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529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地质学(学科: 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矿物学研究发展方向的探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物教研室1

加强近代矿物学研究的几点意见&谢先德2

浅谈矿物学向何处去&傅平秋4

矿物谱学:在中国发展的途径和主要方向&蔡秀成6

节能优质价廉是矿物材料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叶大年8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向何处去?&靳是琴9

拓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应用范围&冯建良11

信息矿物学&李明寰12

矿物学向何处去?&蔡长金13

生物矿物学——矿物学新的分支&周玲棣14

中国粘土矿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张乃娴16

矿物工程学发展刍议&苏贤泽17

矿物学向何处去?&朱自尊等18

矿物材料——新学科的生长前沿&肖金凯19

非平衡矿物学及氧和阴离子研究——振兴矿物学的突破口&刘永康21

矿物学向何处去?&李高山22

生物矿物学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向&戴永定23

环境矿物学——矿物学发展的新趋势&谢先德等25

关于当前岩浆岩研究的若干问题&王德滋 周金城26

九十年代我国花岗岩类研究课题&胡受奚 郭继春27

凝聚岩石学发展中的新问题&侯渭 谢鸿森29

变质岩石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卢良兆31

岩石学研究方向的初探&霍玉华32

把握学科生长点发展岩石学&翟安民34

变质岩石学必须拓宽研究领域&张寿广35

变质岩石学发展的展望&耿元生36

岩石化学研究的方向及手段&夏军38

非平衡非线性动力学——岩石学发展方向之一&王江海39

进一步开展矿床岩石学研究&祁思敬40

多因复成岩石与岩石多因复成论&黄瑞华41

我国花岗岩学向何处去&刘家远43

矿床地球化学的薄弱环节&涂光炽45

论现代地球化学的使命&刘英俊46

地质流体力学:现状和前景&鲍征宇48

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於崇文49

地球化学发展的特色和趋势&唐元骏50

成矿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赵伦山52

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栾世伟 陈尚迪53

海洋地球化学发展的方向&赵一阳 李永植54

全球变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的新任务&万国江56

环境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地球化学发展的新方向&程鸿德等57

建立构造地球化学标志寻找隐伏矿体&吴学益58

构造成岩作用与构造成岩学&黄瑞华60

构造地球化学与动力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的新挑战&徐耀通61

构造问题在某些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王伏泉63

板块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陈衍景等64

岩溶地球化学—低温地球化学中一门交叉边缘学科&翁金桃65

九十年代有机地球化学展望&傅家谟66

有机地球化学的三个发展方向——岩矿、金属、生物的有机地球化学&张义纲68

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几个有发展潜力的领域&陈先沛70

表生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之二)&王恩德 关广岳71

矿化剂——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胡瑞忠73

超深钻的启迪:深部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性&项仁杰74

金属成矿理论的新认识&卢家烂76

有机质与金属矿床成矿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刘金钟77

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肖金凯78

开展二次资源研究&吴大清 周正80

微束分析新技术对地学研究方法的新挑战&周士涛等81

三大超级新探针体系简介&刘永康等83

微束分析新技术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上的应用&王奎仁 周有勤85

东北寨金矿床矿物学成矿模式&邵洁涟等87

关于矿物标型研究的匹配问题&李鸿超88

我国金伯利岩中单斜辉石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董振信89

黄铁矿的热电性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梅建明91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方法在平顶山金矿的应用&李宪洲93

矿物热辐射性质及其应用&姜泽春等94

川西—滇中若干金矿床黄铁矿标型变异特征与找矿意义&曹志敏96

毒砂在金矿找矿勘探中的作用与意义&胡大千 高学军97

华北地台某些地区金矿找矿矿物学&李高山99

山西五台高凡矿田矿物标型性研究及其找矿意义&胡楚雁101

矿物学在黑龙江平顶山金矿找矿中的应用&靳是琴等102

桂东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刘腾飞104

黄铁矿电子心——空穴心应用及影响因素&许虹 王薇105

矿物剂量器ESR测年在研究滑坡机理中的应用&梁兴中等107

钙铝石榴石和钙铁辉石离解过程的耗散结构&岑况109

从西南硫矿带内莓状黄铁矿生物组构论生物成矿作用&夏学惠110

川西北M金矿区中铂族矿物的发现及其意义&范良明112

我国天然金刚石的EPR及其在金刚石找矿评价中的意义&蔡秀成等113

普通辉石巨晶的热分析研究&陈国玺等114

湖南某些金属矿床主金属矿物学研究&姜胜章等115

直闪石和镁铁闪石及其分类意见&郭有智等117

矿物表面性质研究及其应用&彭明生等118

富铁直闪石的发现及其特征&郭有智119

碳酸盐矿物剂量器ESR测年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年龄&冯家岷等120

质子诱发X射线发射分析技术在矿物学中的应用研究&刘世荣121

用气功外气法排出的结石的红外光谱&刘高魁123

白云鄂博M——褐铈铌矿的矿物学研究&贡伟亮124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ESR和杂质分布&刘建成等126

湘中某金矿自然金及相关矿物特征&邹今湛127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岩、砂金转化过程重砂矿物对比特征&刘玉民128

山东邓格庄金矿床矿石矿物工艺学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杨敏之 侯建琪129

热液体系易解石结晶动力学的实验研究&贡伟亮130

矿物固体电解质及其电池材料的研究&邓梦祥132

热释光在预测隐伏铀矿床中的应用&倪师军 金景福133

全天然原料烧结合成莫来石的矿物学研究&徐建国等134

天然矿物在热处理保护涂层中的应用研究&陈大海等136

几种粉彩釉的折光率、光泽和比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姜泽春等137

贵州高岭土的颜色和白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陈大海等139

晋北高岭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29Si、27Al、MAS、NMR研究&何宏平等140

广绿石的矿物学研究&冯璜等141

掺杂人工刚玉光学透射和伽玛辐照效应&刘建成等142

新型玻陶原料——四川南江霞石正长岩及其开发利用&周开灿等144

特殊用途莫来石匣钵的研制&邓华兴等145

柔性石墨的研究进展&白云程147

我国某些萤石矿床中萤石的稀土配分特征&曹俊臣 李新安148

新疆柯尔碱与夏子街膨润土的差热及红外光谱研究&曹俊臣 许荣旗149

广东连县硅灰石矿物学研究&王辅亚等151

陶瓷颜料研究的矿物物理问题&吴大清 王辅亚152

片状锂绿泥石的发现及其某些矿物学特征&曹俊臣 张月明153

用福建滨海石英砂和石灰岩合成硅灰石的实验研究&苏贤泽等154

广东省硅藻土矿物学研究初步结果&张惠芬等156

蛇纹岩的综合开发利用&周开灿等157

天然装饰石材开发的新进展&江绍英 吕素勤158

我国北方海泡石资源的重要发现&黄学光 王亚烈160

硅灰石聚丙烯复合材料试验研究&徐伟昌等161

煤层高岭岩应用研究&王亚烈等163

沸石的应用&邓士安164

石棉县蛇纹岩中的海泡石&范良明 王吉中165

高岭石热转变机制的探讨&姚林波 高振敏167

新疆柯尔碱与夏子街膨润土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曹俊臣 许荣旗169

晋北高岭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EPR初步研究&何宏平等170

铝钒土高温烧结合成莫来石机理探讨&彭文世等171

海南省蓬莱蓝宝石及其形成条件研究&丘志力等172

用硅藻土为原料制造特种玻璃&黄熙怀173

贵州的饲料矿产资源及开发前景&曾明果 申怡兰175

重视富含有机质粘土岩在改良土壤中的应用研究&林茂福 赵亚平177

矿物岩石在我国农业中的开发利用&李毅谦178

河北围城四棵树乡沸石岩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江思鑫等179

贵州的药用矿物资源及机理探索&申怡兰 曾明果180

国外油页岩综合利用的进展&陈应泰 刘文彬181

我国东北地区超钾质基性——超基性熔岩的岩石化学特征&王人镜 邱家骧183

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的同位素证据&涂 勘等183

东秦岭碰撞造山带的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吴利仁 黄萱185

浙闽变质带岩石源区省初步研究:Ⅰ.浙南地区&周新华等186

桐柏麻利岩相带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构造意义&翟淳等187

冀东地区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因系列划分&方占仁 林强189

花岗岩体系相平衡研究的新途径——块状样品的熔融实验&吴福元等191

华北地区东部太古宙花岗岩成因类型&林强等192

内蒙集宁地区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PTt演化及其大地构造环境&卢良兆等194

冀东深变质地区P-T-流体与变质相研究&刘树文 林强196

熊耳裂谷大山岩系的岩石系列、演化特征和成因机制&任富根等197

铜陵地区碱性辉长(闪长)岩成因探讨&吴言昌199

秦岭地槽与华北地台南缘的区域地球化学对比&何瑞芳等200

北秦岭与华北地台南缘火山岩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何瑞芳等202

蛇绿岩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侏祥坤203

论翁岗岩和黄英岩的空间和成因联系&朱金初205

新疆库鲁克塔格山脉早元古宙花岗质岩石演化&彭齐鸣 周裕文206

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朱祥坤等208

钽花岗岩成因——钽花岗岩结构的再解释&孙世华 于洁209

东天山地区火山岩及其演化&肖渊甫 茅燕石211

北泰岭晚元古—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张泽军等212

吉林省珲春东北地区晚海西—早印支期花岗质岩石系列的演化及形成环境&姜开君214

造山带变质、变形、花岗岩形成作用时空演化及造山带隆起模式&庄育勋215

浆矽卡岩及其成矿作用&吴言昌217

皖中蓝片岩带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荆延仁等219

个旧打磨山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黄忠祥等220

华北地台显生宙镁铁质——碱铝质岩浆区的岩浆起源&林景仟等221

胶辽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构造控制&林景仟等223

胶辽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的侵位机制类型&谭东娟等224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燕山期侵入岩类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演化&闫国翰等225

攀枝花—西昌地区碱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研究&杨瑞英等227

大兴安岭南段两类花岗岩及其构造环境&王关玉等229

华北陆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演化&彭晓亮230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岩浆的成因与演化&吴利仁等232

大别山榴辉岩带的地球化学及其影响因素&张泽明 游振东234

论花岗岩类的构造—地球化学类型&刘义茂235

角闪岩性状与地壳不均一性&顾芷娟等237

苏北—胶南—大别几种高压变质岩石&刘若新等238

贵州西部峨嵋山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毛德明239

中国东南大陆沿海钙碱性火山岩:属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吗?&陶奎元 薛怀民240

岩石化学风化程度与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冯锦江 胡碧茹241

桐柏—大别山带花岗岩与构造演化&李增田等242

云南个旧锡矿中两类含锡矽卡岩的成矿意义&陈骏244

江南元古宙碰撞造山带的岩石学证据&周新民等245

西天山北部下元古界温泉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吴文奎等246

延边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系演化序列及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标志&周永昶等247

延边花岗岩中某些副矿物的演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孟庆丽 周永昶249

华北—扬子陆台接壤带元古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与作用&张树业等250

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的讨论&霍玉华252

远离B型俯冲带的斑岩及有关矿床的形成模式&陈衍景等253

关于地幔流体研究&杜乐天255

中国上地幔角闪石及其成因意义&樊祺诚 刘若新257

壳幔物质循环中的Al2O3和H2O——某些含水高温超高压实验的讨论&侯渭258

北秦岭早元古宙上地幔的特征&张泽军259

华北地台中部区岩石圈地幔的特征&许文良等261

幔源橄榄石流体包裹体的超高压电镜研究&林卓然等263

明溪地幔岩中Pb、Sr、Na的同位素研究&黄婉康等264

地幔水对含铁矿物组合的制约——含Fc-H2O体系高温超高压实验结果讨论&谢鸿森等265

MgSiO3-Fc2O3和MgSiO3-Cr2O3系统钙钛矿的高温超高压合成&翁克难等267

扬子板块北缘角闪岩和角闪辉石岩深源捕虏体&黄月华268

高温高压Q值实验研究&林文祝270

张家口火山岩岩浆房分带特征及其机制研究&郭正府271

东秦岭和相邻克拉通区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岩石圈分区和演化&张本仁 欧阳建平272

东秦岭和相邻克拉通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地壳的物质分异和古热流&张本仁等274

研究低温地球化学过程的热动力学方法&唐元骏276

湘西北地区砷矿床热泉沉积成因浅析&张景荣等277

老变质岩中的低温金矿化系统&吴兴华等279

强活动性微量元素对低温水热过程的识别意义&马东升280

水热条件下元素配合物特征与矿床成因讨论&王玉荣282

热水溶液中金属络合物形式的拉曼光谱研究&刘玉山等283

低温热液金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樊文苓285

从贵州温泉的地质特征看低温成矿作用&毛健全286

现代大洋热水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杨卫东等288

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中汞、铊、砷、锑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意义&钱汉东290

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沉淀富集机制探讨&季峻峰291

滇东黔西若干层控锑汞矿床的低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某些卡林型金矿之对比&陈代演293

热水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系统&杨卫东等294

一个新想法的提出—黄土化学成分代表大陆上部地壳的克拉克值&文启忠296

华南热液铀矿床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胡瑞忠297

江南元古宙碰撞造山带东段的40Ar/39Ar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胡世玲等298

郯庐断裂带两侧岩石圈构造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张理刚299

广东大降坪海底喷流沉积块状黄铁矿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王鹤年 李红艳301

新疆北部主要地质事件同位素年表的初步划分方案&胡霭琴等302

辽南金伯利岩及金刚石的同位素研究&王璐 林尔为303

浙南地区变质变形矿物40Ar/39Ar年代测定及其构造意义&胡世玲等304

金顶陆相热水沉积岩&王京彬等306

湖南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定位机制研究&余行祯 李佩兰307

华南沿海湛江组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初步探讨&刁桂仪 郑洪汉308

郯庐断裂带南段糜棱岩带元素的含量变化&吕培基309

西南极纳尔逊岛Stausbury半岛火山岩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韩 松等310

贵州和我国北方高氟地下水氟-钙相关特征及其原因探讨&陈履安 张世从312

陆内俯冲作用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分带及其意义&富士谷等313

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王秀璋315

超大型金矿成矿地球化学标志&刘秉光316

超大型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研究&洪文兴318

超大型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示踪体系&赵振华319

云浮超大型黄铁矿床的地球化学&张宝贵等321

胶东超大型金矿床聚焦成矿论&杨敏之322

小秦岭超大型金矿床构造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战略&徐光荣等324

个旧超大型锡矿床成岩成矿过程中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汪志芬325

试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铜多金属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张术根327

个旧超大型锡矿床的形成条件&张位及328

金川特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矿床的熔集成因机理&吴志勇 郭原生329

专家系统在超大型矿床研究中的意义&南君亚等330

海南岛石碌铁矿的成因及其成矿时代的新证据&方 中等331

南岭钨矿区地质固体界面矿物及其与成岩成矿关系研究&余行祯 李佩兰333

浙江东南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浅成低温银-贱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耿文辉334

下扬子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特征及金银的成矿作用&戴瑞榕335

湘黔一带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低温热液地球化学&张景荣等337

对中基性岩脉与金矿成因关系的新看法&倪师军338

湘西南中-上元古界岩石的金丰度及其成矿意义&孙承辕 张干340

含氯溶液中金转移到石英表面的实验研究&杨异 曾贻善341

安徽铜陵地区含金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金的成色特征&刘成刚343

江南元古界含金建造沉积-构造背景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马东升 刘英俊345

山西东峰顶地区金矿床氧化带中金矿石研究&左大华346

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定位特征研究&李佩兰 余行祯347

论金元素的地层预富集、蚀变带预富集和工业富集&王驹348

论广东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流体成分的演化&何文武349

夹皮沟金矿床含金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定&吴尚全350

广西金矿主要成因类型、时空分布及其找矿前景&杨明寿 王正云352

海沟(铀)金矿床热液脉体特征及演化&蔡根庆353

大型花岗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金景福355

花岗岩型铀矿床矿岩时差与成因浅析&何明友356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铜铁等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背景&王伏泉357

康滇裂谷旋回与铜矿层楼结构&冉崇英等359

广东鼎湖钼矿区地植被地球化学效应遥感研究及找矿探索&曾提 徐瑞松360

横断山区含锡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判别标志&谢应雯等362

额尔齐斯有色金属成矿带&刘铁庚等363

汞锑砷铜银金组合地球化学性质与其成矿的关系&张宝贵365

不同类型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王焰新 李立平366

从围岩建造、矿化年龄看三江地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肖荣阁368

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盆地西缘铜矿床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肖荣阁 陈卉泉369

卡林型金矿黄铁矿中金赋存状态电子探针研究和超微粒金的发现&李德忍371

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刘永康等372

硬绿泥石和十字石的热力学性质&张哲儒等374

剪切溶解对源岩中硫化物活化迁移的意义&王京彬 王子江375

粤北新洲逆冲推覆构造的同推覆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彭少梅376

早期下部地壳的流体性质和岩石成因&徐学纯378

水—玄武岩反应pH效应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侯瑛 党志379

岩体含矿性评价与科学找矿&李高山382

论地球、月球和陨石能量的地球化学&洪庆玉383

华南东部元古宙—早古生代陆壳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研究&章邦桐384

界面成矿地球化学&关广岳386

用丰度关系法估计岩浆分离结晶过程的物化参数&汪云亮 李巨初388

试论形成介壳生物化石矿物组合的物理化学条件&吴明清等390

表生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之一)&王恩德 关广岳391

徐淮地区晚元古代地层地球化学&王翔 王战393

微量温室气体效应及对全球环境演变的影响&王先彬394

CO2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吴丰昌 万国江396

粘土矿物与气候变迁&张乃娴397

环境中的碳黑——类有待深入研究的物质&管云彬399

鄂西富硒炭质硅质岩中硒的富集规律与成因研究&郑宝山等400

广佛公路汽车尾气铅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陈毓蔚等401

湛江组杂色粘土的组分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朱照宇等403

高氟环境对居民血清中主要及微量元素含量水平的影响研究&郑宝山等405

大气尘埃沉降速率模式的研究&程鸿德等406

南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苏广庆408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人冷冻干血清中25种元素&郑宝山等410

贵阳市儿童血液和头发中的Cu、Zn、Fe和Mn的研究&袁芷云等411

黄金矿区硅肺病初探&蒋九余等412

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分区的初步探讨&余志成413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张峰415

晚更新世以来黄土高原河流沉积中的气候指标&朱照宇416

新疆第四纪沉积物中化学元素与地层划分所反映的气候环境意义&余素华417

贵州晚第四纪湖沼沉积地层及其14C年龄&乔玉楼等419

核试验释放核素239,240pu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分布&程致远等421

湖泊地球化学采样、分样装置研制进展&袁自强等422

窑街煤矿突出CO2气的组成、形成时代、来源与聚集条件研究&陶明信等423

球粒陨石中尖晶石体的冲击成因&林文祝424

变质作用中顽水辉石陨石高温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化学特征&陈永亨 王道德425

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初步研究&李春来 欧阳自远426

下扬子沉积盆地的演化&夏邦栋429

盆地、建造与热液流体——显生宙热液矿床类型&李英430

秦巴地区沉积盆地的地球化学演化与大地构造发展历史&高 山等432

滇东震旦纪大地构造环境及沉积盆地演化史&张长俊433

下扬子区寒武—奥陶纪同生断裂及其对盆地沉积的控制&黄志诚 黄钟瑾434

层序地层学—盆地分析的有效方法&殷勇436

弧后海盆岩浆活动及演化——以新疆准噶尔为例&齐进英 沈远超437

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模式的讨论&孟庆任439

硅岩的内涵和分类建议&王东安440

鄱阳湖盆地形成与鄱阳湖地幔隆起的关系&张星蒲441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侯方浩等443

庐枞火山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李慈俊444

地洼盆地的形成及地洼造山动力学探讨&尹意求445

我国几个盆地的下第三系碳酸盐岩-蒸发岩建造中碳酸盐岩的镁克分子百分含量变化与盐沉积的关系&陈瑞君等446

热液循环体系的标志矿物与沉积物成岩变化及油气预测&林宗南448

川东及邻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白云岩化成因&雷卞军等449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新沟嘴组砂岩中碳酸盐和硫酸盐胶结物及其对油气储集层的影响&黄克难450

鄂西地区南沱组杂砾岩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杨友运 叶俭452

论粤北曲仁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凡口铅锌矿床地球化学作用的关系&陈子龙453

赣杭构造火山岩成矿带隆起关系的探讨&张星蒲454

开放系统与层控矿床的成矿&杨蔚华 刘友梅456

南极长城湾沉积物中金、银异常的发现与研究&王先兰457

中国前寒武纪铁建造&李增慧 翟安民458

青海昆特依含盐卤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富钾卤水的形成&罗梅 贾疏源460

江汉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及其对油气勘探开发的影响&黄克难462

根据地层古物理化学环境推断次生孔隙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罗雨田463

太湖沉积岩芯TM1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林瑞芬等464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及其应用前景&南君亚等465

三次运移理论的建立及意义&祁士华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