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研究
  • 徐贵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12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国民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价值追求1

一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意涵1

(一)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一项重大决策1

(二)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科学内涵3

二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必要性9

(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表明,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必要性9

(二)国民教育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紧迫性11

(三)国民教育的地位与使命表明,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3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价值追求14

(一)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从而奠定人生幸福的基础15

(二)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7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功能23

一 方法途径及其价值23

(一)方法途径释义24

(二)方法途径的价值26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要素系统3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总体架构33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主要功能37

(一)作用中介功能37

(二)服务目的功能38

(三)要素融合功能39

(四)行动指引功能40

(五)效果生成功能42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现状透视47

一 调查情况与调查的主要结果48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48

(二)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49

(三)学校融入方法途径选择和创新的现状49

(四)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现状53

(五)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现状54

(六)对党和政府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责任担当情况的看法55

(七)家庭、学校、社会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的关系及其现状56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调查结果分析56

(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程度与受教育年限成正比,但总体不高、城乡差别明显57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不够理想57

(三)方法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58

(四)对不同融入主体履职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状况趋于积极评价,但仍有不少遗憾、颇有期待59

(五)学校教育是主导性的融入途径,但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62

(六)德育课程是学校融入的主渠道,其他课程地位有待提高,社会实践等融入途径影响力增强63

(七)学生普遍喜爱生动形象的融入方法,对理论讲授、知识传授普遍缺乏兴趣65

(八)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备受喜爱、备受期待的融入方法途径66

(九)对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现状在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负面评价值得关注66

三 融入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的主要进展和局限67

(一)融入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取得的主要进展67

(二)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存在的主要局限71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选择的方法论原则77

一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78

二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80

三 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统一82

四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85

五 柔性引导与刚性范导相结合89

六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9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党和政府的选择97

一 党和政府的决策推动97

(一)整体部署与突出重点相结合98

(二)顶层设计与鼓励自主探索相结合99

(三)刚性要求与柔性要求相结合99

(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100

二 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112

(一)调控主体112

(二)调控对象113

(三)调控方法116

三 党和政府的直接参与118

(一)决定国民教育相关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审定相关教材118

(二)组织国家考试,把握考试命题的价值导向119

(三)以具体、真切的人文关怀感染青少年学生119

(四)以特定方式引导、约束教师和学校120

(五)以践行和执政、施政业绩影响青少年学生12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学校选择123

一 学校的独特作用和优势123

(一)学校具有系统化培养塑造人的功能124

(二)学校具有系统传承文化的功能126

(三)学校具有以培养塑造人为基础塑造民族国家未来的功能127

(四)学校具有文化辐射与引领功能128

二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途径选择129

(一)融入学校决策130

(二)融入队伍建设131

(三)融入课程教学133

(四)融入活动过程136

(五)融入社会实践140

(六)融入学校环境142

(七)融入学生管理147

(八)融入服务过程148

(九)融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148

(十)融入礼仪150

三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方法的选择152

(一)思想引导法153

(二)榜样引导法156

(三)环境熏陶法157

(四)实践感悟法158

(五)创建引导法159

(六)文化艺术熏陶法159

(七)心理咨询法160

(八)启发自我教育法161

(九)制度规范法161

(十)奖惩教育法16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165

一 家庭参与、支持的独特优势165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点166

(二)家庭教育更易于得到孩子的认同167

(三)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168

(四)家庭教育是持续性最强的教育169

二 家庭参与、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170

(一)家庭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170

(二)参与、支持学校育人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75

三 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178

(一)在继承与创新中优化家庭教育方法途径178

(二)家庭参与、支持学校立德树人实践方法途经的选择184

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189

一 社会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影响189

(一)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比以往更加突出190

(二)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双重性192

二 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的现状195

(一)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取得的进展195

(二)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存在的主要问题205

三、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完善211

(一)切实增强改善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的责任自觉211

(二)切实拓展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212

(三)切实加大参与、支持学校、家庭育人实践的力度216

第九章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构建223

一 聚焦“5+2=0”判断的多维思考223

(一)“5+2=0”以夸张的方式揭示了一定的事实224

(二)“5+2=0”公式存在着明显的误读与局限225

二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基本内涵227

(一)自觉担当,共同参与228

(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229

(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229

(四)融为一体,形成合力230

三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融入格局的构建231

(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至关重要231

(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233

第十章 使命、责任与担当235

一 使命和责任的召唤236

二 担当:面对使命、责任召唤的选择238

附录1: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方法途径透视——聚焦大学生视角的理性思考242

附录2: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教育方法途径透视——聚焦中学生视角的多维思考255

附录3: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方法途径现状扫描与透视——基于小学生视角的几点思考268

后记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