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下
  •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9010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139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627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铁路工程-概况-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总结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篇 综述3

第一章 综述3

第一节 建设目的和意义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3

第三节 建设程序与决策4

第二章 工程概况6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6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8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9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13

第三章 综合评价15

第二篇 建设管理19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19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21

第一节 管理制度21

第二节 人员配备23

第三节 现场管理23

第四节 过程控制26

第三章 建设管理机构31

第一节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31

第二节 部门职能31

第四章 设计管理36

第一节 贯彻设计新规范36

第二节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37

第三节 初步设计阶段37

第四节 项目实施阶段38

第五章 质量与安全47

第一节 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47

第二节 质量事故的处理与闭合53

第三节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55

第四节 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59

第五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教训与建议61

第六章 施工组织62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62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与重大调整68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72

第四节 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78

第七章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81

第一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81

第二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98

第八章 投资控制100

第一节 项目投融资体制100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101

第三节 合同管理102

第四节 验工计价管理102

第五节 财务管理103

第六节 变更设计管理104

第九章 征地拆迁106

第一节 省部纪要106

第二节 用地报批106

第三节 征地拆迁实施107

第四节 “三电”迁改110

第十章 环境保护113

第一节 复垦与绿化113

第二节 噪声、振动、电磁等114

第三节 水土保持118

第四节 环境管理119

第五节 评 估120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122

第一节 监理工作概况122

第二节 监理工作的实施123

第三节 质量验收制度133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136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142

第一节 咨询方式142

第二节 主要咨询成果146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151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151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152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153

第一节 物资采购153

第二节 物资供应154

第三节 质量控制154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156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要求156

第二节 岗位培训158

第三节 劳务使用160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162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163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164

第一节 验收方式164

第二节 静态验收164

第三节 动态验收178

第四节 初步验收179

第五节 安全评估181

第三篇 勘察设计185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185

第二章 线路设计189

第一节 线路设计概况189

第二节 重大设计原则的确定192

第三章 地质勘察202

第四章 路基设计210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210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11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213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214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221

第六节 路堑设计226

第七节 填料设计227

第八节 过渡段设计228

第九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233

第十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234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236

第五章 桥涵设计245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24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58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263

第四节 墩台设计265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269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设计274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280

第八节 桥面系工程设计285

第九节 涵洞工程设计289

第十节 沉降变形设计289

第六章 隧道设计297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297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01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303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312

第五节 洞口设计318

第六节 洞内设施设计320

第七节 防灾救援设计320

第八节 防排水设计321

第九节 施工方法设计322

第十节 沉降变形设计323

第十一节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技术措施326

第七章 轨道设计327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327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29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330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336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353

第六节 道岔设计357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367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367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68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374

第四节 引入枢纽工程设计380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385

第六节 动车整备基地设计388

第七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390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391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391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91

第三节 一般站房设计393

第四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397

第五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398

第六节 电气设计401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403

第十一章 通信设计405

第一节 通信工程设计概述405

第二节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406

第三节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418

第十二章 信号设计420

第一节 信号工程设计概况420

第二节 信号设计方案423

第十三章 电力设计440

第一节 设计概况440

第二节 电力供电系统设计441

第三节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445

第十四章 电气化设计446

第一节 牵引供电系统设计446

第二节 接触网子系统456

第三节 SCADA子系统464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466

第一节 概述466

第二节 综合接地设计466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473

第一节 工程概况473

第二节 防灾监控设计473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475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475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476

第十八章 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设计489

第一节 概 述489

第二节 本线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和要求490

第三节 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92

第十九章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496

第二十章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499

(下册)529

第四篇 工程施工529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529

第二章 路基工程540

第一节 工艺试验540

第二节 地基处理545

第三节 一般路基施工560

第四节 软土路基施工563

第五节 路堑施工565

第六节 过渡段施工567

第七节 路基基床施工571

第八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574

第九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575

第十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577

第十一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579

第三章 桥涵工程581

第一节 基础施工581

第二节 墩台施工596

第三节 T型简支梁的制运架604

第四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616

第五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646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664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施工674

第八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683

第九节 涵洞工程施工694

第十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701

第十一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711

第四章 隧道工程717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717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742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条件隧道施工762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764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769

第六节 防排水施工771

第七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774

第五章 轨道工程778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778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784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835

第四节 道岔施工843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848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855

第一节 站场施工855

第二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866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871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871

第二节 四电独立房屋及其附属工程施工879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888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899

第八章 通信工程903

第一节 工程概况903

第二节 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工艺及方法905

第九章 信号工程914

第一节 工程概况914

第二节 信号系统的集成方案915

第三节 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工艺和方法917

第十章 电力工程927

第一节 工程概况927

第二节 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工艺及方法927

第三节 工程试验与检验情况936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938

第一节 工程概况938

第二节 主要施工方案、工艺及方法938

第三节 工程试验与检验情况949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955

第一节 概述955

第二节 综合接地总体技术标准956

第三节 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工艺及方法957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960

第一节 防灾监控工程施工960

第二节 防灾监控工程质量控制964

第三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备试验及系统调试965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969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的施工969

第二节 工程接口的质量控制973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976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要点976

第二节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976

第三节 经验体会与改进建议984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986

第一节 工程概述986

第二节 主要工程数量986

第三节 客运服务系统施工990

第四节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1002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1004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1004

第二节 轨道状态检测1006

第三节 路基动力性能测试1022

第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1026

第五节 隧道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1033

第六节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测试1039

第七节 通信联调联试1050

第八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1062

第九节 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1078

第十节 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1085

第十一节 综合接地测试1091

第十二节 电磁环境测试1093

第十三节 振动噪声测试1095

第十四节 声屏障测试1102

第十五节 运行试验1104

第十六节 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后对本线的总体评价1110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1119

第一章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1119

第二章 科研成果及其应用1122

第三章 技术创新1125

附录一 大事记1132

附录二 参建单位11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