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电网的通信与网络【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肖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881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智能控制-电力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能电网的通信与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通用智能电网2
第1章 智能电网2
1.1概述2
1.1.1效率和可靠性2
1.1.2环境效益3
1.1.3用户利益3
1.1.4安全性3
1.2技术方面3
1.2.1双向通信4
1.2.2控制和监测技术4
1.2.3高级部件4
1.2.4储能5
1.3第一个智能电网/当前尝试6
1.3.1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7
1.3.2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7
1.3.3加拿大安大略省8
1.3.4意大利8
1.4电网系统的未来8
1.4.1前景8
1.4.2网络安全9
1.4.3用户隐私9
1.4.4政治资助和支持9
1.4.5当前研究9
1.5小结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第2章 智能电网需求管理和电网稳定性分布式算法13
2.1智能电网元件13
2.1.1分布式能源14
2.1.2分布式储能14
2.1.2.1可再生能源整合15
2.1.2.2辅助服务15
2.1.2.3车辆到电网的分布式存储示例16
2.1.3管理电力需求16
2.2电力市场18
2.2.1市场代理18
2.2.2市场运作19
2.3需求响应21
2.3.1直接负载控制22
2.3.2定价政策25
2.4需求侧管理的网络拥塞26
2.4.1需求和电网负载管理网络模型27
2.4.2拥塞博弈27
2.4.3需求和电网负载管理博弈28
2.4.4数值示例29
2.5更复杂模型介绍30
2.5.1分布式发电31
2.5.2分布式存储31
2.5.3问题和评论32
2.6小结33
致谢33
参考文献33
第3章 对微电网中本地发电能力的有效管理38
3.1智能微电网38
3.2相关文献39
3.3微电网模型39
3.3.1电气模型39
3.3.2经济模型41
3.4智能微电网41
3.4.1重新设计目标优化43
3.4.2非凸性声明43
3.5次优解44
3.5.1最快下降算法44
3.6分布式实现46
3.7数值结果47
3.8小结50
致谢50
附录A明确式(3.2)的参数50
参考文献52
第4章 虚拟发电厂多视角服务管理的应用53
4.1概述53
4.2虚拟发电厂54
4.3多视角服务管理56
4.3.1术语和定义57
4.3.1.1企业架构57
4.3.1.2业务、应用和基础设施服务58
4.3.1.3利益相关者、关注点、观点和角度59
4.3.2视角60
4.3.3多视角服务管理的元模型61
4.3.4多视角服务管理分析62
4.4虚拟发电厂服务管理64
4.4.1虚拟发电厂中的利益相关者66
4.4.2虚拟发电厂管理信息模型67
4.4.2.1企业层67
4.4.2.2运营管理层67
4.4.2.3流程控制层68
4.4.2.4控制层68
4.4.3用例69
4.4.3.1场景用例1:创建一个提前行动计划69
4.4.3.2场景用例2:创建一个反应行动计划72
4.5小结和展望74
参考文献75
第5章 插电式电动汽车配电网优化77
5.1概述77
5.2现有技术78
5.2.1研究方法78
5.2.2配电网模拟79
5.3配电网优化79
5.3.1系统功能79
5.3.2系统架构80
5.3.2.1前端81
5.3.2.2后端82
5.3.2.3外部工具83
5.3.3系统优化83
5.3.3.1电力负载模型83
5.3.3.2模拟解释84
5.3.3.3方案选择85
5.4结果85
5.4.1设施状况85
5.4.1.1不同网络下的设施状况85
5.4.1.2不同情况下的设施状况87
5.4.2负载增加87
5.4.3配电网健康88
5.4.4变压器状况89
5.5小结和未来工作89
参考文献90
第6章 基于本体的资源描述和低碳电网网络发现框架92
6.1概述92
6.2低碳网络和资源管理93
6.3虚拟化管理95
6.4 ICT能源本体96
6.5建议的系统架构97
6.6碳感知资源发现99
6.7实验结果100
6.8小结101
致谢101
参考文献102
第二部分 智能电网的通信与网络106
第7章 分布式电源和通信网络设计的最佳方法106
7.1概述106
7.2 ICT与气候变化106
7.3微电网107
7.4微电网背后的动机108
7.5数学模型109
7.5.1模型中使用的变量说明109
7.5.2模型公式109
7.5.3简单的样本问题110
7.5.4计算结果110
7.6结果分析111
7.7小结113
致谢113
参考文献113
第8章 智能电网测试平台:设计和验证114
8.1概述114
8.2背景117
8.3相关工作119
8.4智能电网测试平台设计120
8.4.1电网架构120
8.4.2信息网络架构121
8.4.3 IPS设计121
8.4.4功率表124
8.4.5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者125
8.5测试平台验证126
8.5.1实时需求响应126
8.5.1.1间歇电源管理126
8.5.1.2多电流的价格需求响应127
8.5.2中断自愈修复能力127
8.5.3使用多路径的电流平衡129
8.5.4功率表129
8.6小结和未来工作131
参考文献131
第9章 用于IEC 61850标准中智能电网同步相量和集成的具有IEEE 1588基础系统的确定性以太网同步133
9.1概述133
9.2同步相量标准134
9.2.1 IEEE标准1344135
9.2.2 IEEE标准C37.118-2005135
9.2.3 IEEE C37.118实验系统136
9.2.4新型同步相量标准PC37.118.1和PC37.118.2.137
9.3 PTP标准137
9.3.1 IEEE 1588 v12002138
9.3.2用于测试的PTP主时钟138
9.3.2.1 XLi的时间间隔/事件时间138
9.3.2.2确定网络拓扑稳定性的测试139
9.3.3使用PTP v 1用于测试的实验系统140
9.3.4用于测试的PTP从时钟140
9.3.5 IEEE 1588 v22008142
9.3.6使用PTP v2用于测试的实验系统142
9.4 IEC 61850标准143
9.4.1 IEEE C37.118与IEC61850和精确时间同步的协调143
9.4.2用于事件数据交换通用格式的PC37.239.143
9.4.3用于电力PTP的PC37.238144
9.4.4使用PTP和IEC 61850用于测试的实验系统144
9.5基于PTP V2的智能电网同步事件全球系统145
9.6小结146
致谢147
参考文献147
第10章 智能电网网络服务质量149
10.1智能电网架构及其网络服务质量需求概述149
10.2现有的无线网络协议及其服务质量机制150
10.2.1基于IEEE 802.15.4的Zigbee151
10.2.2基于IEEE 802.11的Wi-Fi151
10.2.3基于IEEE 802.16的WiMax152
10.3现有无线网络技术灵活的服务质量增强152
10.3.1基于马尔科夫链排队模型的MAC延迟154
10.3.2信道服务时间模型157
10.3.3 MAC延迟、有效吞吐率和分组传输失败率159
10.4实验设计与成果160
10.5小结与展望162
致谢164
参考文献164
第11章 实际智能电网部署的通信技术、网络和策略:从变电站到电表166
11.1概述166
11.2智能电网通信167
11.2.1智能电网的目的170
11.3智能电网的不同部分170
11.3.1发电和输电系统171
11.3.2配电系统171
11.3.3供电点173
11.4智能电网不同部分的通信174
11.4.1一般注意事项174
11.4.1.1定量测量所需服务175
11.4.2发电和输电系统176
11.4.3配电系统和供电点177
11.4.3.1中压电网177
11.4.3.2低压电网179
11.4.4分布式发电182
11.5小结183
参考文献183
第12章 关于支持电力移动的区域能源市场的ICT系统工程趋势研究187
12.1概述187
12.2智能电网最先进的ICT技术188
12.2.1系统和基础设施188
12.2.2低层190
12.2.2.1室内通信技术190
12.2.2.2广域通信技术191
12.2.3中间层192
12.2.4高层192
12.3 ICT参考架构设计193
12.3.1区域能源市场193
12.3.2本地HAN ICT网关193
12.3.3市场参与者和接口194
12.4整合市场基础设施中的电力移动195
12.4.1电力移动用例和ICT要求195
12.4.2电力移动角色和系统模型196
12.4.3电力市场中的电力移动角色197
12.4.4电动汽车行驶管理197
12.5小结和展望199
致谢199
参考文献199
热门推荐
- 1350653.html
- 2304876.html
- 1807414.html
- 1362805.html
- 1981067.html
- 509717.html
- 641337.html
- 2041686.html
- 604955.html
- 1058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3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0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7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6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8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