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常态下的财经热点探析【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常态下的财经热点探析
  • 重庆市财政学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2291220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常态下的财经热点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篇 宏观视野3

第一章 经济新常态3

一、经济新常态:中国正在面临时间与空间的新变化3

(一)经济高增长阶段结束,正向中高速转变4

(二)经济增长动力需要由投资拉动向内需转变,发展由量增向质升转变5

(三)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贸易进入低迷期6

二、理论溯源:超越发达国家流行的后危机治理理论和政策框架7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达国家具有很大差别7

(二)打破凯恩斯主义教条8

(三)超越新古典主义教条9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9

(一)消费需求变化10

(二)投资需求变化10

(三)出口和国际收支变化10

(四)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变化11

(五)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变化11

(六)市场竞争特点变化11

(七)资源环境硬约束11

(八)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方式变化11

(九)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变化12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四个没有变12

(一)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12

(二)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13

(三)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14

(四)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15

五、重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判断16

(一)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是趋势性、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16

(二)财政收入也将出现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速甚至低速的趋势性变化17

(三)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在财政收入结构上也将有直观的反映17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

一、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

(一)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1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21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21

二、理论溯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22

(一)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理论误读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23

三、怎么做与做什么: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重点任务25

(一)怎么做?——供给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25

(二)做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26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在行动27

(一)煤炭钢铁去产能:地方压减力度超预期28

(二)房地产去库存:多地明确量化指标28

(三)补短板:瞄准基建投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9

五、重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0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30

(二)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31

(三)多措并举,有效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31

(四)完善机制,促进企业规范化退出32

(五)加强监管,遏制产能盲目扩张33

(六)调整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3

第二篇 财税改革37

第三章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37

一、理论借鉴及财政制度沿革37

(一)相关财政理论37

(二)我国财政制度实践沿革39

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义41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41

(二)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来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重要和迫切41

(三)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41

三、财税改革线路图:以预算管理改革为切入口,构建现代财政制度42

(一)公共性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和核心43

(二)推动“三大改革”,建立现代财政支柱44

四、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44

五、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44

六、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46

(一)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47

(二)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48

(三)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49

七、重庆改革实践52

(一)“营改增”后的市与区县收入划分52

(二)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53

(三)试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55

(四)优化部门预算编制55

(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6

第四章 税制改革57

一、税制改革背景:经济新常态下的税收新常态57

(一)增速换挡:税收收入从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变58

(二)结构调整:税源结构的优化和税制结构的调整59

(三)动力转换:税收增长点的转变59

二、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60

(一)优化税制结构60

(二)完善调节功能60

(三)稳定宏观税负61

(四)推进依法治税61

三、税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61

(一)税种布局:税制结构调整61

(二)税率设定:简并税率62

(三)稳定税负: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亮点63

四、宏观税负:中国税负是低是高63

(一)税负痛苦指数引发的争论:中国税负世界第二?64

(二)名义税负不等于实际税负,中国税负被夸大64

(三)宏观税负之争:过高VS过低65

(四)结论:中国宏观税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6

(五)中央将进一步研究实施减税降费措施67

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67

(一)增值税的前世今生68

(二)中国增值税改革进程69

(三)2016年增值税改革主要内容71

(四)本轮增值税改革的影响及应对72

六、其他税制改革74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76

一、追根溯源: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形成76

(一)经济体制转型及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77

(二)分税制改革不彻底成为体制性因素77

(三)政府和企业边界不明晰成为助长性因素78

(四)债务管理不规范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78

二、债务风险:政府性债务风险如何评价79

三、全球视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外国经验80

(一)规模控制80

(二)预算管理81

(三)风险预警81

(四)偿债保证82

(五)行政司法监控82

(六)透明度要求82

(七)纠错与风险化解机制83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83

(一)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83

(二)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84

(三)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85

(四)发行置换债券置换存量债务85

五、重庆政府性债务管理86

第三篇 增长动力93

第六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93

一、中国:直面“中等收入陷阱”93

(一)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3

(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94

二、绕不开的“中等收入陷阱”95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95

(二)“中等收入陷阱”真实存在96

(三)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灾区97

(四)东亚国家和地区: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98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悲观VS乐观99

(一)悲观论调:中国经济即将碰壁99

(二)乐观论调:中国有能力跨越100

四、“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如何跨越?101

(一)在四个层次上全方位、系统地完成发展方式转变101

(二)加大各项资源投入,大力推动发展创新型经济103

(三)兼顾公平:在推动经济的基础上完善收入分配104

(四)精准扶贫,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坚实基础105

第七章 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决定成败107

一、投资新挑战:效益递减、社会投资不足107

二、房地产与制造业的困惑:低效率与市场饱和108

(一)房地产业109

(二)制造业110

三、改善经济增长引擎:调结构VS增效率110

(一)调结构:降低投资,增加消费110

(二)增效率:稳投资,提效率111

四、新常态下的投资出路:效率决定成败111

(一)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的第一要素112

(二)继续促进社会投资112

(三)改进政府投资效率112

五、PPP与重庆实践113

第八章 扩大消费:构建新常态下平衡的经济增长结构115

一、中国现状:不可持续的增长结构115

(一)赶超战略下的高投资、低消费经济增长结构115

(二)模式探析:多元视角下的经济增长结构失衡117

二、国际比较:扩大消费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18

(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118

(二)大国倾向于增加消费118

三、中国应对:扩大消费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18

四、前景展望: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120

(一)居民收入开源,以稳固消费支撑点120

(二)需求导向引流,以培育消费增长点121

五、重庆应对: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22

第九章 外贸发展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125

一、外贸进出口“减速”带来深刻影响125

(一)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减速125

(二)外贸减速造成三大影响126

二、三大因素促使外贸进出口寻求新的动态平衡127

(一)增长速度下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127

(二)全球经济危机无限期延续将限制外贸出口增长128

(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求外贸加快转型和调整结构128

三、新判断:我国外贸仍具可持续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129

四、新方向:不断深化新常态下外贸转型和发展创新130

(一)要更加重视进口作用,倒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130

(二)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130

(三)要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131

(四)要适时利用好合适机会,加强外经贸系统管理131

五、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131

(一)实行内陆开放,是重庆发展的必然要求131

(二)“渝新欧”——重庆内陆开放与外贸发展的桥梁132

(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134

第四篇 产业转型141

第十章 产业转型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41

一、回眸:创业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141

(一)“美国式创业”:成就大国持久兴盛141

(二)“中国式创业”:激荡三十年142

(三)新一轮创业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43

二、双创:提振经济的“新引擎”143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何不同?143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临的喜与忧144

三、展望:“双创”永远在路上146

(一)政府层面:做好“减法”与“加法”146

(二)高校层面:抓好“创业教育”和“成果转化”147

(三)企业层面:实现“0到1”和“1到N”148

四、重庆:一块西部的“双创”热土149

(一)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50

(二)政府购买科研成果激励创新151

(三)系统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152

(四)市场导向推动“双创”发展152

第十一章 传统产业的转型之路155

一、迎接挑战:中国制造2025再出发155

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工业”157

三、博采众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58

四、找准定位:公共财政大有可为164

第十二章 新兴产业的崛起之势167

一、大数据产业:一座正待挖掘的“金矿”167

(一)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167

(二)无处不在的数据——一切皆可“量化”170

(三)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创新171

(四)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产业174

(五)重庆大数据行动计划176

二、“互联网+”——带来产业发展大变革179

(一)什么是“互联网+”?179

(二)为什么推“互联网+”?181

(三)“互联网+”加什么?183

(四)“互联网+”的重庆故事185

第十三章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产业转型188

一、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188

二、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外国内经验189

(一)国外经验189

(二)国内实践192

三、重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194

(一)稳扎稳打,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日益完善195

(二)厚积薄发,科技创新成效不断显现196

(三)任重道远,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的需要仍有差距197

四、继往开来,财政政策保驾护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98

(一)优化完善,财政政策转变力促创新199

(二)三个转变,实现科技创新的精准发力200

(三)统筹安排,多管齐下推动新政策落地201

第十四章 转变扶持产业发展方式的有益尝试:重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204

一、政府引导基金由来已久204

(一)国外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概况204

(二)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历程205

(三)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经验206

二、新常态下发展政府引导基金具有重要意义207

(一)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7

(二)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8

(三)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208

三、重庆产业引导基金的有益探索209

(一)“募”:整合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9

(二)“投”:优化基金投向,发挥引导作用209

(三)“管”:加强风险管控,提高使用绩效210

(四)“退”:明确存续期限,实现合理退出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