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活性剂化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世荣,李祥高,刘东志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5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表面活性剂-表面化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活性剂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1
1.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
1.1.1 按离子类型分类1
1.1.2 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2
1.1.3 按疏水基种类分类3
1.1.4 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3
1.1.5 其他分类方法4
1.2 表面活性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4
1.2.1 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状况4
1.2.2 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5
参考文献7
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8
2.1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8
2.1.1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8
2.1.2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11
2.1.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2
2.2 表面活性剂胶束13
2.2.1 胶束的形成13
2.2.2 临界胶束浓度14
2.2.3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18
2.2.4 胶束作用简介19
2.3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0
2.3.1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20
2.3.2 亲油基团的影响23
2.3.3 亲水基团的影响24
2.3.4 分子形态的影响24
2.3.5 分子量的影响25
2.3.6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25
2.3.7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26
2.3.8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26
参考文献27
第3章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28
3.1 增溶作用28
3.1.1 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28
3.1.2 增溶作用的方式29
3.1.3 增溶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30
3.1.4 增溶作用的应用31
3.2 乳化与破乳作用32
3.2.1 乳状液的类型及形成32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34
3.2.3 乳化剂及其选择依据36
3.2.4 乳状液的破乳37
3.2.5 乳化和破乳的应用37
3.3 润湿功能39
3.3.1 润湿过程39
3.3.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40
3.3.3 润湿剂41
3.3.4 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42
3.4 起泡和消泡作用46
3.4.1 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46
3.4.2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50
3.4.3 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52
3.4.4 起泡与消泡的应用56
3.5 洗涤和去污作用59
3.5.1 液体油污的去除60
3.5.2 固体污垢的去除61
3.5.3 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62
3.5.4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65
3.6 分散和絮凝作用67
3.6.1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微粒的分散作用68
3.6.2 表面活性剂的絮凝作用69
3.7 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功能69
3.7.1 柔软平滑作用69
3.7.2 抗静电作用70
3.7.3 杀菌功能70
参考文献70
第4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1
4.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概述71
4.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71
4.1.2 磺酸基的引入方法72
4.2 烷基苯磺酸盐72
4.2.1 烷基苯磺酸钠结构与性能的关系73
4.2.2 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77
4.2.3 烷基芳烃的磺化80
4.2.4 烷基苯磺酸的后处理84
4.2.5 烷基苯磺酸盐的应用85
4.3 α-烯烃磺酸盐86
4.3.1 α-烯烃磺酸盐的性质和特点87
4.3.2 α-烯烃的磺化历程89
4.3.3 α-烯基磺酸盐的生产条件91
4.4 烷基磺酸盐93
4.4.1 烷基磺酸盐的性质和特点93
4.4.2 氧磺化法生产烷基磺酸盐94
4.4.3 氯磺化法制备烷基磺酸盐97
4.5 琥珀酸酯磺酸盐99
4.5.1 琥珀酸酯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00
4.5.2 Aerosol OT的合成与性能100
4.5.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102
4.5.4 磺基琥珀酸N-酰基聚氧乙烯醚单酯钠盐102
4.6 高级脂肪酰胺磺酸盐103
4.6.1 高级脂肪酰胺磺酸盐的一般制法103
4.6.2 净洗剂209的性能与合成104
4.6.3 净洗剂LS105
4.7 其他类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6
4.7.1 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6
4.7.2 磷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7
4.7.3 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8
参考文献108
第5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9
5.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概述109
5.1.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10
5.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12
5.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14
5.2.1 烷基季铵盐114
5.2.2 含杂原子的季铵盐117
5.2.3 含有苯环的季铵盐118
5.2.4 含杂环的季铵盐121
5.2.5 胺盐型125
5.2.6 咪唑啉盐128
5.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29
5.3.1 消毒杀菌剂129
5.3.2 腈纶匀染剂129
5.3.3 抗静电剂129
5.3.4 矿物浮选剂129
5.3.5 相转移催化剂130
5.3.6 织物柔软剂130
参考文献131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132
6.1 两性表面活性剂概述133
6.1.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133
6.1.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34
6.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35
6.2.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135
6.2.2 临界胶束浓度与pH值的关系137
6.2.3 pH值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137
6.2.4 在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与pH值的关系137
6.2.5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碳链长度的关系138
6.2.6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和Krafft温度点138
6.2.7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的影响139
6.2.8 去污力139
6.3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40
6.3.1 羧酸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40
6.3.2 磺酸甜菜碱的合成144
6.3.3 硫酸酯甜菜碱的合成145
6.3.4 含磷甜菜碱的合成146
6.3.5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47
6.3.6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49
6.4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49
6.4.1 洗涤剂及香波组分150
6.4.2 杀菌剂150
6.4.3 纤维柔软剂150
6.4.4 缩绒剂150
6.4.5 抗静电剂150
6.4.6 金属防锈剂151
6.4.7 电镀助剂151
参考文献151
第7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2
7.1 概述152
7.1.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状况152
7.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义153
7.1.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53
7.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55
7.2.1 HLB值155
7.2.2 浊点及亲水性155
7.2.3 临界胶束浓度157
7.2.4 表面张力157
7.2.5 润湿性158
7.2.6 起泡性和洗涤性158
7.2.7 生物降解性和毒性159
7.3 合成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反应——氧乙基化反应159
7.3.1 反应机理159
7.3.2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161
7.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63
7.4.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63
7.4.2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68
7.4.3 聚乙二醇脂肪酸酯170
7.4.4 脂肪酰醇胺(聚氧乙烯酰胺)171
7.4.5 聚氧乙烯烷基胺172
7.4.6 聚醚174
7.4.7 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类176
参考文献178
第8章 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179
8.1 碳氟表面活性剂179
8.1.1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79
8.1.2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80
8.1.3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82
8.1.4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合成方法185
8.2 含硅表面活性剂189
8.2.1 分类189
8.2.2 合成方法190
8.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193
8.3.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193
8.3.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95
8.3.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及合成195
8.4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197
8.4.1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197
8.4.2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198
8.5 反应型表面活性剂199
8.5.1 羟甲基化合物199
8.5.2 活性卤素化合物199
8.5.3 环氧化合物200
8.5.4 环氮乙烷衍生物200
8.6 生物表面活性剂200
8.6.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形成和制备200
8.6.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201
8.6.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02
参考文献202
第9章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203
9.1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204
9.1.1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的确定和含义204
9.1.2 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因素205
9.2 产生加和增效作用的判据206
9.2.1 降低表面张力206
9.2.2 形成混合胶束207
9.2.3 综合考虑207
9.3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208
9.3.1 阴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09
9.3.2 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09
9.3.3 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10
9.3.4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11
9.3.5 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12
9.3.6 非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12
参考文献212
热门推荐
- 729617.html
- 2806486.html
- 950704.html
- 3699870.html
- 2070487.html
- 3299797.html
- 58168.html
- 1701080.html
- 1803154.html
- 2330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8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6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5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9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4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3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9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