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新解 第1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郭万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7280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论》新解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1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1
第一章 商品1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1
2.商品首先必须是个使用价值2
3.从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以实现的事实中,我们才发现了交换价值3
4.初看起来,商品好像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物4
5.迷惑人的交换价值5
6.从交换价值的等式中只有抓出它的相等的实体,才能从中抽象出价值这个概念6
7.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9
8.价值实体和价值量9
9.价值规律14
10.商品的二重性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14
1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是商品经济形态本身的特殊矛盾15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7
1.商品的二重性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7
2.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8
3.有用劳动及其特征22
4.抽象劳动及其作为形成价值的劳动的性质26
5.交换价值在诸种矛盾运动中找到了自己固有的、内在的基础——价值量相等32
6.交换价值实际上是商品同商品等价关系的表现形式38
7.商品内部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是来源于劳动二重性39
8.对劳动二重性的概括41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42
1.只有从商品形式的分析出发,才能提出一个商品的价值需要表现的问题43
2.商品形式是它的自然形式和它的价值形式的二重形式44
3.通过对商品价值对象性的分析,商品价值找到了自己可感觉的价值形式44
4.共同等价物只有通过交换价值这个等价关系表现形式,才能把隐藏其中的任一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46
5.价值形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指明货币形式的起源,从而揭开货币之谜48
6.概述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48
7.最简单的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产生的源头,价值表现形式的研究要从这里开始49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50
一、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50
1.简单价值形式的分析极端重要而困难50
2.交换价值中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分裂为两个对立面: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51
3.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53
二、相对价值形式55
(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55
1.麻布和上衣两种商品的价值关系或交换价值的基础是麻布=上衣55
2.在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中,由于两个商品所起的作用不同,只有一个商品的价值得到表现57
3.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它的价值本身,而是它的价值性质57
4.商品的价值表现所采用的是人类劳动的物的间接表现方法59
5.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方法使麻布取得了自己的可见的、可感觉的价值形式62
6.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方法,使麻布的价值表现产生了形式和内容的矛盾64
7.商品价值表现的相对性质65
8.相对价值形式的概括67
(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69
1.价值形式既表现价值,也表现价值量69
2.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引起了麻布价值量实际变化与它的相对价值量变化不一致69
3.价值量的实际变化同相对价值量变化不一致,完全是由于等价物上衣本身价值量发生了变化所造成的73
4.等价物上衣价值量的变化,使麻布价值相对表现中的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完全暴露了出来,发挥了作用76
三、等价形式78
1.通过掩盖矛盾的办法来消除相对价值形式中的价值量实际变化不能真实反映在它的相对价值量上所造成的影响78
2.掩盖了矛盾的等价形式就以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的面貌来显示麻布的价值80
3.等价形式上衣通过上衣与麻布直接交换的比例,把一个既定量麻布的价值量表现了出来,表现为上衣的一定量81
4.等价物的物量形式的表现使既定量麻布=上衣使用价值一定量这种交换比例等式,只能成为形式上的等价表现而把实际上的不等价表现给掩盖了起来82
5.最后,上衣的使用价值居然成为天然具有等价形式,天然具有能与别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属性之物,等价形式真是个迷惑人的形式85
6.既然上衣的使用价值天然具有等价形式,天然具有能与其他商品直接交换的属性,生产它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社会公认的劳动即社会劳动,这更增添了等价形式的谜人性质88
7.价值表现的秘密,只有在商品生产关系成为支配的社会关系时,才能被揭露出来91
8.在简单价值形式的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的母体中就已孕育了一个价值胎儿,一个天然具有等价形式,天然具有能与其他商品直接交换属性的单纯表现价值的物,一个价值偶象94
四、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95
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它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以独立表现95
2.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表现为交换价值,它才能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物,才成为现实的商品而具有了简单商品形式97
3.交换价值使商品价值得到独立表现又为价值形式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好像价值和价值量是从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中产生似的98
4.一个商品的价值得到独立表现,完全是该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内部对立走向外部对立的结果100
5.商品形式的发展同价值形式的发展是一致的101
6.简单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102
B.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104
一、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104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才使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真正显示了出来104
2.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使价值量调节交换比例的事实得到了明确而具体的表现106
二、特殊等价形式107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使个别等价形式转变为特殊等价形式107
2.特殊等价形式的特点107
三、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107
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的缺点107
2.特殊等价形式的缺点110
3.扩大的价值形式向一般价值形式过渡111
C.一般价值形式112
一、价值形式变化了的性质113
1.一般价值形式的特点113
2.相对价值形式的质变过程114
3.商品价值表现的质变使相对价值形式由它的个别性质转变为具有社会性质,因而成为社会公认的形式116
4.一般相对价值形式成为社会公认的形式的具体表现118
5.等价形式的质变118
6.一般价值形式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120
二、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122
1.一般等价形式的出现,是相对价值形式历史发展的结果122
2.一般价值形式才使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固定下来,交换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秩序,商品的全面社会关系展开了122
3.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表现为一般等价物商品所特有的相对价值形式124
三、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125
1.一般等价形式只有固定在一种特殊商品上,才能使一般相对价值形式获得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125
2.等价形式同特殊商品金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金就成为货币商品,执行货币职能126
D.货币形式126
1.一般等价形式最终固定在商品金上,货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27
2.一般相对价值形式转化为价格形式,价值形式获得了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128
3.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129
4.价格形式虽然使劳动产品最终取得了商品形式,但这个商品的形式却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性质130
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131
1.商品拜物教是商品形式对产品中所含的劳动的颠倒的表现在人们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商品社会的意识形态,这就是拜物教的性质131
2.商品拜物教的秘密在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141
3.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形态的本质反映157
4.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经济范畴,对强化生产者头脑中的拜物教意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67
5.商品拜物教不是历史上从来就有的,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68
6.商品拜物教只有产生它的社会基础消灭了,它的神秘的面纱才能被揭掉而走向消亡172
7.商品拜物教意识深深扎根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之中175
第二章 交换过程181
1.本章所研究的是商品的社会分析181
2.商品社会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商品所有者该出场了以行使自己的意志的问题,经济关系要人格化181
3.交换过程的形成183
4.交换过程的矛盾:个人的过程与一般社会的过程的对立185
5.交换过程中的矛盾的运动产生出了货币186
6.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189
7.货币天然就是金银,但金银不是天然就是货币193
8.货币的本质194
9.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198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200
第一节 价值尺度200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必然表现形式200
2.货币金作为价值尺度是通过以金表现的交换价值来表现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劳动时间的201
3.以货币金表现的交换价值转化为商品价格,商品取得了货币形式203
4.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204
5.商品价格依所采用的货币材料不同会具有不同的价格表现,但实际上只能有一种货币材料在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205
6.价格标准的产生206
7.价格通过价格标准才能得以表现207
8.货币金的价格标准的职能的发挥,与价值计量单位所固定的金的重量本身的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而与这个金量自身的价值变动无关207
9.商品价格升降的规律209
10.价格标准转化为货币名称,货币充当计算货币210
11.没有概念的、物的而又纯粹是社会形式的计算货币,是价值发展的必然产物211
12.价格形式218
13.以比例名称表现的价格形式,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对商品价值都产生了扭曲的表现219
14.商品只有取得了价格形式才能流通起来224
第二节 流通手段225
(a)商品的形态变化225
1.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交换过程中的矛盾,而是为这些矛盾在其中运动创造了一种运动形式225
2.商品——货币——商品的运动形式就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现实的实际运动形式226
3.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231
4.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240
5.商品的总形态变化引起了商品流通243
6.商品流通使交换摆脱了个人和地方的控制248
7.商品不因为它的总形态变化结束而停止流通,是由于货币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从而为流通的持续创造了条件251
8.即使简单商品流通也孕育着危机的可能性252
9.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257
(b)货币的流通257
1.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一种运动形式,即货币不断地离开它的起点257
2.然而商品流通的性质本身却造成了与自己相反的徦象:好像不是商品流通引起货币流通,而是货币流通才使商品流通似的260
3.货币流通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264
4.货币流通量的占用问题268
5.货币流通量首先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的价格总额269
6.货币流通量还决定于货币流通速度273
7.货币流通量的规律276
(c)铸币·价值符号279
1.铸币的产生279
2.铸币的流通,使其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分离已成为一种自然趋势279
3.价值记号——纸币的产生280
4.纸币的特殊流通规律282
5.纸币作为价值记号,实际上是金的记号或货币记号283
6.与金铸币相比,纸币在流通中更适合于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284
第三节 货币286
(a)货币贮藏287
1.只卖不买,使货币硬化为贮藏货币,货币贮藏者应运而生287
2.货币贮藏导致了社会权力成为私人的私有权力287
3.货币贮藏者贮藏货币的欲望是无止境的290
4.货币贮藏引发了一个日益扩大的金银市场的产生292
5.货币贮藏的第一个职能是调节货币流通量292
(1)支付手段293
1.使用价值的让渡与价值实现的分离,在交易中出现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由此货币成了支付手段293
2.现今的商品流通领域中在货币形式上所产生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对立,反映着更为深刻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对抗295
3.商品流通过程本身具有了债权债务关系,就使这个过程产生了一种社会必要性——货币成了卖的目的本身296
4.先买后卖者(商人)从商品生产者中分离出来,前者制约着后者,两者对抗由此产生298
5.按期还债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经济生活条件上对抗的具体表现300
6.先买后卖流通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地区统一的转账处和债务集中结算方法304
7.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产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表现为货币奇缺,不能支付306
8.货币流通量和商品流通量不再相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突发货币危机308
9.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取得了它所特有的存在形式——信用货币310
10.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会越出商品流通领域而进入非商品流通领域,从而进一步摧毁封建经济关系,巩固和发展了商品生产311
11.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的发展,使货币贮藏的性质发生了改变312
(c)世界货币314
1.金银本身的自然形式直接成为世界货币314
2.世界货币的职能314
3.世界货币的流通315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317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317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317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317
2.只能从商品流通形式的演变中,才能揭示出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319
3.资本的运动是没有止境的325
4.资本运动的有意识的承担者,或资本的人格化,他就是资本家327
5.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货币,这个价值也就成了资本,因而反映这个价值的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了328
6.G——W——G是资本的总公式333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333
1.剩余价值从何而来,这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关键所在333
2.仅在流通领域内,只是由于流通形式上的改变,并不能生出一个剩余价值来334
3.单纯从流通形式上来说,商品流通过程只是等价物的交换,不是增大价值的手段338
4.对商品流通创造剩余价值的批判339
5.在商品流通中,即使存在非等价物的交换,也不可能从中产生剩余价值342
6.只有认清了流通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才能揭示出最初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货资本的产生问题346
7.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349
8.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奥秘351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352
1.劳动力所以能成为商品为资本家所购买,在于它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352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354
3.自由工人的产生,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356
4.自由工人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资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时代357
5.劳动力的价值361
6.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是摆在自由工人面前的一种残酷的自然必然性364
7.劳动力价值的支付方式是迫使工人给资本家以信贷366
8.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367
9.流通中的自由平等的形式掩盖着资本主义的实质368
热门推荐
- 90463.html
- 16796.html
- 1743912.html
- 1418035.html
- 1119419.html
- 795568.html
- 647438.html
- 2534849.html
- 637032.html
- 2622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9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7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8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6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0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8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6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