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王琪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ISBN:780155337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2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2

二、人力资源管理3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3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3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4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权构成6

一、直线职权和职能职权6

二、直线管理人员职责6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8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8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8

四、直线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协调9

第三节 社会经济环境与人力资源管理9

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9

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10

三、人口结构变动趋势11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11

五、经济全球化趋势12

第四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18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18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18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18

一、X理论和Y理论18

(一)X理论的假设19

(二)Y理论的假设19

(三)与X理论、Y理论相对应的两种组织体系19

二、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20

三、需求层次理论20

四、期望理论21

五、公平理论23

六、双因素理论23

七、强化理论24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24

一、同素异构原理24

二、能级层序原理25

三、要素有用原理25

四、互补增值原理25

五、动态适应原理26

六、激励强化原理26

七、公平竞争原理27

八、信息催化原理27

九、企业文化凝聚原理28

第三节 人事矛盾规律28

一、人事矛盾的一般规律28

二、人事矛盾产生的客观原因28

三、解决矛盾的方法29

(一)运用科学方法实现有效配置29

(二)实行动态调整29

(三)培养员工献身精神29

第三章 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32

第一节 组织结构32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32

二、组织结构的类型33

三、组织结构与工作分析的关系34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内涵35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和意义35

(一)与工作分析有关的几个概念35

(二)工作分析的概念36

(三)工作分析的意义36

二、工作岗位的概念与分类37

(一)工作岗位的概念37

(二)工作岗位的分类38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步骤40

一、工作分析计划阶段40

二、工作分析设计阶段40

三、信息收集分析阶段41

四、工作分析结果表达阶段44

五、工作分析结果运用阶段44

六、工作分析工作的控制44

第四节 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方法45

一、观察法45

二、现场访谈法45

三、问卷调查法46

四、典型事例法48

五、工作日志法49

六、计算机工作信息分析系统51

第五节 工作说明书和规范书的编制52

一、编制工作说明书的目的52

二、工作规范与工作规范书52

三、工作说明书的组成54

四、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要求57

五、不同风格的工作说明书范例57

六、改进传统工作说明书60

七、编写工作说明书常见问题问答62

第六节 工作设计63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63

二、现代工作设计的形式与方法64

第四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募68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68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内容和意义68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68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意义69

二、人力资源规划过程72

(一)根据企业战略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72

(二)人力资源预测72

(三)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75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与评价77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78

一、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78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技术79

(一)统计学方法79

(二)判断法——德尔菲法81

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83

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83

(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83

(二)人员接替模型84

(三)马尔可夫模型85

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87

第四节 招聘工作候选人的途径88

一、内部招聘途径88

(一)职业生涯开发系统88

(二)工作公告89

二、外部招聘途径89

(一)广告89

(二)就业服务机构91

(三)高级管理人员代理招募机构91

(四)雇员举荐92

(五)校园招聘92

(六)计算机数据库93

(七)其他一些招聘途径93

(八)各种外部招聘途径的比较94

第五节 工作申请表的设计与使用95

一、工作申请表的设计95

二、利用工作申请表预测求职者的工作绩效99

第五章 招聘中的甄选与测试104

第一节 甄选的重要性与原则104

一、甄选的重要性104

二、甄选的原则106

第二节 测试的基本概念107

一、测试107

二、效度108

三、信度112

第三节 测试的步骤114

一、测试的步骤114

二、对测试结果的跟踪检验118

第四节 测试的技术与方法118

一、心理测试118

二、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Ca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Test)120

三、评价中心123

四、观察评定125

第五节 面试126

一、前期工作126

二、实施面试127

三、应注意的问题128

四、后期工作130

第六章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36

第一节 培训与开发概述136

一、培训和开发的概念136

二、培训和开发的意义137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的内容、技术140

一、培训和开发的内容140

二、培训与开发的技术141

(一)在职培训141

(二)课堂讲授法142

(三)视听技术143

(四)远程培训143

(五)程序化教学144

(六)情景模拟144

(七)案例研究145

(八)计算机辅助培训145

第三节 培训的实施147

一、培训需求的评估147

(一)组织分析147

(二)人员分析148

(三)任务分析149

二、培训计划的制定149

三、培训实施150

(一)新员工的上岗前培训151

(二)在职员工的培训151

四、培训结果的评价152

(一)评价的内容152

(二)评价的方法153

第四节 管理人员开发154

一、管理人员开发概述154

二、管理人员开发过程155

(一)为提高管理人员水平而进行的开发过程156

(二)为填补组织职位空缺而进行的开发过程156

三、管理人员开发的方法和技术156

(一)在职培训156

(二)脱产培训159

第七章 职业管理164

第一节 职业管理概述164

一、职业管理的概念164

二、职业管理过程166

三、职业管理的意义167

第二节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168

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168

(一)成长阶段168

(二)探索阶段169

(三)确立阶段169

(四)维持阶段170

(五)下降阶段170

二、职业性向170

(一)实际性向170

(二)调研性向170

(三)社会性向171

(四)艺术性向171

(五)企业性向171

(六)常规性向171

三、自我职业技能的认定172

四、职业锚173

(一)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173

(二)管理型职业锚173

(三)创造型职业锚174

(四)安全型职业锚174

(五)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175

第三节 职业流动管理177

一、职业流动管理的指导原则177

二、晋升与调动管理178

(一)晋升管理178

(二)调动管理180

三、解雇管理180

四、退休管理181

第四节 激励管理182

一、激励的概念182

二、激励的方法183

(一)目标设置183

(二)奖励制度184

(三)工作设计185

(四)行为矫正185

三、激励方法的适用原则186

第八章 绩效考核190

第一节 绩效考核概述190

一、绩效考核的概念190

二、绩效考核的重要性191

三、绩效考核的内容193

(一)品质基础型考评193

(二)行为基础型考评194

(三)效果基础型考评195

四、绩效考核的原则196

第二节 绩效考核的操作与流程198

一、第一阶段:建立绩效标准198

(一)建立绩效目标198

(二)确定绩效指标和标准198

二、第二阶段:实施考核200

三、第三阶段:绩效反馈204

第三节 绩效考核的方法205

一、图尺度评价法205

二、交替分级法205

三、配对比较法205

四、强制分布法208

五、关键事件法208

六、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209

七、行为观察等级法209

八、目标管理法209

第四节 绩效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212

一、考核者主观上的错误212

二、考核技术上的问题216

第五节 绩效考核面谈217

一、如何准备绩效考核面谈217

二、如何进行绩效考核面谈219

三、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进行绩效改进指导220

第九章 薪酬管理222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222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222

二、薪酬管理的内容223

(一)薪酬水平管理223

(二)薪酬体系管理225

(三)薪酬结构管理226

(四)薪酬支付形式的管理227

三、薪酬管理的原则227

第二节 薪酬确定方案229

一、职位评价方案229

(一)实施程序229

(二)职位评价的方法233

二、技能工资方案235

第三节 针对不同人员的激励计划237

一、针对管理人员实施的激励计划237

(一)短期激励237

(二)长期激励239

二、针对销售人员实施的激励计划240

(一)销售人员的工作特殊性240

(二)销售人员激励计划240

三、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激励计划241

四、团队激励计划242

第四节 员工福利242

一、社会保险242

二、带薪休假福利244

三、服务设施244

四、各种津贴245

第十章 员工安全与健康247

第一节 员工安全与健康概述247

一、员工安全与健康问题的重要性247

二、员工安全与健康问题成因250

三、解决员工安全与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251

第二节 职业安全法概述256

一、历史进程256

二、劳动保护的概念与内涵256

三、法律体系257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271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271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271

二、企业劳动关系的性质273

三、劳动关系的类型275

(一)利益一致型的企业劳动关系275

(二)利益协调型的企业劳动关系276

(三)利益冲突型的企业劳动关系276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运作277

一、企业劳动关系的运作形式与机制277

二、企业劳动关系的冲突279

(一)企业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279

(二)企业管理者或雇主的措施280

(三)企业劳动关系冲突的解决办法281

三、企业劳动关系的合作与员工参与283

(一)第三方的参与与帮助283

(二)产业和社区劳资关系委员会284

(三)企业层次的员工参与284

第三节 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287

一、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概念287

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主体资格289

三、集体谈判的结构290

四、企业集体谈判的程序291

第四节 企业工会293

一、企业工会的产生293

二、企业工会的基本职能294

(一)关于企业工会基本职能的主要观点294

(二)企业工会所要追求的主要目的296

第十二章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300

第一节 企业文化概述300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300

(一)企业文化300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301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302

三、企业文化的类型304

四、企业文化的层次305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演进306

一、企业文化的历史演进306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308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传播310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310

(一)企业成长力310

(二)企业外部的形象力311

二、企业文化的传播311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312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312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范围与时机313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314

第四节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思路315

一、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315

二、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316

三、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316

四、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317

第五节 美日知名企业文化介绍317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317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概述317

(二)美国的企业文化两例318

二、日本的企业文化320

(一)日本企业文化概述320

(二)日本企业文化两例321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会计325

第一节 人力资源会计概述325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325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326

(一)人力资本要素的稀缺性326

(二)会计学的权益理论327

三、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328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330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330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330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333

第二节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科目设置334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内容334

(一)人力资产核算334

(二)劳动者权益核算335

二、人力资源会计科目335

(一)人力资源会计应设置的账户335

(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337

三、人力资源会计报告340

第三节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342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342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组成342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模型343

二、历史成本下的计量模型344

(一)人力资源历史成本的构成344

(二)人力资源历史成本的计量和核算345

三、重置成本下的计量模型346

第四节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347

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347

(一)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347

(二)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350

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框架350

三、人力资源评估的一般过程353

第五节 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355

一、对员工培训决策的影响355

二、对企业税收的影响355

三、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356

四、对企业投资资本的影响356

第十四章 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361

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构成统计361

一、人力资源总量361

二、人力资源构成362

(一)员工按工作岗位分类362

(二)员工按文化程度分类363

(三)员工按任用期限长短分类363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时间利用统计364

一、劳动时间的计算364

(一)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364

(二)劳动时间的构成及其核算364

二、劳动时间的利用统计367

(一)出勤率367

(二)出勤时间利用率368

(三)制度时间利用率368

第三节 企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统计369

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369

二、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370

(一)劳动生产率的种类370

(二)几种常用的劳动生产率指标371

三、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371

(一)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的意义及一般原理371

(二)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因素分析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