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原理与方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原理与方法
  • 童光志,王云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82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基因工程-应用-兽疫-疫苗-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疫苗的历史、发展和前景1

1.1疫苗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1

1.2疫苗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3

1.3疫苗研究新技术的发展6

1.3.1传统疫苗7

1.3.2基因工程疫苗7

1.4疫苗对消灭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前景8

参考文献8

第2章 疫苗免疫学基本理论9

2.1疫苗相关免疫学基础9

2.1.1免疫系统9

2.1.2免疫器官9

2.1.3免疫细胞11

2.1.4抗原13

2.1.5抗体15

2.1.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6

2.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7

2.2.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7

2.2.2特异性免疫应答19

2.3疫苗有效免疫反应的基本要素22

2.3.1抗原方面的因素22

2.3.2机体方面的因素22

2.3.3免疫方法的影响23

2.4疫苗免疫的主动免疫反应23

2.4.1抗原提呈23

2.4.2抗原竞争24

2.4.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动态变化25

2.4.4免疫反应的调节25

2.4.5免疫记忆和免疫促进效应26

2.4.6全身性免疫、局部免疫和初乳免疫27

2.4.7被动免疫28

参考文献28

第3章 疫苗佐剂30

3.1疫苗佐剂的作用机理30

3.1.1调节免疫30

3.1.2提呈抗原31

3.1.3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31

3.1.4储存作用32

3.2植物佐剂32

3.2.1皂苷类32

3.2.2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32

3.2.3蜂胶佐剂33

3.2.4香菇多糖34

3.2.5云芝多糖34

3.2.6黄芪多糖34

3.3细菌佐剂35

3.3.1脂多糖35

3.3.2胞壁酰二肽及其衍生物35

3.3.3霍乱毒素35

3.3.4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36

3.3.5百日咳毒素36

3.3.6短小棒状杆菌36

3.3.7卡介苗37

3.3.8单磷酰脂质A37

3.4矿物油佐剂37

3.4.1油乳剂37

3.4.2MF59佐剂37

3.5矿物盐佐剂38

3.5.1铝佐剂(铝胶)38

3.5.2磷酸钙佐剂39

3.5.3氢氧化铁凝胶佐剂40

3.5.4硒40

3.6细胞因子佐剂40

3.6.1白细胞介素-141

3.6.2白细胞介素-241

3.6.3白细胞介素-1241

3.6.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1

3.6.5干扰素42

3.6.6其他细胞因子42

3.7核酸佐剂43

3.7.1免疫刺激序列(CpG基序)43

3.7.2表达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核酸载体46

3.7.3双链RNA46

3.8投递系统47

3.9新佐剂的选择和研究方向47

参考文献49

第4章 疫苗设计的技术基础51

4.1经典疫苗及新型疫苗的技术特点51

4.1.1经典疫苗的技术要点51

4.1.2新型疫苗的特点52

4.2当前疫苗研究的趋势52

4.2.1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52

4.2.2新型疫苗的规模化生产53

4.2.3开发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53

4.2.4新型佐剂的使用53

4.2.5动物用生物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53

4.3常规活疫苗的研发原则53

4.3.1病原自然弱毒株53

4.3.2异源免疫53

4.3.3异源动物或细胞传代致弱54

4.3.4改变体外培养传代环境54

4.4基因工程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4

4.4.1亚单位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4

4.4.2基因缺失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5

4.4.3活载体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5

4.4.4核酸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6

4.4.5合成多肽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8

4.4.6T细胞疫苗60

4.5基因工程疫苗设计中优化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61

4.5.1密码子最佳化61

4.5.2翻译终止效率62

4.5.3真核细胞中的异源蛋白表达62

4.6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63

4.6.1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的原理与方法63

4.6.2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的应用与常用工具64

4.6.3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的产业前景65

4.7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高效疫苗65

4.7.1免疫蛋白质组学65

4.7.2免疫蛋白质组学的技术体系66

4.7.3免疫蛋白质组学在疫苗候选靶位筛选中的应用67

4.7.4展望67

参考文献68

第5章 疫苗效果的免疫学评价69

5.1疫苗开发的原则与开发步骤69

5.2疫苗效果免疫学评价的一般原则69

5.2.1方法69

5.2.2安全性70

5.2.3免疫效果70

5.2.4保护效果70

5.2.5流行病学评价70

5.3疫苗效果的免疫学评价方法70

5.3.1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验室评估70

5.3.2疫苗免疫效果的临床评估73

5.4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74

5.4.1传染病的流行与疫苗的作用策略74

5.4.2传染病的流行及其流行病学特征74

5.4.3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76

5.4.4疫苗的免疫策略76

5.4.5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77

5.4.6疫苗效果调查的流行病学设计78

参考文献79

第6章 基因工程疫苗概述81

6.1基因工程疫苗的概念81

6.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82

6.2.1细菌性疾病亚单位疫苗82

6.2.2病毒性疾病亚单位疫苗83

6.2.3激素亚单位疫苗83

6.3基因突变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83

6.4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84

6.4.1复制性活载体疫苗84

6.4.2非复制性载体疫苗85

6.5核酸疫苗85

6.6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85

6.7合成肽疫苗86

6.8抗独特型疫苗87

6.9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87

6.9.1国际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现状88

6.9.2国内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现状88

6.9.321世纪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策略89

参考文献90

第7章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92

7.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种类92

7.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抗原基因的选择93

7.3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抗原表达系统93

7.3.1原核表达系统93

7.3.2酵母表达系统96

7.3.3昆虫细胞表达系统101

7.3.4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104

7.4外源蛋白表达操作案例110

7.4.1原核表达外源蛋白110

7.4.2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111

7.4.3昆虫细胞(Bac-to-Bac系统)表达外源蛋白114

7.4.4脂质体法转染真核细胞115

7.5亚单位疫苗研究与应用115

7.5.1原核表达系统在亚单位疫苗研究中的应用115

7.5.2真核表达系统在亚单位疫苗研究中的应用116

7.6展望117

参考文献117

第8章 转基因植物疫苗119

8.1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可食用疫苗研究进展120

8.1.1可食用疫苗的表达系统120

8.1.2可食用疫苗的可行性121

8.2转基因植物疫苗的载体系统123

8.2.1外源基因转移的植物病毒载体123

8.2.2外源基因转移的质粒载体125

8.2.3载体卡盒130

8.2.4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报告基因131

8.2.5外源基因的转化方法135

8.2.6转入基因的状况和表达以及基因沉默145

8.3转基因植物疫苗的植物受体系统148

8.3.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148

8.3.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程序149

8.3.3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中常遇的问题152

8.4转基因植物操作案例153

8.4.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153

8.4.2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161

8.4.3基因枪轰击法(瞬时表达)163

8.5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63

8.5.1受体植物不理想164

8.5.2重组抗原蛋白表达量低164

8.5.3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原性弱164

8.5.4安全性问题165

8.5.5植物大量表达外源基因时出现长势弱的现象165

8.5.6口服时抗原的消化降解165

8.5.7重组蛋白的提纯165

8.5.8免疫耐受165

8.6展望166

参考文献166

第9章 病毒基因缺失疫苗169

9.1基因缺失疫苗研究概况169

9.2畜禽基因缺失疫苗制备原理与技术171

9.2.1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171

9.2.2反转录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与方法175

9.2.3RNA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与方法175

9.3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180

9.3.1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0

9.3.2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0

9.3.3马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

9.3.4反转录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

9.3.5RNA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

9.3.6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应用现状182

9.4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展望182

参考文献183

第10章 病毒活载体疫苗186

10.1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技术特点186

10.2重组活载体疫苗的设计原则187

10.2.1抗原的选择187

10.2.2活载体的选择187

10.2.3转移载体的构建188

10.2.4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选择188

10.3痘病毒载体疫苗188

10.3.1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189

10.3.2痘苗病毒载体疫苗190

10.3.3禽痘病毒载体疫苗195

10.4疱疹病毒载体209

10.4.1伪狂犬病病毒载体疫苗209

10.4.21型牛疱疹病毒载体疫苗217

10.4.3马立克病病毒载体218

10.5腺病毒223

10.5.1腺病毒载体的概述223

10.5.2腺病毒载体的构建225

10.5.3改进腺病毒载体的方法231

10.5.4展望234

10.6反转录病毒235

10.6.1反转录病毒概述235

10.6.2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原理235

10.6.3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分类236

10.6.4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238

10.6.5反转录病毒的优缺点238

10.6.6近年来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改进239

10.6.7展望240

10.7甲病毒RNA复制子疫苗241

10.7.1基本原理和特点241

10.7.2甲病毒复制子疫苗的优缺点242

10.7.3甲病毒复制子疫苗的免疫机理242

10.7.4几种主要的甲病毒RNA复制子243

10.7.5甲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策略246

10.8重组活载体疫苗的局限性247

10.8.1安全性247

10.8.2母源性抗体干扰248

10.8.3重组病毒的表达量249

10.8.4病原性及免疫效力249

10.9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发展方向249

参考文献251

第11章 细菌性载体疫苗256

11.1沙门菌载体256

11.1.1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特征257

11.1.2鼠伤寒沙门菌减毒株的构建原理257

11.1.3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257

11.1.4重组鼠伤寒沙门菌株的构建方法261

11.1.5结语264

11.2重组BCG载体265

11.2.1重组BCG载体的优点265

11.2.2重组BCG载体的研究进展265

11.2.3rBCG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免疫途径对免疫效果的影响268

11.2.4rBCG存在的一些问题269

11.2.5重组卡介苗菌株的构建方法269

11.2.6展望273

11.3乳酸菌(乳酸杆菌和乳酸乳球菌)载体273

11.3.1乳酸杆菌载体274

11.3.2乳酸乳球菌279

11.4弧菌载体疫苗282

11.4.1弧菌载体282

11.4.2适用减毒弧菌的表达系统283

11.4.3平衡致死质粒的保持283

11.4.4对细菌载体应用的更多考虑284

11.5志贺菌载体疫苗285

11.5.1志贺菌载体285

11.5.2志贺菌传递质粒DNA285

11.6李斯特菌载体285

11.6.1李斯特菌疫苗286

11.6.2李斯特菌载体286

11.6.3减毒李斯特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86

11.6.4李斯特菌传递质粒DNA287

11.7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287

11.7.1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研究历程287

11.7.2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整合机理及方式288

11.7.3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疫苗的构建289

11.7.4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应用291

参考文献291

第12章 核酸疫苗294

12.1DNA疫苗的特点295

12.1.1DNA疫苗的主要优点295

12.1.2DNA疫苗的局限性297

12.2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298

12.2.1从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类型方面来探讨DNA免疫机制299

12.2.2从接种途径方面来探讨DNA免疫的机制301

12.3DNA疫苗的构建与评价303

12.3.1选择合适的目的基因和载体304

12.3.2DNA疫苗的构建305

12.3.3提高抗原蛋白表达量和免疫原性305

12.3.4验证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306

12.3.5DNA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评价306

12.3.6安全性分析307

12.4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策略307

12.4.1编码抗原的目的基因的改造307

12.4.2疫苗质粒载体的选择和优化308

12.4.3基因佐剂309

12.4.4免疫途径和免疫方法315

12.4.5DNA疫苗免疫方式的改进317

12.4.6DNA疫苗的靶向策略318

12.4.7接种方案321

12.4.8疫苗剂型的改进322

12.5DNA疫苗在畜禽疾病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323

12.5.1禽的相关DNA疫苗323

12.5.2猪的相关DNA疫苗325

12.5.3牛的相关DNA疫苗326

12.5.4犬的相关DNA疫苗327

12.5.5细菌病的DNA疫苗327

12.5.6寄生虫病的DNA疫苗328

12.6DNA疫苗的安全性问题329

12.6.1重组质粒能否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抑制329

12.6.2重组质粒能否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DNA抗体330

12.6.3重组质粒持续表达外源抗原能否产生不良后果330

12.6.4重组质粒能否具有生殖毒性331

12.6.5重组质粒与细胞因子合用能否导致其他风险331

12.6.6DNA疫苗标准化的问题331

12.6.7风险与效率比332

12.7结语332

参考文献333

第13章A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及其在疫苗研制过程中的应用336

13.1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336

13.1.1流感病毒的结构与编码蛋白的功能336

13.1.2流感病毒的复制339

13.2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341

13.2.1借助辅助病毒拯救流感病毒341

13.2.2由克隆的基因拯救A型流感病毒341

13.3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流感病毒疫苗研究中的应用344

13.3.1弱毒流感疫苗株的拯救344

13.3.2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鉴别诊断344

13.4流感病毒8质粒系统实验操作方法345

13.4.1pHW2000双向转录载体345

13.4.2以pHW2000为载体的病毒拯救346

13.5展望347

参考文献348

第14章 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及其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349

14.1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349

14.1.1概述349

14.1.2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350

14.1.3感染性分子克隆的体外操作352

14.1.4结语353

14.2新城疫病毒概述353

14.2.1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354

14.2.2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357

14.2.3新城疫的诊断、免疫与防制361

14.3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原理及操作363

14.3.1分子水平构建cDNA等元件364

14.3.2拯救过程365

14.3.3验证分析366

14.3.4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367

14.4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新城疫病毒中的应用367

14.4.1研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67

14.4.2插入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371

14.4.3标记疫苗/嵌合疫苗372

14.4.4禽用载体疫苗373

14.4.5用于人类传染病预防的疫苗载体374

14.4.6载体修饰用于肿瘤的治疗376

14.4.7结语378

参考文献378

第15章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及其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382

15.1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的产生382

15.2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其遗传特性383

15.3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策略及构建方法384

15.3.1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策略384

15.3.2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方法385

15.4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操作案例387

15.4.1材料387

15.4.2重组鸡马立克病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387

15.4.3重组鸡马立克病病毒的获得389

15.4.4电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的制备389

15.4.5BAC分子克隆化病毒的筛选389

15.4.6BAC-DNA拯救重组病毒生长特性的测定390

15.5细菌人工染色体作为疫苗的应用及探索390

15.6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修饰系统393

15.6.1Red/ET重组系统393

15.6.2Red/ET重组的机制394

15.7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397

15.8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优越性及其存在的不足398

15.8.1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优越性398

15.8.2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98

15.9展望398

参考文献399

第16章 联合免疫400

16.1概述400

16.2联合疫苗的历史和发展401

16.3传统的联合疫苗402

16.4新型的联合疫苗403

16.5联合疫苗的制造和使用405

16.6展望407

参考文献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