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 石培华,冯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ISBN:97875032370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旅游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红色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轨迹1

一、概念内涵的时代拓展1

(一)最初界定1

(二)时代拓展2

(三)历史延伸3

二、红色旅游的本质特征4

(一)政治性——一项国家的政治工程4

(二)文化性——一项国家的文化工程5

(三)经济性——一项国家的经济工程6

(四)民生性——一项国家的民生工程7

(五)公益性——一项国家的公共事业工程7

(六)发展性——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宝库8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8

(一)红色旅游的萌芽与起步发展阶段8

(二)红色旅游的强力推动与快速发展阶段9

(三)红色旅游的全面深化发展阶段10

(四)红色旅游回归常态化的持续发展新阶段12

第二章 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需求特征13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13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驱动层次13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14

(三)红色旅游发展的初始动力机制模型16

(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17

二、红色旅游动机的实证调查20

(一)组织机构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20

(二)旅游主体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23

三、红色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25

(一)市场规模从“井喷”向常态化发展25

(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25

(三)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26

(四)自费已成市场主体26

(五)市场国际化初见端倪27

(六)短程周边市场仍占主体27

(七)周期型的瞬时市场高峰仍将持续27

(八)市场的品牌忠诚度高28

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复合需求28

附件1: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30

附件2:个人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32

第三章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与监测评估34

一、发展现状34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34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37

二、发展经验与基本规律39

(一)成功经验39

(二)基本规律40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2

(一)发展不均衡42

(二)设施不健全43

(三)盲目冲动和攀比43

(四)重硬件、轻软件43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43

四、网络监测评估44

(一)研究目的44

(二)研究方法44

(三)评估结果45

(四)评估结论51

第四章 推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53

一、指导思想53

二、基本原则54

三、发展思路55

(一)整合资源,产品创新,建设符合需求的新体系55

(二)细分市场,创新营销,寻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市场突破56

(三)创新空间,打造载体,培育特色的红色旅游氛围57

(四)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形成红色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57

(五)紧扣中心,创新举措,挖掘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58

(六)注重参与,互动设计,打造红色旅游的深度体验性58

(七)文化创新,人性回归,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59

(八)新兴技术,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与震撼力59

(九)延伸产业,业态创新,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60

(十)珍惜遗存,保护创新,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61

四、近期重点61

(一)深刻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性61

(二)建立健全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62

(三)加强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扶持62

(四)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63

(五)提升红色旅游的发展质量63

(六)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64

(七)融合发展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64

(八)开展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65

第五章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建设66

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66

(一)红色旅游景区分类66

(二)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思路69

(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标准化思考74

二、红色旅游城市建设77

(一)红色旅游城市的分级和分类77

(二)红色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原则79

(三)红色旅游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80

(四)红色旅游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82

(五)红色旅游名城标志性和标准化思考84

三、重点红色旅游县培育与扶持87

(一)培育重点红色旅游县的重要意义87

(二)重点红色旅游县的分类89

(三)扶持重点红色旅游县的措施91

四、红色旅游线路规划93

(一)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93

(二)开发原则、标准与分类94

(三)开发措施97

附: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案例简析100

浙江省平阳老革命根据地县的线路设计细节创新100

五、红色旅游区域合作102

(一)必要性与意义102

(二)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103

(三)合作趋势及主要特征105

(四)合作类型与主要措施107

附: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案例简析110

案例1:西南“三省四市”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的构建110

案例2:大别山红色旅游合作的体制困境111

案例3:井冈山与瑞金红色旅游合作困境与突破思路112

第六章 红色旅游的市场划分与重点市场开发114

一、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114

(一)青少年旅游需求特点114

(二)青少年旅游市场特点115

(三)青少年市场规模分析117

(四)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旅游市场结合的价值与意义117

(五)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原则与方向118

(六)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方案与策略120

二、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开发121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121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必要性123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124

(四)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结合的价值与意义126

(五)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操作模式127

(六)大学生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方案与策略129

三、老年人红色旅游市场开发132

(一)老年旅游市场客源特征132

(二)老年旅游市场规模预测133

(三)老年人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原则135

(四)老年人红色旅游开发方案与策略136

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140

(一)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点141

(二)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整合营销142

(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市场服务144

五、红色旅游与休闲度假145

(一)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结合点145

(二)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市场营销与服务146

六、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147

(一)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的结合点147

(二)红色旅游与自驾车旅游的整合营销148

七、红色旅游与会展旅游149

(一)红色旅游和会展旅游的结合点149

(二)红色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策略150

(三)红色会展旅游市场开发方案151

八、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152

(一)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的结合点152

(二)红色旅游与特种旅游的整合营销154

九、红色旅游与企业文化建设157

(一)红色旅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157

(二)红色旅游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158

第七章 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特点与战略159

一、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特点与战略思路159

(一)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特点159

(二)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战略思路160

(三)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工作建议165

二、我国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与营销的现状166

(一)红色旅游营销费用情况167

(二)红色旅游广告促销方式168

(三)红色旅游活动促销情况168

(四)目前红色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169

三、红色旅游产品分类宣传推广与营销170

(一)革命历史遗址产品170

(二)博物馆旅游产品172

(三)烈士陵园类产品174

四、红色旅游国际化宣传推广与营销175

(一)借助名人效应175

(二)进行组合营销175

(三)高端形象策划175

(四)历史事件营销176

(五)战略战术营销176

附: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案例176

案例1:重庆“红岩联线”176

案例2:中国红歌会181

案例3: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184

案例4:大别山红色旅游联合体190

第八章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与典型案例策划192

一、融合发展模式192

(一)资源融合模式192

(二)产品融合模式193

(三)产业融合模式196

(四)空间整合模式197

二、综合性红色旅游区198

案例1:“延安—榆林”红色旅游区198

案例2: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区200

案例3:大别山红色旅游区201

案例4:湘西北红色旅游区203

案例5:皖东南新四军红色旅游区204

案例6:武夷山红色旅游区205

三、区域性红色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城市206

案例1:南昌市206

案例2:长沙市207

案例3:武汉市208

案例4:郑州市210

案例5:合肥市211

案例6:福州市212

四、重点红色旅游县213

案例1:麻城市(县)213

案例2:红安县214

案例3:新县216

案例4:金寨县217

案例5:大悟县218

案例6:监利县219

五、鄂豫皖区域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19

(一)红旅文娱产业219

(二)红旅休闲产业221

(三)红旅商贸产业221

第九章 红色旅游的国际比较与创新发展223

一、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国际比较223

(一)国际比较的意义223

(二)世界经典景区景点总结225

(三)各国发展模式与经验总结226

二、红色旅游的信息化建设234

(一)必要性与意义234

(二)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236

(三)近期工作重点与建议240

三、红色旅游文化创意活动开发243

(一)必要性与意义244

(二)活动类型及发展现状245

(三)分类指导与提升思路250

附:部分红色旅游文化创意活动简析253

案例1:2005年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253

案例2:《梦回延安保卫战》与《走进延安》项目254

四、红色旅游人才资源创新管理257

(一)红色旅游人才特点257

(二)目前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258

(三)人才资源管理的角色转换259

(四)红色旅游人才管理的推进措施260

第十章 红色旅游文化遗存与资源的保护265

一、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265

二、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点266

(一)红色旅游资源类型266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点269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对资源保护的影响271

(一)积极影响271

(二)消极影响272

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273

(一)重视力度不够274

(二)保护经费不足274

(三)缺乏整体规划274

(四)较少纳入国家文保体系274

(五)普查难以开展275

五、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关注275

(一)概念界定模糊275

(二)产权规定不利于保护275

(三)指定经费难以落实276

(四)资源开发缺少具体规定276

(五)缺少具体保护办法276

(六)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的局限性277

六、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推进措施277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保护体系277

(二)加快资源保护的体制改革278

(三)健全资源保护的制度规定278

(四)结合各地发展战略与政策279

(五)强化规划与修建中的保护理念279

(六)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280

附: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保护280

(一)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保护的特点280

(二)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及其分类281

(三)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保护重点工作288

(四)湘赣闽区域红色文物遗产分类表290

参考文献297

致谢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