62

使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化62

图3.3各类企业的构成63

企业集团的形成65

表3.2 中国企业的数目66

表3.3东亚的产业集中度67

非国有企业的出现及其意义68

图3.4外国直接投资,按经济体划分70

缺少市场制度:不健全的法律制度72

1997—2003年改革的结果74

图3.5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润率76

图3.6单位工业产出的能源使用78

第四章 东欧对中国产权改革的启示81

东欧的产业改革82

东欧国家的教训85

中国能从其他转型经济体学到什么?94

表A4.1 关于转型经济体的文献精选96

附录96

表A4.2关于非转型经济体的文献精选100

表A4.3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献精选102

第五章 对中国产权改革效果的评价107

中国城市范围内的改制108

表5.1 各个城市占全国GDP的份额109

表5.2 北京、重庆、广州、上海和武汉国有企业的比例,2003年109

数据描述110

表5.4国有企业按城市和部门划分的分布111

表5.3企业在各部门间的分布,1996—2001年111

表5.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113

表5.6非国有企业按城市和部门划分的分布,1996—2001年113

表5.7 按城市和部门划分的企业平均规模,1996—2001年114

表5.9员工人均固定资产,按城市和部门划分,1996—2001年115

表5.8通过重组解决富余劳动力和社会福利负担问题115

表5.10员工人均增加值,按城市和部门划分,1996—2001年116

图5.1 2001年的员工人均增加值,按城市划分117

表5.11 改制的国有企业的分类,1996—2001年118

表5.12完成改制的企业数目,按城市和部门划分,1996—2001年118

表5.13改制的国有企业的员工人均增加值,按城市和部门划分,1996—2001年119

图5.2 2001年员工的人均增加值,按部门划分120

实证方法121

政策度量123

表5.14国家任命经理和董事会,按企业类型、城市和部门划分127

选择偏向129

表5.15选择标准130

图5.3 2001年工人的人均利润,按部门划分131

图5.4 2001年的平均利润,按部门划分132

实证检验与结果132

表5.16基本的回归结果133

图5.5员工的人均增加值,1996—2001年136

表5.17关于所有权的回归结果137

表5.18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138

表5.19有相对时间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139

表5.20对于不同制度因素的回归结果140

制度和管理的作用140

表5.21 关于经理激励的回归结果143

表5.22关于股东大会的回归结果145

表5.23关于董事会的回归结果146

表5.24运用改制的国有企业数据的回归结果148

表5.25经理的更换149

表5.26预期援助的数据来源,按城市、部门和改制的国有企业的类型划分151

表5.27软预算的估计151

表5.28对于国家和银行援助的估计152

表5.29 国家和银行援助的预期,按企业类型划分154

表5.30不同变量对生产率的影响155

结论155

表5.31 国有企业没有重组的原因,按城市划分157

表5.32 国有企业没有重组的原因,按部门划分158

第六章 让民营化发挥作用159

对中国民营化效果的考察160

对渐进改革的评估163

将企业集团作为过渡策略164

中期政策目标166

市场环境和国家的角色167

产业兼并170

竞争政策171

表6.1 中国30家最大的制造企业,2002—2003年172

公司治理174

创新政策176

结论177

参考文献1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