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盛连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182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1
1.1 环境及环境的分类1
1.1.1 环境的基本内涵1
1.1.2 环境的功能和基本特征5
1.1.3 环境的分类9
1.1.4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9
1.2 环境科学及其发展14
1.2.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变化14
1.2.2 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分支学科18
1.2.3 现代环境科学特征及学科任务20
思考题25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26
推介网站27
推荐阅读书目27
第2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28
2.1 地球的运动及其结构28
2.1.1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28
2.1.2 地球的内部结构29
2.1.3 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意义31
2.2 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33
2.2.1 地球的诞生33
2.2.2 地理环境的演变34
2.2.3 地球的脆弱性38
2.3 地理环境系统40
2.3.1 大气环境40
2.3.2 水环境44
2.3.3 土壤环境47
2.4 人类与地球环境49
2.4.1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地球承载力49
2.4.2 科技进步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52
2.4.3 农业的发展与地球表征的改变54
2.4.4 主要环境要素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55
思考题57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57
推介网站58
推荐阅读书目58
第3章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59
3.1 全球性环境问题概述59
3.1.1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实质59
3.1.2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类60
3.1.3 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60
3.1.4 全球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61
3.2 全球变暖63
3.2.1 温室效应65
3.2.2 温室气体的来源66
3.2.3 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69
3.2.4 控制全球变暖的对策71
3.3 臭氧层破坏72
3.3.1 臭氧层与臭氧空洞72
3.3.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74
3.3.3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75
3.3.4 遏制臭氧层破坏的对策76
3.4 生物多样性减少77
3.4.1 生物多样性的涵义77
3.4.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78
3.4.3 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79
3.4.4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80
3.4.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行动和途径83
3.5 酸雨84
3.5.1 酸雨的形成84
3.5.2 酸雨的危害86
3.5.3 防治酸雨的措施和途径88
3.6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采取的主要行动90
3.6.1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90
3.6.2 人类采取的主要行动91
思考题92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92
推介网站93
推荐阅读书目93
第4章 中国生态环境特点与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94
4.1 中国生态环境特点94
4.1.1 地貌94
4.1.2 气候95
4.1.3 自然资源95
4.1.4 生物资源99
4.1.5 脆弱性生态环境102
4.2 中国环境问题历史演变108
4.2.1 古代的环境问题108
4.2.2 近代的环境问题109
4.2.3 现代的环境问题109
4.3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10
4.3.1 水环境状况110
4.3.2 土壤环境状况114
4.3.3 大气环境状况116
4.3.4 城市生态环境状况116
4.3.5 森林面积锐减与草原退化118
4.3.6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持续农业”的兴起120
4.3.7 生物资源与自然保护122
4.3.8 中国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所作的贡献123
思考题125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126
推介网站127
推荐阅读书目127
第5章 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128
5.1 生物系统及其层次128
5.2 种群129
5.2.1 种群的基本特征129
5.2.2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130
5.2.3 种群增长及增长方式131
5.2.4 种间关系132
5.3 群落134
5.3.1 群落的基本特征134
5.3.2 群落的结构135
5.3.3 群落的演替136
5.3.4 群落对干扰的反应137
5.4 生态系统137
5.4.1 生态系统的组成137
5.4.2 生态系统的类型139
5.4.3 食物链与食物网140
5.4.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141
5.4.5 生态系统的功能142
5.4.6 生态平衡154
思考题157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157
推介网站158
推荐阅读书目158
第6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159
6.1 生态系统服务159
6.1.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159
6.1.2 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161
6.1.3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164
6.1.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系统169
6.1.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价的意义171
6.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173
6.2 生态系统管理175
6.2.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175
6.2.2 生态系统管理的实施176
6.2.3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框架178
6.2.4 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178
思考题189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189
推介网站190
推荐阅读书目190
第7章 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191
7.1 生态伦理的原则191
7.1.1 生态伦理的意义191
7.1.2 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191
7.2 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192
7.2.1 可持续发展192
7.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93
7.2.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3
7.3 公众参与的途径195
7.3.1 公众参与的意义与作用195
7.3.2 公众参与的类型196
7.3.3 公众参与方式196
7.4 公众参与模式197
7.4.1 公众参与模型197
7.4.2 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198
思考题199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199
推介网站199
推荐阅读书目199
第8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200
8.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200
8.1.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及关系200
8.1.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类型202
8.1.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与指标体系203
8.1.4 环境评价和预测204
8.1.5 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205
8.1.6 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206
8.2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208
8.2.1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时空尺度208
8.2.2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与指标框架208
8.2.3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209
8.2.4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污染控制单元210
8.2.5 水生态系统健康与修复210
8.3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211
8.3.1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和类型211
8.3.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流利用分析212
8.3.3 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213
8.4 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214
8.4.1 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214
8.4.2 城市环境规划的程序215
8.4.3 城市环境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215
8.5 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217
8.5.1 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内容217
8.5.2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217
8.6 社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218
8.6.1 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218
8.6.2 社区环境管理的内容220
8.6.3 可持续社区的环境规划与管理221
思考题222
教与学互动活动案例222
推介网站223
推荐阅读书目223
第9章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224
9.1 环境监测224
9.1.1 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224
9.1.2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227
9.1.3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230
9.2 环境影响评价233
9.2.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33
9.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35
9.2.3 生态与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39
9.2.4 视觉影响评价241
9.2.5 累积影响评价243
9.3 环境风险评价244
9.3.1 环境影响评价(EIA)与环境风险评价(ERA)245
9.3.2 环境风险评价(ERA)245
9.3.3 环境风险管理(ERM)246
9.4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246
9.4.1 政策影响评价内涵246
9.4.2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247
9.5 战略环境评价248
9.5.1 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248
9.5.2 战略环境评价的层次248
9.5.3 战略环境评价表现形式248
9.5.4 SEA与EIA的关系249
9.5.5 SEA报告内容249
9.5.6 SEA方法学研究进展250
9.5.7 SEA和可持续发展251
9.6 EIA与清洁生产、公众参与251
9.6.1 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251
9.6.2 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参与252
思考题255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255
推介网站256
推荐阅读书目256
第10章 产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257
10.1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与相关理论257
10.1.1 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257
10.1.2 产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259
10.1.3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259
10.1.4 生态经济、生态伦理与生态工程相关理论263
10.2 产业生态学的技术与方法265
10.2.1 生命周期评价265
10.2.2 物质流分析与能流分析269
10.2.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分析273
10.2.4 产业共生276
10.2.5 面向环境的设计279
10.3 产业生态学的管理与政策282
10.3.1 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制282
10.3.2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283
10.4 产业生态学实践286
10.4.1 产业生态学与企业发展286
10.4.2 产业生态学在园区层面的应用287
10.4.3 产业生态学与农业发展289
思考题292
教与学互动工作坊292
推介网站293
推荐阅读书目293
热门推荐
- 363835.html
- 62950.html
- 217579.html
- 2492338.html
- 2954656.html
- 2686071.html
- 1568700.html
- 2478112.html
- 2164095.html
- 501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8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8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6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0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7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