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陀之心【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佛陀之心
  • (越)一行禅师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443335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陀之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四圣谛1

第一章 进入佛陀之心3

第二章 初转法轮6

第三章 四圣谛9

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12

敞开心胸,接纳法雨12

辨识真正的佛法13

教法如同指月之指16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19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19

“三法印”是指无常、无我、涅槃21

以正确的名称指出苦因22

第六章 停止、平静、休息、疗愈24

正念分明,停止习气24

学习平息情绪的艺术25

让身、心休息而获得疗愈26

第七章 体会自己的苦28

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28

正念地饮食31

以佛眼观看,不受六尘的毒害32

深入观察意志的本质,活在当下34

意识摄入毒素,如三百利刃刺杀自己36

修习正念,知苦断集37

第八章 证得安乐40

直接面对苦,体证苦、乐不二40

修行圣道,以去除苦42

四圣谛相互依存,本是一体43

四圣谛的新顺序44

第二部 八圣道47

导论 认识八圣道49

第一章 正见51

正见是坚信人能转化自身之苦51

摆脱错误的“想”,如实照见事物52

陷于实相的概念,就失去实相54

修习正念的生活,展现八圣道56

第二章 正思维59

我思,故我不在59

与正思维相关的四个练习60

以善思取代不善思62

第三章 正念63

培养正念,即培养内在的佛63

正念的奇迹64

第一念处——于此身中念身67

第二念处——于诸受中念受71

第三念处——于心中念心72

第四念处——于诸法中念诸法75

佛是整天保持正念的人80

第四章 正语82

正念第四学处——正语82

以正思维说正语84

正念地倾听,重启沟通84

慈悲地倾听86

修习静默,到处有奇迹90

第五章 正业92

正业是尊重生命,停止杀害92

正业是促进社会正义93

正业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93

正业是正念地饮食和消费94

正业的基础即正念96

第六章 正精进98

正精进与邪精进98

修习四正勤,断恶修善99

感受喜悦,自发精进100

转化苦为慈悲,即正精进102

第七章 正定104

以正定培养专一的心104

修习九次第定,转识成智106

接触究竟向度,与佛同行109

第八章 正命112

符合慈悲的谋生之道112

正命是我们的共业114

修习正命即修习正念115

依“正念五学处”而修行116

第三部 其他基本佛法119

第一章 二谛(两种真理)121

舍弃娑婆则无涅槃121

体会相互依存,调和二谛122

透视世俗谛,洞悉胜义谛124

去除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126

超越概念,体会真实的存在128

第二章 三法印130

第一法印:无常130

第二法印:无我132

第三法印:涅槃135

以“八不中道”破除概念138

依契理、契机的准则说法140

依“四悉檀”知佛陀开示的方法141

以“四依”为修学的准则142

第三章 三解脱门144

空解脱门,一切法相依缘起144

无相解脱门,进入实相的核心146

无愿解脱门,安详地活在当下150

第四章 佛的三身153

法身——体证智慧与慈爱之道153

报身——体验无量的安详与喜乐155

应身——法身的具体呈现156

第五章 三宝158

皈依三宝,找到生命的依怙158

皈依佛,我们自己就是佛159

皈依法,生活在正念中160

皈依僧,接受僧团的教导161

佛、法、僧三宝相互依存163

第六章 四无量心166

四无量心是真爱的四种层面166

修习“慈”能带给人喜悦与安乐167

修习“悲”能减轻及转化苦169

修习“喜”能让彼此喜悦170

修习“舍”能平等地爱人171

第七章 五蕴173

观察色身为组合物,并无实体173

拥抱感受,培养无畏174

以智慧取代“想”,获得自在175

觉知心所,一切无常176

转化意识,成就个人与群体177

深入观照五蕴而脱离苦178

第八章 五力180

以正念回归自己的天堂180

修习五力,耕耘藏识之田181

众生有佛性,人人可成佛183

培养喜悦,修习慈爱184

安坐于自家天堂中186

第九章 六波罗蜜188

修习六波罗蜜,到安乐的彼岸188

布施波罗蜜——给予即获得189

戒波罗蜜——慈爱的表现193

忍辱波罗蜜——具备广大的心量194

精进波罗蜜——避免浇灌负面种子201

禅定波罗蜜——停止追逐快乐205

般若波罗蜜——深入理解实相205

六波罗蜜相互融摄207

第十章 七觉支209

觉悟的七种因素209

念觉支——回到当下210

择法觉支——深入实相211

精进觉支——培养生命的活力211

轻安觉支——练习放下212

喜觉支——接触令人振奋的事物213

定觉支——置心一处不动摇213

舍觉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人214

修习七觉支,即修习慈爱215

第十一章 十二缘起216

因与果相互依存216

二十四缘与四缘、六因217

缘起的十二支220

三世说与二重因果论226

缘起十二支相互依存228

转无明为智慧,引生慈悲行愿230

以菩萨行,转识成智232

不舍弃名色,示现应身、报身235

守护触与受,引生四无量心235

无愿取代执取,生死之有成妙有236

妄心缘起与真心缘起238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242

修行是去理解别人,并付出爱242

共创安详、和谐的环境244

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245

第四部 经典选读247

《转法轮经》249

《大四十经》254

《正见经》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