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20835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7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796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会发展全局的理论依据1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表现7
三、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11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4
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突破与创新16
六、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到实践:解读“十一五”规划24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38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 贾巨兴3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做足发展海河经济这篇大文章 边仁权40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政法稳定工作 胡咸训45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 任 荣52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完善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谢明汉5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推进公安工作 朱华伟57
民营经济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健康发展 徐登伟59
进入百强不松动 精心谋划新发展 赵熙殿65
措勤县40年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历程及光辉成就 张惠卿68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实工作——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论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赵德新71
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 秦大铧7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季建中7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吴长怀81
抓住发展机遇期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拜城县“十一五”发展新局面 蒋 辉8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我县政法工作水平 周文华 龙显洲 钟洪松91
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构建“五大防控体系” 努力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夏凤俭96
突出特色发展 构建和谐峨边 蹇 路98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建立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 陈 巍 杨常权10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开创民族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薛志伟107
论维护稳定 胡迎春111
打造“五连环”创建平安市 王新政11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为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献计出力 杨国俊119
瞄准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推动滨湖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上跨越发展 陆志坚122
维护群众利益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贾二庆12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杜善学129
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刘继红135
抓好“三个亮点”促进和谐国税建设 张新华138
变“征服”为“顺应” 由贫到富入佳境——科学发展观使定西摆脱贫困 石 晶141
关于对规范和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调研 周顺杰 杜小辉146
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张秀功151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一主题 刘培新153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凉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冯 超157
持续稳步高增长 打造效益新格局 褚国儒161
三原:以科学发展观扬帆奋进 丁亚洲 滑向军165
浅议公共财政的民主审计 杨 华168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 江 涛171
多措并举 狠抓落实 深化“无毒社区”创建成果 顾彬华17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努力实现司法公正 许百川180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 顾正岚183
破解发展难题 促进科学发展 谭志勇18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钱有武191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政法工作大局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马驰194
稳定工作信息员队伍让社会更和谐 朱丹198
四方区实施“五线联动”全力打造“情系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品牌 张美英202
加强四项建设 夯实政法工作基础 汪贤存205
第一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209
第一章 概述209
一、党建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209
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建理论212
三、“十一五”期间的党建规划蓝图216
第二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18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218
二、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219
三、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着重研究的问题221
四、在创新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22
第三章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24
一、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224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25
三、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一项系统工程228
第四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31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和重要意义231
二、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32
试论县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刘建平235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235
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扎实推进组织工作 杨发军240
保持党员先进性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于德海246
务求实效抓教育 贴近群众排忧难 张文斌249
以先进性建设为动力 实现长岛发展新跨越 吴德强253
倾尽全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夏昌武257
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考 赵如均260
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热孜别克·哈木扎269
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实践与思考 张云尧278
打造阳光队伍 构建和谐宜宾 姜华285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在加快发展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李新民288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保持先进性的楷模 贺维293
发挥核心作用 构建和谐新龙 扎西彭措29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组织工作——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思考和体会 郭忠实302
创新执政方式 构建和谐社会——重庆市渝北区开展“联帮带”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黄宗华309
推进政法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长治市打造平安长治、法制长治的调查与思考 王云亭316
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组织工作 牛社威324
和谐社会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内在关联 孔祥文328
任期制激活干部管理海伦市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李德军332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母继春335
基层党委书记如何抓好党的建设 宋晓日338
以“双培双带”为龙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苏彦君34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 高 楠347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周仁义350
先教推创建 创建促先教——曲周县扎实开展“互推互促”活动实现双赢 杜海林354
准确把握 扎实推进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杜国章356
射阳县海通镇党委创新党代表 监督方式的有益尝试 王克玉364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吴仲秋368
“五坚持”确保共产党员先进性 戴成贵371
党旗辉映和谐南岗——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综述 张鸿雁377
巩固扩大成果 构建长效机制 永葆党的先进性 推动机关党建上水平——县直机关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经验及巩固扩大成果的措施探索 杨 雄 常登成380
第二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义新农村385
第一章 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涵义和重大意义385
一、概述385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387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388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途径392
一、“三农问题”的具体内容和意义392
二、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395
第三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00
一、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400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农民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园404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408
四、“十一五”规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新阐述411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414
描绘城乡和谐画卷——高安市打造“和谐高安”纪实 刘晓维414
实施整村推进 构建和谐农村——对王家寨村“整村推进”的调查与思考 杨天然4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四个优先 刘月林420
紧紧围绕三个创新加速农村小康进程 徐铁军423
农村要做大旅游经济的“蛋糕” 饶玉梅428
农业大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贺 韧432
深化村务公开 创新民主管理 钦北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黄 筱435
“农业医院”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思考——广西柳城县先进性教育科技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中共广西柳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柳城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课题组439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移民扶贫 何元民450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 全力打造“平安社区”、“法治社区”、“和谐社区” 林先好454
推行农村“公司+农户+业主”的新型经营体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王世录458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赵勇467
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贫困山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陈中华472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杨振海477
加快建设新农村 构建和谐阿图什 派孜拉买买提480
树立一面旗帜 建好一方家园——对四川省富顺县卷坝村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思考 王剑明483
树立新理念 谋划新突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 王明辉488
加强村级综治组织建设 构筑基层综治工作新格局 吴春耕493
走向和谐——山西夏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韩吉堂4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与实践 刘建政502
统筹城乡 破解“三农” 原文涛505
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乔建宏509
建设平安村居 构筑和谐农村 魏万进514
规范基层政法综治工作 打牢平安创建基层基础——南平市扎实开展基层政法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 林君明517
谱就防范曲 唱响一台戏——卢龙县陈官屯乡依靠平安共建为经济发展服务调查 孟凡栋520
立足实际 加大投入 以畜牧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刘中华523
整合资源为纽带 共建扶贫新农村 冷观军526
完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是农村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途径 张 米529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新农村建设大改观 陈长例532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跃飞535
民主议政日——新农村建设执政方式的新探索 乔忠合541
正视“三农”问题探求新农村建设 黄跃峰 何大国545
抓龙头 建基地 强力促进外向型农业快发展 徐钦军 张玉荣 石金峰548
兖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初探 石玉华 吴秀霞551
立足郸城实际 突出县域特色 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政府554
以发展沼气为突破口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松钦 何冠军560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柳玉君564
以工哺农谋发展 以城带乡促和谐——桃城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做法 戴存志567
中介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纽带 许天赠 李坤斌571
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 杨明强573
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刘军林577
推进四个革命性变革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满建成580
关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刘天喜 杨天胜586
新农村建设的新探索 苏安乐591
关注三农 致力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贡献力量 吴天英594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志丹县农村沼气发展的势头强劲 臧光廷 李 冯597
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鹏辉601
宜州村民自治的实践与启示 韦国文607
推进工业化 建设新农村 邝邹飞617
赴江西赣州、北京房山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肖志雄陈彦军622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中华628
新农村建设先要夯实农业基础 王晓军632
加强农村治安工作 筑牢社会稳定基石 刘志明634
泰山脚下富民路 汶水之滨惠民情——岱岳区新农村建设缩影 徐钦军 石金锋 张玉荣63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王玉满641
科学发展 统筹城乡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李洪义644
第三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49
第一章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649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649
二、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650
三、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651
第二章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652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5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654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56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661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问题661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63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665
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667
五、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72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674
维稳工作要做到“三治四到位、五要六注意” 姚瑞琪674
密织防控网络 维护社会稳定 李延安677
固本强基 标本兼治 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平安信州 中共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委、区人民政府679
着力提高工作本领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蒋新林 顾忠勇683
在处理重大关系上弘扬和谐意识 梁熙扬687
抓好三个构建 推进端州新发展 李 天69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 李海森693
发挥政协优势 构建和谐社会 邢献宝696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雷州 李昌梧701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清远 陈用志705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定边 尚洪泽711
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原因、类型及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蔡永良 谢发洲715
实施特色创建 打造平安曾都 叶星国720
加强经济统战 促进和谐发展 瞿定远723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随州 吴超726
着力解决五大矛盾 推进和谐通山建设 刘新池732
统筹全局工作 构建“和谐通城” 陈树林735
齐心协力创和谐 共创共建保平安——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干部在创建和谐平安信州中的带头作用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综治委739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和谐发展 辛显明743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 全力打造平安和谐德州 李传武74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开创政法稳定工作新局面 于明春75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做好统战工作为全面建设和谐雨花贡献力量 王小平755
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李范坤760
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张印通764
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刘增科767
创新务实干事出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刘旭东770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孟凡国774
切实发挥政协优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朱惠芳778
人民政协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霍万明78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严守纪律促进全面发展 胡政权784
全力推进平安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仁寿 贺俊明791
浅谈构建和谐宜宾的策略选择 葛燎原796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宜宾 解 洪800
奋力创建“平安宜宾”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江金河805
在发展中推进和谐宜宾建设 陆振华809
塑造市民形象 构建和谐宜宾——浅谈新时期宜宾市民形象的塑造 吕晓莉812
基层人大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沈国友816
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宁国市西津街道办事处津北村综治工作先进事迹 陈永新821
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营造改革发展软环境 王智君824
浅谈当前处理涉法上访面临的困惑、原因及对策 易树文 周 彦829
维护群众利益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贾二庆834
着力夯实综治基层基础 多措并举创建“平安城区” 杨柱英836
举全县之力 谋发展之基 奋力创建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 徐乃宝840
提升发展环境 致力社会稳定 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张钰祥843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推进社会不断进步 刘 琨847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发展理念——从“十五”的发展看鄂前旗跨越 娜仁图娅85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分析 牛芳泽855
实施“三位一体”大调解 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赵同法858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政法环境 刘阁云862
组织工作如何为构筑和谐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张淑梅867
增强“五种”意识 构建和谐宕昌 刘 述870
筑牢“第一道防线” ——卢龙县基层安全创建调查 张自然874
打造平安晋安 构建和谐社会 陈宗胜878
把握重点 突出特色 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刘才栋882
扶助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讲话的体会 刘发科884
加快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筠连 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课题组887
关心群众利益 关注困难群体 赵明志891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王邵刚894
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分析 王志刚897
全力构筑社区基础 稳步推进社区建设 冯文亮903
打造平安淇滨 构建和谐社会——淇滨区200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薄迎辉906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构建“和谐辛集” 张连钢911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为构建和谐社会献策出力 许宝山913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陶润立919
浅谈国家权力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施能柏924
坚持主动超前 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不断创新机制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站区建成三级民情信息网络打牢筑稳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秦廷德929
“平安建设”初探 曾荣国933
用创新思想统领政法综治工作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柳立辉 阴玲光937
构建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 夯实“平安东宁”建设基础 王晓光941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陈继荣946
试论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周水舟950
开展社区统战 构建和谐社区 中共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委统战部954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张元禄9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陈君文95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法工作 全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尹首奎962
健全网络 完善机制 超前预防 妥善化解四方区全力筑牢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王国雷965
第四篇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69
第一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969
一、从中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970
二、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971
第二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进展与成效973
一、实践回顾973
二、措施与成效974
二、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挑战的具体表现978
第三章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挑战978
一、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978
第四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981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和方法981
二、“十一五”规划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的新探讨和具体政策986
第五章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988
一、加强自主创新的提出及其必要性988
二、如何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991
三、我国目前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992
四、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落实自主创新993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995
全力建设特色园区 精心打造招商平台 黄谋宏 张 静995
科学运作谋发展 和谐创业促崛起 龚细水998
关于建设中国南方森林港的建议 刘振贤1001
严格保护遗产资源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陈红日1004
坚持科学发展 培植循环经济 陈永华1007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李成云1010
以建设重装基地为龙头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李成云1015
必须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王成吉1019
走科学发展之路 建一流和谐徐汇 茅明贵102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打造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李定武1028
贾汪:改写“煤尽城衰”定律——贾汪经济转型思考和启示 夏文达1033
试论厦门经济增长模式 洪英士1040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邢文柱1046
推进“四个文明” 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 张 平1049
发展生态型农业 促进文明生态县建设 祁文举1053
走自主创新之路 助推城市经济腾飞——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模式与做法 李洪涛 单爱东1057
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之地方立法 罗小毛1062
把户县建设成关中山水人文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战略构想 王炳南1066
建设绿色家园 发展森林旅游 冷光辉1074
挖掘资源 开发市场 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张世太1077
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计划管理需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国有企业计划工作引入战略管理 张宁1079
第五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083
第一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内涵1083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背景1083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084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085
第二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1087
一、加大实行区域整合的力度1087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1088
三、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1089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地步伐1090
五、实施富民战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092
六、减少区域冲突,加强区域合作1093
第三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几项重点工作1095
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1095
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1096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1097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1098
五、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1099
六、“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协调区域发展的新政策1100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102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王民忠1102
打造中国畲乡 建设和谐景宁1106
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而努力奋斗 武 昌1106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魏克田1111
欠发达地区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吴建发1116
立足优势 突出特色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曾玉平1121
缩短南北差距 构建和谐榆林的思考 刘继勇1125
坚持“四个为先”建设西部强市 张立勇1128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区域高速高效发展 刘新程1131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韩军1134
转变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余岳良1139
后发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邓伟根1142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 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牟新云1148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1155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 陈瑞麒1155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为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李文学 赵致有1160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朱学军1162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区域经济新跨越 袁秀平1165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 胡春116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建设新铁岭大铁岭 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117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庄河全面振兴 张军1174
对锦州工业化水平的基本评价 陈鸿飞1179
关于加快白塔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马文龙 王立昌1188
打造“四城一乡”推进协调发展 陈相珍1194
坚持工业化发展方向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张聪1197
推进全民创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胡健勇1200
实施五大战略 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赵志诚1205
浅谈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冯清洪1210
探索丘陵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岳 毛绍百121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委1218
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孙宗凤1222
第六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1227
第一章 反腐倡廉:“十一五”着力点1227
一、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1227
二、反腐倡廉面临的新任务1228
第二章 加强党纪修养促进党风建设1229
一、新时期党风建设的发展与要求1229
二、对党风建设的发展规律初步探讨1230
第三章 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1231
一、保持清正廉洁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1231
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反腐倡廉工作1232
三、推进反腐倡廉的战略与策略1234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237
纪检监察干部应从八个方面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 刘志诚 王占斌 成应帅1237
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纪检监察能力 顾世瑛1239
如何围绕科学发展观做好纪检工作的思考 李甫勇 成昙阳1242
强化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 彭建亚124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查办案件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纪律保证 钟炳文1248
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 罗铭权125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尹作帆1254
强化行政监察 确保政令畅通 王侠1256
浅谈强化纪检监察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金宜民1262
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刘本荣1267
抓好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 正1271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思考 范庭泉1275
整合资源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王 敏1279
树立正确的执法观 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吕 伟128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 魏庆武1284
突出六个重点 构建六项机制 沈会斌1287
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要突出四个重点 张萍1290
试论反腐倡廉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 陈先怀 陈晓敏1293
履行职能除腐败 保驾护航促发展——佳木斯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记实 赵明伦1296
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曹文华1298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林阿善 陈源铨1302
加强和改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研究 苏贤树1307
切实履行纪检监察职责 促进和谐创业富民兴县 李发芽1312
当前农村违纪违规问题的主要表现、危害及预防 邵棠福1315
河北省沧县从规范农村党员干部行为入手探索建立农村反腐败惩防体系 尹建国1320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王新民 吴志良1322
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推进经济强市进程 袁宝辉1326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孙浩斌1331
准确把握纪检监察机关的着力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 陈 雁1335
发挥职能作用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李正林1338
论科学的发展观与反腐倡廉 中共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纪委办公室134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而奋斗 周 生1344
履行职责扬荣摒耻“五个表率”引领风尚 戈保根1348
第七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53
第一章 文明的涵义和“三个文明”的提出1353
一、文明的涵义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1354
二、三大文明的内涵和相互关系1355
三、新世纪三个文明建设的侧重点1357
四、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358
第二章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360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1360
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1362
第三章 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1363
一、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1363
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1363
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1364
第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65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1365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366
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看法1367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1369
上城区:“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呈现十大亮点 袁蕙婷1369
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城区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冯忠民1373
发挥统战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吴家新1379
创新思路 整合力量 谱写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篇章 李济1384
新时期对县级工商联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郑旭平 吴庄年 陈文斌1389
积极推进代表工作创新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周海清1395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名市 郑国蓉1398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升政协工作水平 邹仕樘1402
人大监督 注重实效——陕西省府谷县人大常委会实行“两报一查(察)两评议”制 王爱清140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大工作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王敬德140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地方人大工作 孙华强1412
充分发挥县级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主监督作用 张卿祥1417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冯顺华1420
提高履职水平 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吴代华1424
大力推进“三为”活动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出力 张益相142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 王开武1432
正定县政协坚持“四个突出” 积极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徐玲1436
关于人民政协如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工作的探讨 刘瑞起1440
县级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 齐朝文1443
安陆市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范庆亮1446
充分履行人大职能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吴英良1450
切实履行政协职能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董保军1454
提高履职能力 建设和谐临澧 涂绪德1457
求实创新 履职尽责 秦建国1459
加大监督力度 确保构建和谐社会 张成武1463
创新政协工作机制 激发委员潜在活力 张奎堂1465
树立大局意识 积极参政议政 蔡永国1468
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实现政协工作的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杨广田 马 振1473
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人民政协工作 刘德山1475
改革德育教育现状 塑造明天社会“精品”——大中专德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陶 威1479
发挥统战优势 构建和谐赤城 明 玺1484
贯彻《意见》精神 突出五种理念把区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黄玉兰1487
我们应重视和加强 对民间信仰的把握与引导 石金凤1490
树立“履职为民”新理念 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 周凤武1493
用科学的发展观 指导县(市)统战工作创新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点体会 全照明 刘玉林149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人大工作 杨青山1500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霍贵山1506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 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刘忠诚1509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滕如勇1511
发挥人民政协特殊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赵国臣1513
浅谈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孟赫1516
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孙印远1519
热门推荐
- 570931.html
- 12828.html
- 2247624.html
- 2241791.html
- 1187312.html
- 2941033.html
- 1571274.html
- 2373235.html
- 2971725.html
- 1421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4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2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0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2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8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