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集体性知识 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学解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集体性知识 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学解释
  • 马维娜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1036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集体性知识 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学解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理解的厚度、浓度、限度1

一、国家、民族、群体那些事2

二、理解社会之“度”5

三、中国教育改革:理解什么12

第一章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18

一、历史的“时间之流”19

(一)“社会时间”与“哲学的历史”20

(二)“中国事件”与“解释时间”22

(三)文化的脉络关联24

二、解释的“空间格局”27

(一)区系类型的背景观察28

(二)乡土社会的空间治理31

(三)成为日常生活的空间关系33

三、谁都可以言说的教育改革35

(一)“诞生”的日常遮蔽35

(二)“诞生”的改革建构37

(三)寻找本土解释力38

第二章 集体性知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解释框架44

一、知识、分类与使用:思想主张的门户45

(一)知识的已有胸襟45

(二)分类与思想的实质联姻48

(三)宽泛开放的使用阈限51

二、集体与集体性:整体的或集合的精神气质52

(一)集体与集体性再发现52

(二)集体性的现实凝视54

(三)集体性名义、集体性情结、集体性场域感55

三、理论资源:阅读的可选择性59

(一)奥尔森、克罗齐耶:将不可能变为可能59

(二)涂尔干:群体共识的符号解码60

(三)哈布瓦赫:历史感存续的集体记忆62

四、集体性知识:整体视角、过程建构、方法意义64

(一)作为整体视角的集体性知识65

(二)作为过程建构的集体性知识66

(三)作为方法意义的集体性知识67

第三章“整个的个体”: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国家、地方、学校71

一、家庭镜像的国家特质74

(一)一国式家庭与拟制的家74

(二)家产制下的权力与权利79

(三)集体与复数的“我”82

二、“中”的规则锤炼84

(一)生存法则的技术专属85

(二)轨迹与流程的走势87

(三)强与弱的力量分配91

三、改革秩序的集体情结93

(一)维稳的情感能量95

(二)尊崇的道德权威99

(三)被考验的执行力101

第四章 国家观念:需要至上105

一、植根性与合法性107

(一)数量表征的农业大国108

(二)“一种”与“多种”引导113

(三)成为国家惯习116

二、符号系统的制造120

(一)声势浩大的国家动员120

(二)短词、短语、指令125

(三)“试行”反复使用129

三、代价计算的审时度势131

(一)从国家责任到全民分担132

(二)关系区分与公地悲剧134

(三)回到解释:圆融、圆通、圆满138

第五章 地方法则:因时博弈144

一、上通下达的运作逻辑146

(一)渗透与吸纳的节奏:时间的“中”智慧146

(二)在别处权宜:空间的“中”智慧150

(三)做能做的:行动的“中”智慧154

二、拒绝孤岛的情感建构158

(一)改革情面的“给”与“取”159

(二)“在一起”的感觉163

(三)数据的集体感染165

三、集体性获得与集体性放逐168

(一)以为是并非是168

(二)以为有并非有170

(三)以为得并非得177

第六章 学校游戏:效用生产181

一、学校:勾连与重组的往复周期183

(一)变化中轴的显与隐183

(二)发声宣讲的重与轻186

(三)生存谋划的一与多189

二、教师:传播与生产的介入距离191

(一)“说”与“听”的权威尊崇192

(二)“走”与“留”的精英期待195

(三)理念的技术简化200

三、学生:抽象与剥离的声音考古202

(一)“被重要”的学生203

(二)“契约式”选科生产207

(三)榜样力量的民间膜拜211

结语 集体性知识继续行动214

一、“不变”与“多变”:文化植根中的关系格局215

二、“此一”与“彼一”:本土研究中的学科互融219

三、“一”与“所有”:人类社会中的中国教育改革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