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 基于高中创新班的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谭蔚,郑若玲,万圆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1417221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 基于高中创新班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2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3
一、概念界定3
二、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文献综述7
三、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综述12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
一、研究思路17
二、研究方法18
理论篇25
第一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之理论基础25
第一节 关于大中学教育衔接的探讨25
一、关于教育衔接25
二、大中学的教育衔接26
第二节 关于创新的探讨29
一、关于创新29
二、围绕创新的相关概念31
第三节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32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32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原则与方法34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策略36
第二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概况38
第一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38
一、国家政策的诉求38
二、高中内涵式发展的需求40
三、域外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遍选择41
第二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因43
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抓住“关键期”44
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合力”45
第三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46
一、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的历史回顾47
二、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48
第四节 创新班: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代表52
一、单设创新班的必要性53
二、创新班的开设情况54
第三章 创新班的课程建设60
第一节 培养目标: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基60
一、部分创新班培养目标举例60
二、大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性62
第二节 课程理念:以丰富教育为主、加速教育为辅63
一、丰富教育64
二、加速教育68
第三节 课程体系: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适度平衡70
一、基础性课程71
二、拓展性课程72
三、研究性课程77
第四章 创新班的教学改革80
第一节 双重的成长指导80
一、导师制80
二、生涯规划教育83
第二节 多元的教学管理86
一、弹性的学分制与学制86
二、走班制87
三、流动机制87
第三节 科学的评价方式88
一、学生评价89
二、毕业生升学评价91
第五章 创新班的资源保障93
第一节 生源保障与政策保障93
一、生源保障93
二、政策保障98
第二节 师资保障与管理保障98
一、师资保障99
二、管理保障100
第三节 经费保障与设施保障102
一、经费保障102
二、设施保障103
实践篇107
第六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构建107
第一节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设立107
一、厦大附属科中概况107
二、科中创新班的创办与发展108
第二节 创新班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111
一、“三创”理念111
二、“三微”形式112
第三节 创新班模式构建之比较与异同113
一、创新班模式构建之比较113
二、创新班模式构建之异同115
第七章 厦大附属科中创新班之运行117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创新117
一、变易理论的运用及效果117
二、课堂观察的运用及效果119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创新121
一、导师制122
二、学分制124
三、走班制126
四、小班化教学127
五、家校联合培养129
第三节 招生方式与升学路径的创新131
一、招生方式的创新131
二、升学路径的创新132
第八章 科中创新班成效之实证研究134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选择134
一、国外的测验量表134
二、国内的测验量表136
第二节 维度设置与信效度测评138
一、维度设置138
二、信效度测评139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2
一、三个年级创新班学生的纵向比较143
二、三个年级普通班学生的纵向比较144
三、三个年级创新班与普通班的横向比较145
四、不同年级男生女生之比较147
五、不同年级相同性别的纵向比较150
第四节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154
一、学生多元的发展与进步154
二、教师、家长、学校多样的心得与收获156
三、创新班学生的高考业绩158
第九章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困境与应对160
第一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所需条件160
一、创新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160
二、中学的主动与主导163
三、大学的积极参与163
四、政府的引领支持164
第二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困境165
一、大中学合作不够深入165
二、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存在困难166
三、高考: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167
第三节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建议168
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168
二、借助大学力量培养中学创新型教师170
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制171
教学研究篇175
大中学衔接经营创新型学校&谭蔚175
论教师指导在创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郭建鹏180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洪志忠191
至少我们学会了测量——厦门市科技中学创新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索&刘宏兵194
利用“课堂学习研究”改善物理教学效果的研究——以《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林岳川198
创新班大中学衔接校本课程建设实践与反思&林岳川209
应用课堂学习研究: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黄芳216
班主任负责下的成长导师制刍议——以普通高中新课改为背景&陈远226
大中学衔接教育改革的成效与策略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创新班为例&肖丽红233
附录一 厦大附属科中之学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252
附录二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255
附录三 教育故事276
附录四 厦大附属科中之新闻报道选录286
参考文献312
后记321
热门推荐
- 3711088.html
- 3149117.html
- 462885.html
- 3728194.html
- 635043.html
- 1821052.html
- 2307146.html
- 1062646.html
- 1675754.html
- 1975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3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6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5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6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1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7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3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7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