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如燕,李冬梅,胡红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ISBN:978754293153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254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审计基本原理3
第一章 总论3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与特征3
一、审计的定义3
二、审计的特征4
第二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作用5
一、审计的对象5
二、审计的职能6
三、审计的作用8
第三节 审计的起源与发展9
一、政府审计的起源与发展9
二、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10
三、民间审计的起源与发展11
主要概念13
思考题13
案例题13
第二章 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15
第一节 审计组织、审计规范及两者间的关系15
一、审计组织体系15
二、审计规范16
三、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之间的关系18
第二节 政府审计组织与政府审计规范19
一、政府审计的特征19
二、我国政府审计的相关规范20
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及其审计规范24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4
一、民间审计的特征24
二、我国民间审计的相关规范25
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规范30
第四节 内部审计组织及其规范要求、内部审计的特征31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特征32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32
三、国际内部审计组织及其审计规范34
主要概念34
思考题34
分析题34
案例题35
第三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37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37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38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41
三、不同类型审计之间的关系44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44
一、审计方法及其特征44
二、审计查账的方法45
三、审计调查、取证的方法48
四、审计分析的方法49
五、审计盘存的方法50
六、经济效益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的方法52
第三节 审计方法的运用52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52
二、审计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53
三、审计方法和审计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53
四、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53
主要概念53
思考题54
分析题54
案例题54
第四章 审计目标55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责任55
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55
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57
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61
一、管理层认定61
二、具体审计目标62
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64
一、接受业务委托64
二、计划审计工作64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65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65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65
主要概念65
思考题65
分析题66
案例题67
第五章 审计计划68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68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68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69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71
一、总体审计策略71
二、具体审计计划77
三、指导、监督与复核78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78
一、重要性的含义79
二、审计风险80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82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85
主要概念86
思考题86
分析题87
案例题87
第六章 审计证据89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含义及特征89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89
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90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93
一、审计程序的作用93
二、审计程序的种类93
第三节 函证95
一、函证的内容95
二、询证函的设计97
三、函证的实施与评价99
第四节 分析程序100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100
二、用于风险评估程序101
三、用于实质性程序102
四、用于总体复核104
主要概念105
思考题105
分析题105
案例题106
第七章 审计抽样108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含义及其他相关概念108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108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109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111
四、统计抽样的方法112
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112
一、样本设计阶段112
二、选取样本阶段115
三、评价样本结果118
第三节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120
一、样本设计阶段120
二、选取样本阶段123
三、评价样本结果阶段127
四、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131
五、记录抽样程序133
第四节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133
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133
二、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139
主要概念144
思考题144
分析题144
案例题145
第八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14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147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147
二、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148
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148
四、对审计内容的影响148
五、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148
第二节 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148
一、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度149
二、评估信息系统的复杂度149
三、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度149
第三节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150
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控制150
二、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151
三、信息技术应用控制与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之间的关系153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153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153
二、电子表格154
主要概念155
思考题155
分析题155
案例题156
第九章 审计工作底稿157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概述157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157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158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158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158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159
一、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59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160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164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工作的性质164
二、审计档案的构成164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165
四、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165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166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66
主要概念167
思考题167
分析题168
案例题168
第二编 审计测试流程171
第十章 风险评估171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171
一、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172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74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176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178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179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180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182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182
二、与审计相关的控制182
三、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183
四、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185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86
六、控制环境187
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191
八、信息系统与沟通192
九、控制活动194
十、对控制的监督195
十一、在整体层面了解内部控制197
十二、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198
第三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07
一、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207
二、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210
三、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211
四、对风险评估的修正212
主要概念212
思考题212
分析题212
案例题213
第十一章 风险应对215
第一节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215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215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216
三、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影响217
第二节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217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要求217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219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219
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221
第三节 控制测试221
一、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222
二、控制测试的性质223
三、控制测试的时间225
四、控制测试的范围228
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230
一、实质性程序的含义230
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及适用230
三、实质性程序的时间231
四、实质性程序的范围232
主要概念233
思考题233
分析题233
案例题233
第三编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239
第十二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239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收入来源、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39
一、不同行业类型的收入来源239
二、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40
三、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4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244
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244
二、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246
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47
四、控制测试24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50
一、销售与收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250
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253
三、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57
主要概念265
思考题265
分析题265
案例题266
第十三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268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68
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68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69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271
一、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271
二、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272
三、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273
四、控制测试275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77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77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79
三、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280
主要概念286
思考题286
分析题287
案例题287
第十四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290
第一节 存货的性质及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90
一、不同行业类型的存货性质290
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91
三、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92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293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293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控制测试294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296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分析程序296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和相关余额的细节测试297
三、存货的实质性程序297
主要概念305
思考题305
分析题305
案例题306
第十五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审计307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307
一、不同行业工薪的性质307
二、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308
三、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308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09
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309
二、以内部控制目标为起点的控制测试309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序310
一、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10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311
主要概念313
思考题313
分析题313
案例题313
第十六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315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性质及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315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性质315
二、筹资、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316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318
一、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318
二、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319
三、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319
四、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320
第三节 筹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320
一、筹资交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21
二、筹资交易的细节测试321
三、短期借款的审计322
四、长期借款的审计323
第四节 投资交易的实质性程序324
一、投资交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324
二、投资交易的细节测试324
三、长期股权投资审计325
四、投资收益审计326
主要概念327
思考题327
分析题327
案例题328
第十七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330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330
一、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331
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331
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331
第二节库存现金审计333
一、审计目标333
二、库存现金内部控制的测试334
三、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335
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计337
一、银行存款审计目标337
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测试337
三、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338
主要概念344
思考题344
分析题345
案例题345
第四编 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349
第十八章 完成审计工作349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349
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350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356
三、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360
第二节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361
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61
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361
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364
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365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365
六、审计结论与报告366
第三节 或有事项368
一、或有事项的含义368
二、或有事项的审计369
三、获取律师声明书369
第四节 期后事项370
一、期后事项的种类371
二、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373
三、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374
四、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375
第五节 管理层声明书376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责任的认可376
二、将管理层声明作为审计证据377
三、管理层声明书378
四、管理层拒绝提供声明时的措施380
主要概念381
思考题381
案例题381
第十九章 审计报告383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383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383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384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385
一、审计意见的形成385
二、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应当考虑的内容385
三、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应当考虑的内容386
四、审计报告的类型386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386
一、审计报告的要素386
二、标题387
三、收件人387
四、引言段387
五、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387
六、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388
七、审计意见段389
八、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389
九、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390
十、报告日期390
第四节 非标准审计报告391
一、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391
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93
主要概念399
思考题399
分析题399
案例题399
第五编 特殊项目的考虑403
第二十章 审计沟通403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沟通403
一、沟通的对象404
二、沟通的事项408
三、沟通的过程415
第二节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419
一、接受委托前的沟通421
二、接受委托后的沟通423
三、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时的处理425
主要概念425
思考题425
分析题425
案例题426
第二十一章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427
第一节 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427
一、接受委托担任主审注册会计师428
二、主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430
三、注册会计师之间的配合433
四、出具审计报告的考虑433
第二节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434
一、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范围434
二、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系435
三、了解与初步评估内部审计435
四、沟通和协调437
五、评价内部审计的特定工作438
第三节 利用专家的工作439
一、确定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440
二、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440
三、专家的工作范围442
四、评价专家的工作443
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444
主要概念444
思考题444
分析题445
案例题445
第二十二章 特殊项目的审计与其他相关业务447
第一节 会计估计审计447
一、针对会计估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审计程序448
二、复核和测试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449
三、运用独立估计451
四、复核期后事项452
五、评价审计程序的结果452
第二节 关联方的审计453
一、关联方的存在和披露455
二、关联方交易的识别456
三、检查已识别的关联方交易458
四、管理层声明459
五、审计结论和报告460
第三节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460
一、期初余额的含义461
二、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461
三、审计程序462
四、审计结论和报告465
第四节 验资466
一、验资概述466
二、业务约定书468
三、计划、程序与记录471
四、验资报告477
第五节 财务报表审阅业务482
一、总体要求482
二、审阅范围和保证程度483
三、业务约定书483
四、审阅计划484
五、审阅程序和审阅证据484
六、审阅结论和报告485
第六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488
一、基本概念488
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总体要求489
三、保证程度489
四、了解被审核单位情况490
五、审核程序491
六、审核报告494
主要概念496
思考题496
分析题496
案例题497
参考文献499
热门推荐
- 775226.html
- 2679695.html
- 2366650.html
- 2259950.html
- 1168182.html
- 946579.html
- 2287637.html
- 1682831.html
- 1720759.html
- 1614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1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5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2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5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2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