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宋春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90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汉语-名词-语义学-研究-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现状与回顾1
1.1 中文信息处理遇到的困难——问题与瓶颈1
1.1.1 自然语言处理的过程1
1.1.2 中文信息处理的困难2
1.1.3 当前中文信息处理的流派和策略3
1.1.4 信息处理工作原理及单纯使用统计方法的不足4
1.1.5 基于内涵语义规则信息处理的实用目标6
1.1.6 基于内涵逻辑模型论的语义分析的总体设计思想8
1.2 面向信息处理的名词及“名+名”研究现状11
1.2.1 汉语语法学界的研究11
1.2.2 计算机界对名词的研究12
1.2.3 名词定义、性质、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14
1.2.4 “名+名”的研究亟待加强18
1.3.1 研究目的22
1.3 选题的目的和理论依据22
1.3.2 依据的主要语义理论26
1.3.3 语义理论与“名+名”研究31
1.4 研究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34
1.4.1 原则34
1.4.2 方法和技术路线——基于内涵逻辑的句法分析37
1.4.3 研究范围和步骤41
2.0 引言43
2.0.1 本课题的创新性43
第二章 内涵逻辑理论——用于词语语义解释和理解43
2.0.2 内涵逻辑解决语义理解的策略44
2.1 名词内涵——语义特征45
2.1.1 关于词语项、词义、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及关系45
2.1.2 概念外延指称属性的形式化描写48
2.1.3 概念之间的关系50
2.2 内涵逻辑理论的运用53
2.2.1 名词的定义53
2.2.2 名词的内涵性质54
2.2.4 专有名词内部的语义构成55
2.2.3 名词与可能世界的联系——外延指称55
2.3 内涵特征结构56
2.3.1 关于语义特征的概念56
2.3.2 “定义特征”和“情景区分特征”57
2.3.3 “特征”概念提出的目的58
2.3.4 概念的内涵特征——事物属性结构59
2.3.5 名词定义特征的构成要素60
2.3.6 “定义特征”的确定方法61
2.3.7 特征层级性和方向性65
2.3.8 概念的内涵特征组合规律67
2.4 内涵外延对组合义及句法结构的影响73
2.4.1 位置对概念间关系的影响73
2.4.2 两个名词的内涵外延组合方式74
2.4.3 关于概念内涵义和外延义与词类的对应问题76
2.4.4 内涵义与外延义的判定78
2.4.5 名词取内涵义的表现形式——内涵特征算子79
2.4.6 外延义的提取算子82
2.5.1 定指与不定指定义83
2.5 定指与不定指83
2.6 要在语境中理解词义84
2.6.1 静态的词典义84
2.6.2 动态语境义85
第三章 类义抽象理论87
3.1 现代汉语词与短语的讨论88
3.1.1 汉语基本语法、语义单位88
3.1.2 词的概念及定义词的标准89
3.1.3 基于信息理解的标准93
3.1.4 词的组成单位95
3.1.5 词类的划分96
3.2 叠置原理99
3.2.1 什么是叠置原理99
3.2.2 组合义的求解困难100
3.2.3 叠置原理的操作策略和方法102
3.3 抽象类义102
3.3.0 抽象的理论依据102
3.3.1 类义抽象的定义103
3.3.2 类义抽象的目的104
3.3.3 类义抽象的原则及方法108
3.4 由语素义求取组合义的理论探讨111
3.4.1 合成词产生的原因111
3.4.2 传统构词理论的不足112
3.4.3 关于依据语素理解词义的讨论117
3.4.4 向心与离心118
3.4.5 我们处理构词的方法120
3.5.1 要区分频繁结构和非频繁结构122
3.5 处理内涵特征构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22
3.5.2 注意吸收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成果123
3.5.3 致力于构词的逻辑模型建立127
第四章 基于实例的名+名语义结构研究128
4.0 选词的范围、依据和对象128
4.0.1 选词的范围、原则128
4.0.2 抽象的依据辞书及语料129
4.0.3 考察对象129
4.1 “关”的类义抽象130
4.1.1 对相关辞典解释进行收集130
4.1.2 对辞典的义项的归并131
4.1.3 抽象义提取,操作命令形式化132
4.1.4 同一组概念(集合)的抽象134
4.1.5 构词135
4.1.6 构句135
4.1.7 语义理解136
4.2 “木”的内涵特征与构词137
4.2.1 词典中的解释137
4.2.2 词典收词和释义存在的问题138
4.2.3 “木”的构词分析139
4.2.4 “木”的内涵特征构成与复合词语的语义计算140
4.2.5 验证143
4.3 “刀”的类义抽象144
4.3.1 词典中的对“刀”解释144
4.3.2 一个事件的构成要素144
4.3.3 “刀”的定义特征及抽象144
4.3.4 “刀”内涵特征构词分析145
4.3.5 验证——如何求a+刀或刀+b的组合义148
4.4.1 辞典对“车”的解释151
4.4 “车”的类义抽象151
4.4.2 “车”的类义抽象153
4.4.3 “车”的内涵特征构词分析154
4.4.4 与“车1”搭配的动词156
4.4.5 与“车1”、“车2”相关的名词156
4.4.6 验证——与“车”有关的概念组合的语义计算158
4.5 “书”的类义抽象159
4.5.1 “书”的词典义项159
4.5.2 义项归并及类义抽象159
4.5.3 “书”的语义求解160
4.5.4 语境中语义排歧164
4.6 “手”的类义抽象及构词165
4.6.1 词典对“手”解释165
4.6.2 “手”的类义抽象及定义特征165
4.6.3 验证——“手”内涵特征构词分析167
第五章 基于逻辑语义特征的名词谓语句分析173
5.1 名词谓语句的分类173
5.1.1 名词谓语的句法成分的类型173
5.2 名词谓语句的性质175
5.1.2 谓语名词的语义类型175
5.3 名词谓语句中名名语义关系对其句法功能的影响178
5.3.1 A∈B178
5.3.2 A≤B181
5.3.3 A=B182
5.3.4 A≠B183
5.3.5 结论184
第六章 余论185
6.1 语言的二义性185
6.2 语义分析的策略和目标186
6.3 语义分析要简化,可排歧,可做形式化操作188
6.4 关于语义工程的一点说明189
参考文献191
附录一 贺阳与《语法信息词典》形名兼类比照表217
附录二 前128个高频单音节名词排序表218
附录三 名词概念分类表220
后记226
热门推荐
- 293122.html
- 2468361.html
- 432193.html
- 1880494.html
- 2198282.html
- 3171658.html
- 2795716.html
- 955829.html
- 3553569.html
- 3847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3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7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0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