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
  • 张秀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7398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电线-手册;电缆-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线电缆手册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9篇 金属及导电材料2

第1章 概述2

1.1 电线电缆用金属材料的种类2

1.2 金属材料常用名词及其含义3

1.2.1 导电性能3

1.2.2 物理力学性能4

1.2.3 工艺性能6

1.3 重要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能6

第2章 铜及铜合金8

2.1 铜8

2.1.1 电线电缆用铜的技术要求8

2.1.2 电线电缆用铜的性能9

2.2 铜合金12

2.3 铜及铜合金制品13

2.3.1 圆铜线13

2.3.2 铜母线14

2.3.3 铜箔和铜带17

2.3.4 铜合金带20

2.3.5 圆铜管22

2.3.6 梯形铜排及铜合金排24

2.3.7 七边形铜排25

2.3.8 凹形排25

2.3.9 铃形铜排26

2.3.10 矩形空心铜导线26

2.3.11 铜及铜合金扁线28

2.4 单晶铜29

2.4.1 单晶铜的主要分类及其性能29

2.4.2 单晶圆铜线坯30

2.4.3 单晶圆铜线30

2.4.4 单晶圆铜线及线坯的技术要求31

参考标准31

参考文献31

第3章 铝、铝合金及铝制品32

3.1 铝32

3.1.1 电线电缆用铝锭的技术要求32

3.1.2 电工用铝的技术要求33

3.1.3 铝的性能34

3.1.4 电工圆铝杆35

3.2 铝合金36

3.2.1 导体用铝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36

3.2.2 导体用铝合金的性能和用途36

3.2.3 铝的中间合金38

3.2.4 导体用铝合金炉前化学分析方法39

3.2.5 导体用铝和铝合金中稀土总量炉前化学分析方法41

3.2.6 铝和铝合金光谱分析方法41

3.3 电工用铝及铝合金线产品41

3.3.1 电工圆铝线41

3.3.2 架空绞线用硬铝线42

3.3.3 架空绞线用铝-镁-硅合金圆线42

3.3.4 架空绞线用耐热铝合金线42

3.3.5 架空绞线用中强度铝合金线42

3.3.6 架空导线用软铝型线42

3.3.7 电缆导体用铝合金线42

3.3.8 电缆屏蔽用铝镁合金线43

3.3.9 线缆编织用铝合金线43

3.3.10 电工用铝扁线43

3.4 电工用铝及铝合金母线44

3.4.1 电工用铝及其合金母线44

3.4.2 铝及铝合金管形导体44

3.5 铝带(箔)44

3.6 电缆铠装用铝带45

3.7 电缆铠装用铝合金带47

3.8 电缆屏蔽用纳米膜复合铝合金带48

3.8.1 纳米材料结构组成48

3.8.2 主要技术指标48

参考标准49

参考文献49

第4章 钢丝和钢带50

4.1 钢丝50

4.1.1 镀锌钢丝50

4.1.2 镀锡钢丝55

4.1.3 涂塑钢丝56

4.1.4 不锈耐酸钢丝56

4.1.5 殷钢丝57

4.1.6 铝包钢线57

4.2 钢带58

4.2.1 铠装电缆用冷轧钢带58

4.2.2 铠装电缆用镀锌钢带58

4.2.3 铠装电缆用涂漆钢带59

4.2.4 热镀锡钢带59

4.2.5 压花镀锌钢带60

4.2.6 非磁性不锈钢带60

参考标准61

第5章 镀层材料62

5.1 锡62

5.1.1 锡的主要特点62

5.1.2 锡的技术要求62

5.2 银62

5.2.1 银的主要特点62

5.2.2 银的技术要求62

5.3 镍63

5.3.1 镍的主要特点63

5.3.2 镍的技术要求63

第6章 超导材料64

6.1 概述64

6.2 常用名词及含义65

6.3 超导材料的主要应用65

6.4 实用化的超导材料及其加工原理66

6.4.1 铌钛合金(NbTi)67

6.4.2 铌三锡(Nb3Sn)67

6.4.3 铌三铝(Nb3Al)67

6.4.4 二硼化镁(MgB2)69

6.4.5 Bi系高温超导材料(Bi2Sr2Ca2Cu3O10,Bi2Sr2CaCu2O9)69

6.4.6 钇钡铜氧(YBaCuO/YBa2Cu3O7/Y123)70

6.5 铁基超导材料71

6.6 超导材料常用检测方法71

参考文献72

第7章 铅和铅合金73

7.1 铅73

7.1.1 铅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73

7.1.2 电线电缆用铅的牌号与化学成分73

7.1.3 杂质对铅的性能的影响73

7.2 铅合金74

7.2.1 电线电缆用铅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74

7.2.2 电线电缆用铅合金母片的种类和化学成分74

7.2.3 电线电缆用铅合金的炉前化学分析方法74

参考标准76

第8章 双金属77

8.1 铝包钢线77

8.1.1 铝包钢线的优点及用途77

8.1.2 铝包钢线的种类77

8.1.3 铝包钢线的性能78

8.2 铜包钢线79

8.2.1 铜包钢线的规格及性能79

8.2.2 硬拉铜包钢线80

8.2.3 退火铜包钢线81

8.2.4 电气用镀银铜包钢线81

8.3 铜包铝线82

8.3.1 铜包铝线的型号82

8.3.2 铜包铝线的质量要求83

8.3.3 屏蔽及通信电缆导体用铜包铝合金线84

8.3.4 电工用铜包铝母线84

参考标准86

第9章 金属材料测试及分析技术87

9.1 金属材料成分分析87

9.1.1 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分析87

9.1.2 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分析89

9.1.3 测试方法介绍90

9.2 力学性能试验91

9.2.1 拉伸试验91

9.2.2 扭转试验91

9.2.3 弯曲试验-反复弯曲92

9.2.4 弯曲试验-单向弯曲94

9.2.5 卷绕试验95

9.2.6 硬度试验-布氏法96

9.3 电阻特性测量97

9.3.1 试验设备97

9.3.2 试样制备97

9.3.3 试验程序97

9.3.4 试验结果及计算99

9.3.5 试验记录99

9.4 材料组织分析99

9.4.1 光学显微试验99

9.4.2 电子显微试验100

9.5 其他分析测试技术102

9.5.1 铝合金抗压蠕变试验方法102

9.5.2 铜粉量测定方法103

9.5.3 铜杆的氧化膜厚度试验方法103

9.5.4 铜杆螺旋伸长试验104

参考标准105

第10章 废铜回收再生技术106

10.1 概述106

10.2 废铜回收再生工艺路线概况106

10.3 再生回收废铜原材料106

10.3.1 废铜按其生产的阶段分类106

10.3.2 废铜按照含铜量分类107

10.3.3 电线电缆行业废铜回收利用范围107

10.3.4 废铜原材料标准107

10.4 废铜直接再生制杆产品及相关标准107

10.4.1 国内外涉及废铜直接再生制杆产品的标准107

10.4.2 废铜直接再生制杆产品的相关性能107

10.5 测试/评估技术109

10.5.1 生产设备109

10.5.2 检验设备110

10.5.3 关键工艺控制点110

10.5.4 成品的性能测试项目及指标110

参考标准111

参考文献111

第10篇 纸、纤维、带材、电磁线漆、油料、涂料114

第1章 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114

1.1 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的种类和用途114

1.2 电线电缆用纸技术指标的常用名词及其含义114

1.2.1 物理性能114

1.2.2 力学性能114

1.2.3 化学性能115

1.2.4 电绝缘性能115

1.2.5 其他性能115

1.3 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的技术要求115

1.3.1 电缆绝缘纸115

1.3.2 高压电缆纸和聚丙烯木纤维复合纸116

1.3.3 半导电电缆纸117

1.3.4 耐高温工艺隔离绝缘纸117

1.3.5 陶瓷纤维纸117

1.3.6 铝箔屏蔽绝缘纸118

1.3.7 皱纹纸118

1.3.8 变压器匝间绝缘纸119

1.3.9 纸绳119

1.4 电线电缆用纸及纸制品的试验120

1.4.1 纸样采取与试验前的处理120

1.4.2 纸的试验项目121

1.4.3 纸的试验方法121

第2章 纤维材料129

2.1 纤维材料的种类和用途129

2.2 纤维材料技术指标的常用名词及其含义129

2.2.1 纤度129

2.2.2 捻度130

2.2.3 强力130

2.2.4 回潮率(吸湿率)130

2.2.5 伸长率130

2.2.6 弹性模量130

2.3 天然纤维材料130

2.3.1 棉纱及其制品130

2.3.2 天然丝132

2.3.3 麻纱和麻线132

2.3.4 非织造麻布133

2.3.5 隔火阻燃布带133

2.4 无机纤维材料133

2.4.1 玻璃丝及其制品133

2.4.2 阻燃玻璃丝布135

2.4.3 石棉纱及其制品135

2.5 合成纤维材料137

2.5.1 聚丙烯网状撕裂纤维137

2.5.2 聚丙烯弹性索137

2.5.3 阻水填充绳137

2.5.4 半导电填充绳138

2.5.5 半导电阻水填充绳138

2.5.6 耐高温填充绳139

2.5.7 耐高温阻燃填充绳139

2.5.8 非织造布(无纺布)139

2.5.9 涤纶丝140

2.5.10 锦纶丝和线140

2.5.11 芳纶丝140

2.5.12 碳素纤维140

2.5.13 其他合成纤维141

2.6 纤维材料的试验142

2.6.1 棉纱、天然丝和合成纤维的试验方法142

2.6.2 电缆麻纱和麻线的试验方法142

2.6.3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试验方法144

第3章 带材146

3.1 带材的种类和用途146

3.2 带材技术指标常用名词及其含义147

3.2.1 力学性能147

3.2.2 物理性能147

3.2.3 电绝缘性能148

3.2.4 其他性能148

3.3 压敏性胶粘带149

3.3.1 压敏性胶粘带的构成149

3.3.2 聚氯乙烯胶粘带150

3.3.3 聚乙烯胶粘带151

3.3.4 聚酯胶粘带151

3.3.5 聚四氟乙烯胶粘带151

3.3.6 绝缘胶布带151

3.4 自粘性橡胶带152

3.4.1 普通自粘性绝缘带152

3.4.2 丁基自粘性绝缘带152

3.4.3 乙丙自粘性绝缘带153

3.4.4 半导电自粘带154

3.4.5 电应力控制带154

3.4.6 自粘性丁基阻燃带154

3.4.7 自粘性乙丙无卤阻燃带155

3.4.8 自粘性抗电碳痕带155

3.4.9 自粘性硅橡胶带155

3.5 半导电带156

3.5.1 半导电尼龙带156

3.5.2 半导电涤纶带156

3.5.3 半导电阻水带156

3.5.4 半导电缓冲阻水带156

3.5.5 半导电布带156

3.5.6 半导电无纺布带157

3.5.7 半导电阻燃布带158

3.5.8 半导电阻水型金属屏蔽阻燃编织带158

3.5.9 半导电铜丝织造带158

3.6 金属塑料复合带158

3.6.1 铝塑复合带158

3.6.2 铜塑复合带159

3.6.3 钢塑复合带160

3.6.4 铅塑复合带160

3.7 防火包带161

3.7.1 耐火云母带161

3.7.2 阻燃氯丁橡皮带161

3.7.3 低烟无卤高阻燃带162

3.7.4 薄型阻燃带162

3.8 其他包带162

3.8.1 沥青醇酸漆布带162

3.8.2 交联聚乙烯带(XLPE带)162

3.8.3 吸水膨胀带(阻水带)163

3.8.4 新型聚酯薄型无纺布带163

3.8.5 高温分色带163

3.8.6 耐高温塑化绝缘纸带163

3.8.7 PETD绕包带164

3.8.8 聚酰亚胺薄膜(PI膜)164

第4章 光缆用材料166

4.1 光缆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途166

4.2 光纤被覆材料167

4.2.1 光纤一次涂覆材料167

4.2.2 光纤着色料167

4.2.3 光纤带用涂料168

4.2.4 光纤二次被覆用材料168

4.3 光缆用加强件材料170

4.3.1 光缆用钢丝和钢绞线170

4.3.2 光缆用芳纶纤维171

4.3.3 纤维增强塑料(FRP)171

4.4 光缆用填充料171

4.4.1 光缆用填充膏171

4.4.2 光缆用阻水带、阻水绳、阻水纱173

4.4.3 光缆用其他填充料及包带173

4.5 光缆护层用材料173

第5章 电磁线漆175

5.1 概况175

5.1.1 电磁线漆的分类和组成175

5.1.2 电磁线漆的常用理化性能术语及其含义176

5.2 一般漆包线漆177

5.2.1 聚酯漆177

5.2.2 缩醛漆180

5.2.3 聚氨酯漆181

5.2.4 环氧漆184

5.2.5 油性漆184

5.3 耐高温漆包线漆186

5.3.1 聚酰亚胺漆186

5.3.2 聚酰胺酰亚胺漆(酰氯法)187

5.3.3 改性聚酰胺酰亚胺漆(异氰酸酯法)188

5.3.4 聚酯亚胺漆188

5.4 特种漆包线漆190

5.4.1 缩醛自粘性漆190

5.4.2 环氧自粘性漆190

5.4.3 聚酰胺自粘性漆190

5.4.4 自粘直焊漆191

5.4.5 阻燃性自粘性漆191

5.4.6 无磁性漆192

5.4.7 耐冷冻剂漆192

5.4.8 高固体含量漆192

5.4.9 无溶剂热熔树脂193

5.4.10 高速涂线用漆193

5.4.11 水性漆193

5.4.12 耐电晕漆195

5.5 纤维绕包线漆195

5.5.1 醇酸漆195

5.5.2 有机硅漆195

5.5.3 二苯醚漆196

5.5.4 聚胺-酰亚胺漆196

5.5.5 环氧亚胺漆197

5.5.6 油改性聚酯漆197

5.5.7 油改性聚酯亚胺漆197

5.6 制漆用原材料197

5.6.1 制造漆基树脂用原材料197

5.6.2 溶剂和稀释剂199

5.7 漆的储运、调配、净化及劳动保护201

5.7.1 漆的储存和运输201

5.7.2 漆的调配及净化202

5.7.3 劳动防护203

5.8 漆的试验方法203

5.8.1 漆的理化性能试验方法203

5.8.2 漆膜特性试验方法204

参考标准205

参考文献205

第6章 电缆油和浸渍剂206

6.1 概况206

6.1.1 电缆油和浸渍剂的作用和要求206

6.1.2 电缆油和浸渍剂的分类207

6.1.3 电缆油和浸渍剂的基本性能术语及其含义208

6.2 石油质电缆油的组成和精制209

6.2.1 石油质电缆油的基本组成209

6.2.2 油的精制要点211

6.3 低压电缆用粘性浸渍剂213

6.3.1 粘性浸渍剂的组分与性能要求213

6.3.2 粘性浸渍剂用基油和松香213

6.3.3 粘性浸渍剂的熬煮与去气处理216

6.3.4 影响粘性浸渍剂性能的主要因素217

6.4 中低压电缆用不滴流浸渍剂218

6.4.1 不滴流浸渍剂的组成与性能要求218

6.4.2 不滴流浸渍剂用原材料220

6.5 自容式充油电缆油221

6.5.1 石油质自容式充油电缆油221

6.5.2 十二烷基苯自容式充油电缆油225

6.5.3 阻燃性自容式充油电缆油228

6.6 其他电缆油和浸渍剂228

6.6.1 钢管压气电缆浸渍剂228

6.6.2 钢管充油电缆浸渍剂229

6.6.3 直流海底电缆粘性浸渍剂230

6.7 电缆油和浸渍剂的试验230

6.7.1 运动粘度的测定230

6.7.2 恩氏粘度的测定233

6.7.3 闪点的开口杯法测定234

6.7.4 闪点的闭口杯法测定235

6.7.5 凝点的测定236

6.7.6 酸值的测定237

6.7.7 机械杂质的测定238

6.7.8 水分的测定239

6.7.9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定240

6.7.10 介电强度的测定242

6.7.11 电场析气性测定244

6.7.12 滴点的测定245

6.7.13 收缩率的测定246

6.7.14 针入度的测定247

6.7.15 不滴流浸渍剂吸收指数的测定248

6.7.16 不滴流浸渍剂的热老化试验248

第7章 涂料249

7.1 电线电缆用涂料的种类及用途249

7.2 电线电缆用涂料的常用技术指标名词及其含义249

7.3 沥青系涂料249

7.3.1 电缆外护层用沥青涂料250

7.3.2 橡皮绝缘编织电线用沥青涂料250

7.3.3 地质探测电缆用沥青涂料250

7.3.4 电缆麻和纸用半沥青浸渍剂250

7.3.5 钢管电缆用煤焦油环氧涂料251

7.4 防腐型钢芯铝绞线用橡胶系涂料251

7.5 硝化纤维漆涂料251

7.5.1 电线编织层用硝化纤维漆251

7.5.2 油井加热电缆用硝化纤维漆涂料251

7.6 防火涂料252

7.6.1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252

7.6.2 膨胀型防火涂料253

7.6.3 防火涂料技术要求254

7.7 防生物涂料254

7.7.1 防鼠涂料254

7.7.2 防蚁涂料254

7.7.3 防霉涂料255

7.8 半导电涂料255

7.9 涂料的试验255

7.9.1 软化点的环球法测试255

7.9.2 针入度的测试255

7.9.3 延度的测试256

7.9.4 粘附性的测试256

7.9.5 冷冻弯曲性的测试257

7.9.6 冻裂点的测试258

7.9.7 热稳定性的测试258

7.9.8 溶解度的测试258

7.9.9 灰分的测试259

7.9.10 环烷酸铜的铜含量测试259

7.9.11 浸渍电缆麻(纸)环烷酸铜含量的测试259

参考标准260

第8章 碳纤维复合芯材料262

8.1 概述262

8.2 碳纤维复合芯的原材料263

8.2.1 树脂263

8.2.2 碳纤维263

8.2.3 玻璃纤维263

8.2.4 其他材料263

第11篇 塑料266

第1章 概述266

1.1 电线电缆用塑料的种类、特性及用途266

1.1.1 电线电缆用塑料的种类266

1.1.2 电线电缆用塑料的特性和用途267

1.2 电线电缆用塑料的主要性能268

1.2.1 体积电阻率268

1.2.2 表面电阻率268

1.2.3 介电常数269

1.2.4 介质损耗及介质损耗因数269

1.2.5 介电强度269

1.2.6 耐漏电痕性269

1.2.7 耐电晕性269

1.2.8 密度269

1.2.9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269

1.2.10 玻璃化转变温度269

1.2.11 软化温度269

1.2.12 熔体流动速率269

1.2.13 氧指数269

1.2.14 闪燃温度、着火温度和自燃温度269

1.2.15 发烟性269

1.2.16 阻燃性269

1.2.17 交联度270

1.2.18 耐热变形性270

1.2.19 耐寒性270

1.2.20 耐热老化性能270

1.2.21 耐气候性270

1.2.22 耐油性、耐溶剂性和耐药品(酸、碱、盐)性270

1.2.23 耐水性及耐湿性270

1.2.24 耐环境应力开裂性270

第2章 塑料配合剂271

2.1 防老剂271

2.1.1 抗氧剂271

2.1.2 稳定剂276

2.1.3 紫外线吸收剂278

2.1.4 光屏蔽剂281

2.2 增塑剂282

2.2.1 增塑剂的种类282

2.2.2 电线电缆用增塑剂的特性和用途283

2.2.3 电线电缆用增塑剂的技术要求287

2.3 阻燃剂290

2.3.1 阻燃剂的种类290

2.3.2 阻燃剂的阻燃效应291

2.3.3 电线电缆用阻燃剂291

2.3.4 消烟剂及抑酸剂295

2.4 填充剂295

2.5 润滑剂295

2.6 着色剂296

2.6.1 无机颜料296

2.6.2 有机颜料297

2.6.3 软聚氯乙烯常用颜料的颜色稳定性298

2.7 交联剂299

2.8 偶联剂301

2.8.1 原理301

2.8.2 种类301

2.9 发泡剂302

2.9.1 偶氮二甲酰胺(AC)302

2.9.2 偶氮二异丁腈(N)302

2.9.3 苯磺酰肼(BSH)302

2.9.4 二(苯磺酰肼)醚(OB)303

2.9.5 重氮氨基苯(AN)303

2.9.6 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H,BN,DPT)303

2.10 防霉剂303

2.10.1 水杨酰苯胺(C13H11O2N)303

2.10.2 8-羟基喹啉铜[(C9H6ON)2Cu]303

2.10.3 可溶性8-羟基喹啉铜303

2.10.4 三乙基硫酸锡(S57)303

2.10.5 二氯苯并恶唑酮(c7H3Cl2NO)303

2.11 驱避剂303

2.11.1 防蚁剂304

2.11.2 避鼠剂307

第3章 聚氯乙烯塑料309

3.1 聚氯乙烯树脂309

3.1.1 分子结构309

3.1.2 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309

3.2 聚氯乙烯塑料性能及组分的选择310

3.2.1 聚氯乙烯塑料的主要性能310

3.2.2 聚氯乙烯塑料组分的选择311

3.3 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品种和配方321

3.3.1 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品种、用途和要求321

3.3.2 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322

3.3.3 护层用聚氯乙烯塑料322

3.3.4 半导电聚氯乙烯塑料323

3.3.5 交联聚氯乙烯323

3.3.6 阻燃聚氯乙烯塑料323

3.3.7 环保型聚氯乙烯塑料324

3.4 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工艺325

参考标准325

第4章 聚乙烯及其共聚物326

4.1 聚乙烯的制造与分类328

4.1.1 聚乙烯的制造328

4.1.2 聚乙烯的分类与命名330

4.1.3 我国聚乙烯树脂生产概况332

4.2 聚乙烯的结构和性能332

4.2.1 聚乙烯的结构332

4.2.2 聚乙烯的性能333

4.2.3 影响聚乙烯性能的主要因素337

4.3 主要的乙烯共聚物及其性能340

4.3.1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340

4.3.2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342

4.3.3 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EMA)342

4.3.4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342

4.3.5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342

4.3.6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342

4.4 电线电缆用聚乙烯及其共聚物342

4.4.1 聚乙烯绝缘料343

4.4.2 聚乙烯护套料347

4.4.3 交联聚乙烯电缆料350

4.4.4 半导电聚烯烃屏蔽料360

4.4.5 阻燃聚烯烃365

参考标准376

第5章 氟塑料378

5.1 聚四氟乙烯379

5.1.1 聚四氟乙烯的种类、用途及国内外牌号379

5.1.2 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特点383

5.1.3 聚四氟乙烯的性能383

5.1.4 聚四氟乙烯树脂和薄膜的技术要求387

5.1.5 聚四氟乙烯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87

5.1.6 聚四氟乙烯塑料推挤工艺要点387

5.2 聚全氟乙丙烯388

5.2.1 聚全氟乙丙烯的结构特点388

5.2.2 聚全氟乙丙烯的性能389

5.2.3 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的技术要求390

5.2.4 聚全氟乙丙烯挤出工艺要点391

5.2.5 聚全氟乙丙烯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92

5.3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392

5.3.1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的结构特点392

5.3.2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的性能392

5.3.3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的技术要求393

5.3.4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的挤出工艺要点393

5.3.5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电线的辐照交联393

5.3.6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93

5.3.7 国外主要商品名和生产厂家393

5.4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394

5.4.1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结构特点394

5.4.2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性能394

5.4.3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技术要求394

5.4.4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挤出工艺要点395

5.4.5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95

5.5 聚偏氟乙烯395

5.6 聚三氟氯乙烯396

5.7 FFR发泡氟塑料398

5.8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399

5.8.1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结构特点399

5.8.2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物理性能399

5.8.3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电性能399

5.8.4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耐化学品腐蚀性399

参考标准399

参考文献400

第6章 其他塑料401

6.1 聚丙烯401

6.1.1 聚丙烯的结构特点401

6.1.2 聚丙烯的性能401

6.1.3 聚丙烯在电缆工业中的应用及加工工艺要点402

6.2 聚苯乙烯403

6.2.1 聚苯乙烯的技术要求403

6.2.2 聚苯乙烯的性能403

6.3 氯化聚醚404

6.3.1 氯化聚醚的结构特点404

6.3.2 氯化聚醚的性能404

6.3.3 氯化聚醚的工艺要点405

6.4 聚酰胺405

6.4.1 聚酰胺的种类和技术要求405

6.4.2 聚酰胺的结构特点406

6.4.3 聚酰胺的性能406

6.4.4 聚酰胺的挤出工艺要点409

6.5 聚酰亚胺409

6.6 有机硅-聚酰亚胺共聚物411

6.7 聚酯412

6.7.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12

6.7.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12

6.8 环氧树脂414

6.8.1 环氧树脂的种类414

6.8.2 环氧树脂的结构特点415

6.8.3 环氧树脂的性能415

6.8.4 环氧树脂的固化415

6.8.5 环氧树脂用稀释剂、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418

6.9 聚醚醚酮419

6.9.1 聚醚醚酮的结构419

6.9.2 聚醚醚酮的性能420

6.9.3 聚醚醚酮在电线电缆中的应用420

第7章 热塑性弹性体421

7.1 热塑性弹性体介绍421

7.2 热塑性弹性体分类421

7.3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422

7.3.1 发展历程422

7.3.2 结构422

7.3.3 性能和应用422

7.4 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423

7.4.1 发展历程423

7.4.2 制备方法423

7.4.3 性能和应用423

7.5 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424

7.5.1 发展历程424

7.5.2 结构424

7.5.3 性能和应用425

7.6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425

7.6.1 发展历程425

7.6.2 结构和特点425

7.6.3 应用426

7.7 其他弹性体426

7.7.1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426

7.7.2 有机硅类热塑性弹性体426

7.7.3 氟类热塑性弹性体427

7.7.4 热塑性乙丙弹性体427

7.8 热塑性弹性体改性427

第8章 塑料的试验方法429

8.1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429

8.1.1 密度429

8.1.2 吸水性431

8.1.3 凝胶含量431

8.1.4 发泡塑料的表观密度432

8.1.5 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或断裂标称应变)432

8.1.6 拉伸回缩率435

8.1.7 撕裂强度435

8.1.8 邵氏硬度436

8.1.9 炭黑含量437

8.1.10 炭黑分散度438

8.1.11 塑料弯曲性能438

8.1.12 简支梁冲击性能440

8.1.13 弹性体耐磨性能441

8.1.14 可剥离半导电屏蔽料剥离力442

8.2 热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442

8.2.1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442

8.2.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443

8.2.3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446

8.2.4 热延伸447

8.2.5 氧化诱导期(OIT)447

8.2.6 熔点448

8.2.7 200℃热稳定时间449

8.2.8 热变形449

8.2.9 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450

8.2.10 聚乙烯耐热应力开裂451

8.2.11 耐热冲击试验452

8.2.12 低温冲击脆化温度452

8.2.13 耐化学药品性453

8.2.14 耐油试验455

8.2.15 线膨胀系数(石英膨胀计法)455

8.2.16 含水量测试方法456

8.3 燃烧性能测试456

8.3.1 氧指数456

8.3.2 闪燃温度和自燃温度457

8.3.3 卤酸气体总量、pH值、电导率458

8.3.4 烟密度458

8.3.5 水平及垂直燃烧试验459

8.4 电性能测试461

8.4.1 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461

8.4.2 介电强度462

8.4.3 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463

8.4.4 半导电屏蔽料体积电阻率464

8.5 老化性能测试464

8.5.1 空气烘箱热老化464

8.5.2 自然气候暴露464

8.5.3 氙灯光源暴露(方法A:人工气候老化)464

8.5.4 荧光紫外灯光源暴露465

参考标准466

第12篇 橡胶和橡皮468

第1章 概述468

1.1 橡胶和橡皮的种类、用途和特性468

1.1.1 橡胶的种类、用途和特性468

1.1.2 橡皮的组成472

1.1.3 电线电缆用橡皮的分类和性能要求473

1.2 橡胶和橡皮常用名词及其含义480

1.2.1 塑性480

1.2.2 门尼粘度481

1.2.3 焦烧、焦烧时间和硫化指数481

12.4 硫化、正硫化点和硫化返原481

1.2.5 橡料硫化特性482

1.2.6 拉伸强度482

1.2.7 拉断伸长率482

1.2.8 定伸应力482

1.2.9 弹性482

1.2.10 永久变形482

1.2.11 热延伸482

1.2.12 撕裂强度482

1.2.13 耐磨性482

1.2.14 绝缘电阻和绝缘电阻率482

1.2.15 介电常数482

1.2.16 介质损耗和介质损耗角正切482

1.2.17 击穿电压强度483

1.2.18 耐热性483

1.2.19 耐寒性483

1.2.20 阻燃性483

1.2.21 耐候性483

1.2.22 耐日光性484

1.2.23 耐电晕性484

1.2.24 耐臭氧性484

1.2.25 耐辐照性484

1.2.26 耐湿性484

1.2.27 防霉性和防生物性484

1.2.28 耐油性和耐溶剂性484

1.2.29 耐老化性484

1.3 橡皮的配方设计484

1.3.1 配方设计的基本要求484

1.3.2 配方设计的步骤485

1.3.3 配方的表示方法486

第2章 橡胶配合剂487

2.1 硫化剂487

2.1.1 硫磺487

2.1.2 含硫化合物488

2.1.3 过氧化物488

2.1.4 醌类489

2.1.5 树脂类490

2.1.6 胺类490

2.2 硫化促进剂491

2.2.1 噻唑类491

2.2.2 胍类491

2.2.3 秋兰姆类492

2.2.4 硫脲类492

2.2.5 次磺酰胺类493

2.2.6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493

2.3 活化剂(促进助剂)494

2.3.1 无机活化剂494

2.3.2 有机活化剂495

2.4 防焦剂(硫化延缓剂)495

2.4.1 N-亚硝基二苯胺496

2.4.2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496

2.4.3 邻苯二甲酸酐496

2.4.4 N-亚硝基苯基-β-萘胺496

2.4.5 二氯二甲基乙内酰脲496

2.5 助交联剂496

2.5.1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496

2.5.2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497

2.5.3 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497

2.5.4 三烯丙基氰酸酯(TAC)497

2.6 防老剂498

2.6.1 防老剂的选用要点498

2.6.2 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防老剂498

2.7 软化剂(增塑剂)502

2.7.1 对软化剂的要求502

2.7.2 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软化剂502

2.8 补强剂504

2.8.1 补强剂的基本作用504

2.8.2 电线电缆橡皮常用的补强剂504

2.9 填充剂507

2.9.1 滑石粉507

2.9.2 轻质碳酸钙507

2.9.3 活性轻质碳酸钙507

2.10 着色剂507

2.10.1 二氧化钛(钛白粉)507

2.10.2 三氧化二铁(铁红)508

2.10.3 群青508

2.10.4 炭黑508

2.11 偶联剂508

2.11.1 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508

2.11.2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508

2.11.3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08

2.11.4 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509

2.11.5 单烷氧基钛酸酯偶联剂509

2.11.6 单烷氧基不饱和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509

2.12 特殊用途加入剂509

2.12.1 导电剂509

2.12.2 抗静电剂510

2.12.3 阻燃剂510

2.12.4 抗水解稳定剂510

2.13 润滑剂511

2.13.1 硬脂酸酰胺511

2.13.2 油酸酰胺511

2.13.3 莱茵Aflux16511

2.13.4 莱茵Aflux25511

2.13.5 莱茵Aflux42512

2.13.6 聚乙烯蜡512

第3章 电线电缆常用橡胶和橡皮513

3.1 天然橡胶和橡皮513

3.1.1 分类、特性和用途513

3.1.2 橡皮配方515

3.1.3 工艺要点521

3.2 丁苯橡胶和橡皮521

3.2.1 分类、特性和用途521

3.2.2 橡皮配方526

3.2.3 工艺要点528

3.3 乙丙橡胶和橡皮528

3.3.1 分类、特性和用途528

3.3.2 橡皮配方536

3.3.3 工艺要点549

3.4 丁基橡胶和橡皮550

3.4.1 分类、特性和用途550

3.4.2 橡皮配方551

3.4.3 工艺要点554

3.5 氯丁橡胶和橡皮555

3.5.1 分类、特性和用途555

3.5.2 橡皮配方557

3.5.3 工艺要点559

3.6 硅橡胶和橡皮559

3.6.1 分类、特性和用途559

3.6.2 橡皮配方561

3.6.3 工艺要点563

3.7 氯磺化聚乙烯及其橡皮563

3.7.1 分类、特性和用途563

3.7.2 橡皮配方566

3.7.3 工艺要点570

3.8 氯化聚乙烯及其橡皮571

3.8.1 特性和用途571

3.8.2 橡皮配方573

3.8.3 工艺要点576

3.9 氯醚橡胶576

3.9.1 分类、特性和用途576

3.9.2 橡皮配方577

3.9.3 工艺要点579

3.10 氟橡胶和橡皮580

3.10.1 分类、特性和用途580

3.10.2 橡皮配方581

3.10.3 工艺要点582

第4章 电缆用橡皮加工技术583

4.1 塑炼与掺和583

4.1.1 塑炼583

4.1.2 掺和585

4.2 混炼和滤橡585

4.2.1 概述585

4.2.2 开炼机混炼586

4.2.3 密炼机混炼587

4.3 加硫587

4.4 成型和硫化588

4.4.1 成型588

4.4.2 硫化590

第5章 橡胶和橡皮的试验方法596

5.1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596

5.1.1 一般要求596

5.1.2 密度(天平法)597

5.1.3 粘度(用门尼粘度计)597

5.1.4 胶料硫化指数(焦烧)598

5.1.5 胶料硫化特性(圆盘振荡硫化仪法)599

5.1.6 橡胶威廉氏塑性和弹性复原性600

5.1.7 硫化橡胶力学性能600

5.1.8 撕裂强度602

5.1.9 邵氏A硬度603

5.1.10 橡皮回弹性603

5.2 热性能和耐油性能测试604

5.2.1 橡皮热空气老化604

5.2.2 橡皮热延伸604

5.2.3 耐油试验605

5.3 其他性能测试605

5.4 仪器分析605

5.4.1 红外光谱605

5.4.2 X射线衍射606

5.4.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606

5.4.4 热重分析法607

5.4.5 扫描电子显微镜607

术语、缩写及商品化名称608

参考标准610

参考文献6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