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
  • 国家海洋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成人教育中心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4273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海洋环境保护1

第一章 总论1

1.1 环境与环境问题1

1.1.1 环境1

1.1.2 环境问题2

1.2 海洋环境与海洋环境问题8

1.2.1 海洋环境8

1.2.2 海洋环境问题10

1.3.1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12

1.3 中国的海洋环境问题——我国海洋环境状况12

1.3.2 未来我国海洋环境发展趋势17

1.4 海洋环境保护19

1.4.1 海洋环境保护的目的及基本任务19

1.4.2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与目标20

1.4.3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4

第二章 海洋污染及其危害30

2.1 概述30

2.1.1 海洋污染30

2.1.2 海洋污染物33

2.1.3 海洋污染源35

2.2.1 海洋环境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来源36

2.2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36

2.2.2 海洋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的危害38

2.2.3 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39

2.3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43

2.3.1 海洋中石油的来源43

2.3.2 石油入海后性状的变化44

2.3.3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46

2.4 有机化合物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49

2.4.1 海洋中有机化合物的来源49

2.4.2 海洋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危害52

2.5.1 汞54

2.5 重金属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54

2.5.2 镉57

2.5.3 铅58

2.5.4 铜和锌60

2.6 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61

2.6.1 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61

2.6.2 海洋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危害63

2.7 热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65

2.7.1 热废水对海洋的污染与影响65

2.7.2 固体废弃物对海洋的危害67

3.1.1 海洋生物多样性69

第三章 海洋生态破坏及其危害69

3.1 概述69

3.1.2 海洋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73

3.2 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78

3.2.1 资源结构严重失衡79

3.2.2 传统经济种类种群补充严重不足80

3.2.3 优势资源更替频繁83

3.3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85

3.3.1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85

3.3.2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破坏87

3.3.3 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88

3.4 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丧失90

3.4.1 全球物种灭绝进度加快90

3.4.2 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数量的锐减92

3.5 其他生态破坏94

3.5.1 河口环境急剧退化94

3.5.2 海岸自然度明显降低96

3.5.3 临岸渔场严重破坏97

第四章 海洋环境管理技术98

4.1 海洋环境标准98

4.1.1 环境标准的意义和作用98

4.1.2 制定海洋环境标准的原则和程序100

4.1.3 环境标准体系101

4.1.4 各项环境标准间的关系108

4.2 海洋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09

4.2.1 污染源调查方法110

4.2.2 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强度计算112

4.2.3 污染源评价115

4.3 海洋环境监测监视120

4.3.1 海洋环境监测120

4.3.2 海洋环境监视121

4.4.1 评价的目的及基本程序123

4.4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123

4.4.2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27

4.4.3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136

4.5 海洋倾废管理140

4.5.1 废弃物性质鉴定141

4.5.2 废弃物的类别和倾倒许可证制度146

4.5.3 倾倒区选划技术程序和选划原则147

4.6 海域污染控制151

4.6.1 污染物排放控制方式151

4.6.2 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52

4.6.3 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155

4.7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159

4.7.1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划160

4.7.2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66

4.7.3 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172

第五章 海洋防油污器材及其应用183

5.1 围油栏183

5.1.1 围油栏的原理、功能与结构183

5.1.2 围油栏的类型185

5.1.3 围油栏的应用188

5.2 油回收船和油回收器191

5.2.1 吸引式油回收船和油回收器191

5.2.2 粘附式油回收器192

5.2.3 堰式油回收器194

5.3 吸油材料196

5.3.1 吸油材料的性能与用途196

5.3.2 吸油材料的种类与性能评价197

5.3.3 吸油材料的应用199

5.4 油处理剂201

5.4.1 乳化分散剂201

5.4.2 油凝胶剂204

5.4.3 聚油剂205

5.5.2 油回收装置206

5.5 我国的海洋防油污器材与装备206

5.5.1 围油栏206

5.5.3 吸油材料209

5.5.4 油处理剂210

5.5.5 油污水处理船211

下篇 海洋环境监测213

第六章 概述213

6.1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与任务213

6.1.1 海洋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213

6.1.2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基本任务214

6.2 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215

6.3 国外海洋环境监测简介217

6.3.1 主要国际组织217

6.3.2 区域性海洋环境污染监测219

6.3.3 美国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227

6.3.4 日本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232

6.4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234

6.4.1 渤黄海环境监测网234

6.4.2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235

6 4.3 行业和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237

6.4.4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战略238

7.1 监测方案的设计243

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的运行243

7.1.1 监测目标的确定244

7.1.2 监测测站的布设245

7.1.3 监测参数的选择246

7.1.4 监测频率的确定247

7.2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测试248

7.2.1 监测船和有关设施、仪器的要求及海上监测的一般规定248

7.2.2 海洋大气样品的采集与测试250

7.2.3 海水样品的采集与测试253

7.2.4 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测试265

7.2.5 海洋生物样品的采集与测试272

7.3 监测数据的处理278

7.3.1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78

7.3.2 数据处理281

7.4 环境质量评价282

7.4.1 海洋环境质量282

7.4.2 评价标准283

7.4.3 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283

7.4.4 评价结果的表达和报告的编制285

7.4.5 《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年报》评价方法简介286

8.1.1 生态监测的含意290

8.1 海洋生态监测290

第八章 海洋生态监测与应急监测290

8.1.2 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现状291

8.1.3 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规划292

8.1.4 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293

8.2 应急监测300

8.2.1 应急监测的目的和特点300

8.2.2 溢油应急监测301

8.2.3 赤潮应急监测302

第九章 海洋环境监测全程质量控制304

9.1 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04

9.1.1 采样设备的防沾染305

9.1.2 现场空白与现场加标306

9.2 样品贮存的质量控制307

9.2.1 固定剂及其添加的有关规定308

9.2.2 贮存容器材质的选择309

9.2.3 贮存环境条件311

9.3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311

9.3.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314

9.3.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326

9.4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331

9.4.1 全程质量管理组织331

9.4.2 全程质量管理的技术程序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