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
  • 宋明顺译 著
  • 出版社: 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59983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社会学 教育丛书 3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与研究领域&新堀通也1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起源1

一、做为社会事实的教育的发现1

二、社会学对教育的关心4

三、做为学问的教育社会学6

四、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7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学9

一、战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9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0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

四、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13

第三节 危机时代的「教育的社会学」15

一、教育危机15

二、六○年代的教育社会学19

第四节 「新」教育的社会学22

一、「新」社会学22

二、「新」教育社会学24

三、结语27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方法&原田彰29

第一节 方法原理29

一、社会学的精神29

二、社会学的要求31

三、新社会学的观点33

四、结构论的研究观点34

第二节 与实践的关系36

一、凃尔干与M·韦伯37

二、研究与实践的相互关连39

三、政策科学导向40

第三节 理论与实证42

一、理论模型的功能42

二、理论的层次44

三、从经验一般化到社会学理论46

四、理论的生产性及其陷穽48

第四节 方法技术49

一、现状49

二、假设、资料及变项51

三、诸变项关系的分析54

第三章 社会化与教育&池田秀男59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性格59

一、做为社会现象的教育60

二、做为「文化化」的教育61

三、做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教育63

四、教育的定义64

第二节 社会化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65

一、社会化的定型化65

二、教育的制度化67

三、教育的孤立化68

四、知识传播的制度化与流通价值70

五、教育功能的分节化70

六、教育社会学的观点73

第三节 终身的社会化过程73

一、成人期的社会化74

二、家庭的社会化74

三、亲职角色的取得以及对变化的适应76

四、经由职业的社会化77

五、社区的社会化79

第四节 社会化的问题与课题80

一、家庭影响力的低落81

二、学校的肥大化83

三、学校外活动的枯竭85

四、学校改革的局限性及社会化的复权86

第四章 家庭与教育&有本章89

第一节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90

一、做为社会单位的家族90

二、社会变迁的影响92

三、人际关系层面95

四、核心家庭的定义96

五、核心家庭的社会定义104

第二节 家庭与社会化104

一、家庭的社会化104

二、帕森斯的社会化理论107

三、日本家庭的特质112

四、日本家庭与社会化114

第三节 现代家庭的教育病理及教育课题116

一、教育病理的定义116

二、家庭的教育病理119

三、家庭的未来像123

四、家庭的教育课题124

第五章 地区社会与教育&池田宽129

第一节 村落共同体的教育130

一、村落共同体的结构130

二、做为习俗的教育131

三、年龄阶梯制133

第二节 近代的社区社会与学校135

一、学校的出现135

二、社会流动与教育137

三、全村学校140

四、学区共同体142

第三节 都市化过程中的地区社会与教育143

一、人口往都市流动143

二、儿童生活的变化145

三、青年与地区社会147

四、学校与地区社会150

第四节 社区形成与教育151

一、四种模式151

二、社区教育153

三、道德秩序与技术秩序155

第六章 工业社会与学校教育&天野郁夫161

第一节 现代化与教育161

一、工业化与教育161

二、英、法情况的比较162

三、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164

四、「公教育」的出现165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发展结构168

一、公教育制度的「原型」168

二、单线型与复线型学校169

三、学校体系的分化172

四、选拔功能与学校体系174

第三节 学校的社会功能175

一、学校与「认知的社会化」175

二、学校与「道德的社会化」177

三、社会的选择功能180

四、现代化与社会选择功能181

第四节 学校的基本性格183

一、对学校的期待与失望183

二、公教育的成功185

三、公教育的危机186

四、私教育的复权?188

第七章 学校团体与教育——组织理论及团体理论的观点&高旗正人193

第一节 学校的团体特性194

一、做为规范性组织的学校194

二、做为形式性团体的学校196

三、做为「官员」的教师197

四、教师的领导199

五、普遍主义取向200

六、成就本位202

七、狭窄性203

第二节 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与功能204

一、学习指导过程的结构因素204

二、结构—功能模式206

三、测量与评价210

四、学习指导过程的社会化211

第三节 学习团体的形成214

一、学习团体的要件214

二、团体形成的四个次元216

第八章 高等教育的制度与功能&喜多村和之221

第一节 从历史及制度观点看高等教育221

一、成立及发展阶段221

二、制度性结构224

三、日本的高等教育227

第二节 从后中等教育观点看高等教育230

一、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230

二、中学后教育体系的必要性232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目标及功能237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及其评价238

二、做为学习场所的高等教育241

三、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245

四、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246

第九章 教育的机会&藤田英典251

第一节 教育机会的扩大251

一、教育机会的意义251

二、学校教育的扩大254

三、「平等」观念的变迁258

第二节 教育机会的平等化261

一、对机会均等的关心的提升261

二、学历水准的阶层差异263

三、学业成绩的阶层差异269

第三节 机会均等的阻碍因素274

一、智慧遗传说275

二、经济因素说276

三、社会心理因素说(价值理论)277

四、文化论的立场278

五、过程模式279

六、不平等的形成过程280

第四节 平等化的可能性与局限282

一、三种「平等」理念282

二、平等化的可能性285

第十章 学校教育计画论&麻生诚291

第一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定义及其类型291

一、学校教育计画的意义291

二、计画的类型293

第二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要求295

一、公共制御的必要性295

二、对社会变迁的调适299

三、情报技术与新计画理论的出现300

四、学校教育计画的思想303

第三节 学校教育计画的步骤306

一、目标的设定306

二、现况分析与预测308

三、计画目标的决定310

四、决定实现目标的手段310

五、有关学校教育资源调配手续的决定312

六、厘订「实施计画」313

第十一章 学习社会&友田泰正317

第一节 哈钦斯的学习社会论318

一、为发展人性的教育318

二、隶属于经济的教育320

三、「教育投资」的非生产性321

四、学校教育迅速扩展所引发的问题323

五、通才教育的主张325

第二节 学习社会的发展327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成的「学习社会」论327

二、教育目的、方法及结构的重整328

三、卡乃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学习社会」理论331

四、多种途径的保障333

五、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334

六、学习社会论的位置336

第三节 终身教育与社会教育338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338

二、社会教育的现状及课题340

三、学习需求与学习活动的实况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