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序列及区域构造格局【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崔盛芹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240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序列及区域构造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华北陆块北缘区域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场特征3
第一章 华北陆块北缘区域地质概况与遥感影像特征 [吴珍汉]3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3
一、区域地层系统3
前言 [崔盛芹]3
二、区域岩浆岩类6
三、区域变质作用与变质带8
四、区域矿产概况9
第二节 遥感影像特征11
一、依据资料与解译方法11
二、主要解译标志12
三、线性构造分级与环状构造分类12
四、华北陆块北缘重要线性构造、环状构造及其展布规律13
参考文献18
一、磁场特征20
第二章 华北陆块北缘地球物理场及岩石圈三维构造特征 [崔盛芹]20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20
二、重力场特征21
三、地温场特征22
第二节 岩石圈结构特征及组成-结构模型24
一、岩石圈结构特征24
二、岩石圈组成-结构模型28
第三节 岩石圈不同浓度的三维构造格局31
一、地表构造格局32
二、地壳构造格局32
三、岩石圈上地幔构造格局33
参考文献37
一、构造运动的类型问题41
第一节 有关构造运动的几个基本问题41
第三章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时期及构造运动序列 [崔盛芹]41
第二篇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运动序列及区域构造演化41
二、造山运动及造山带的几个有关问题43
三、构造运动时期与性质的鉴定途径45
四、构造运动的划分与命名49
五、构造运动节律与构造运动序列50
第二节 华北陆块北缘克拉通基底阶段的构造运动序列(Ar-Pt1)52
一、迁西期--阜平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格局53
二、五台期--吕梁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格局59
第三节 华北陆块北缘拗拉槽阶段的构造运动序列(Pt2)63
一、内蒙古的渣尔泰运动(1400Ma左右)63
二、华北的燕辽运动(1000Ma左右)65
三、中元古代燕辽期的古构造格局65
一、晋宁期--兴凯期的构造运动序列及古构造格局68
第四节 华北地块北部克拉通盖层阶段及其以北陆缘造山阶段的构造运动序列(Pt3--Pz)68
二、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格局71
三、晚古生代华力西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格局72
第五节 华北地块北部及其以北陆缘褶皱系中新生代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运动序列(Mz--Kz)74
一、陆内造山阶段构造运动序列内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联系性与差异性74
二、印支运动的隶属与划分75
三、燕山运动的划分与主要特征76
四、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划分与应力场状态80
参考文献81
第四章 华北陆块北缘深断裂带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崔盛芹]83
第一节 认识过程与分类问题83
一、深断裂构造概念的提出与争论由来83
二、深断裂构造的分类问题84
第二节 区划性深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85
一、华北陆块北缘陆内型深断裂系统86
二、兴蒙褶皱系南部古陆缘型深断系统92
三、中新生代斜切华北陆块及兴蒙、吉黑褶皱系的陆内型深断裂系统95
参考文献98
第五章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区带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崔盛芹]100
第一节 构造区划与构造编图100
一、构造分区与编图的一般准则100
二、华北陆块北缘构造区划依据与构造编图类型102
第二节 综合性构造区划及其基本特征103
一、华北地块(北部)103
二、兴蒙、吉黑褶皱系(南部)107
第三节 断代性构造区划及其主要特点109
一、克拉通基底阶段109
二、拗拉槽阶段112
三、地块北部克拉通盖层阶段及其以北陆缘造山阶段115
四、地块北部及其以北陆缘褶皱系内中新生代陆内造山阶段117
第四节 岩石圈组构特点的大地构造类型118
一、鄂尔多斯型--古克拉通基础上稳定块体型118
二、华北盆地型--古克拉通基础上裂谷盆地型119
三、燕山型--古克拉通基础上陆内造山型119
四、兴蒙型--陆缘活动带基础上陆内造山型120
参考文献120
第六章 华北陆块北缘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吴珍汉 崔盛芹]122
第一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克拉通基底形成演化阶段122
一、构造旋回与地壳运动122
二、太古宙--古元古代形变特点与构造格局125
第二节 中元古代拗拉槽演化阶段127
第三节 新元古代--古生代陆块北部克拉通盖层阶段及其以北陆缘造山阶段128
一、建造类型与地壳运动128
二、区域构造格局131
一、印支期构造变动与区域构造格局133
第四节 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阶段133
二、燕山期构造变动与区域构造格局137
第五节 新生代盆-岭构造演化阶段141
一、地壳运动与构造-岩浆活动141
二、区域构造格局144
第六节 华北陆块北缘区域构造演化与造山作用历史145
第七节 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组合146
参考文献151
第三篇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体系分析155
第七章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体系基本特征 [王建平 陈洪新]155
第一节 研究区构造体系概述155
一、构造体系鉴别与划分的原则155
二、本区构造体系分类与分期156
三、本区构造体系格架及分区157
第二节 华北陆块北缘纬向构造体系159
四、本区构造体系研究的进展和前沿趋势159
一、北亚带160
二、南亚带161
三、中亚带162
第三节 华北陆块北缘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及其他北东向构造体系168
一、凉城古北东向构造带169
二、巴音乌拉山地Ⅱ1169
三、大兴安岭西侧盆地低山区至鄂尔多斯高原?Ⅱ?、Ⅰ?、Ⅱ?169
四、大兴安岭山地至山西台地Ⅱ?、Ⅰ?、Ⅰ?、Ⅱ?170
五、松辽盆地至华北渤海盆地Ⅱ?、Ⅰ?、Ⅰ?、Ⅱ?171
六、吉黑东部低山丘陵区至渤海海峡岛礁区Ⅱ?、Ⅰ?、Ⅱ?173
第四节 山字型、弧形构造体系及其他构造体系、构造带175
一、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Ⅲ1175
二、蒙古弧形构造带Ⅲ2176
五、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和旋卷构造177
三、狼山弧形构造带Ⅲ3177
四、经向构造带177
六、关于本区的北西向构造体系178
第八章 华北陆块北缘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 [王建平]179
第一节 构造体系、构造型式的历史演化过程179
一、前寒武纪阶段179
二、古生代阶段180
三、中新生代阶段180
第二节 构造体系的联合与复合181
一、构造体系复合、联合分析的意义181
二、华北陆块北缘构造体系复合、联合的特点183
第三节 深部地质作用与构造体系的联系184
一、推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185
二、伸展构造与盆岭构造区187
三、陆壳的热结构与岩石圈的变动188
四、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变位发展过程190
第四节 构造体系分析的小结195
参考文献(第七、八章)196
第四篇 华北陆块北缘基底构造演化201
第九章 太古宙建造组成和分布 [孙家树]201
第一节 太古宙年代划分和界限201
第二节 太古宙岩石组合特点202
一、花岗片麻岩类202
二、上壳岩203
第三节 太古宙岩石主要分布204
一、麻粒岩-片麻岩区204
二、绿岩带206
第一节 古元古代界限年龄209
第十章 古元古代建造组成和分布 [孙家树]209
第二节 古元古代岩石组合特点212
第三节 古元古代岩石主要分布213
一、辽吉地区213
二、冀东地区214
三、五台-吕梁山地区214
四、内蒙古和冀北地区215
参考文献(第九、十章)215
第十一章 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地带划分及岩浆活动 [朱大岗]217
第一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地带划分及主要特征217
一、内蒙古-辽西太古宙变质地带(1-1)219
二、辽北-吉南太古宙变质地带(1-2)220
三、晋北-冀中太古宙变质地带(1-3)221
五、华北陆块北缘古元古变质地带(2-1)222
四、辽南太古宙变质地带(1-4)222
六、乌拉特-围场古元古变质地带(2-2)223
七、营口-临江古元古变质地带(2-3)228
第二节 太古宙-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与变质作用229
一、迁西期花岗质岩石229
二、阜平期花岗质岩石233
三、五台期花岗质岩石235
四、吕梁期花岗质岩石237
第三节 绿岩带237
第十二章 太古宙-古元古代地质构造特征 [朱大岗]243
第一节 结晶基底构造层的划分243
一、迁西构造层--陆核初始期产物243
二、阜平构造层--陆核增生期产物245
三、五台构造层--裂陷发生期产物246
四、吕梁构造层--裂陷发展期产物247
一、迁西期构造变形248
第二节 基底构造变形特征248
二、阜平期构造变形251
三、五台期构造变形256
四、吕梁期构造变形257
小 结 基底构造演化过程 [孙家树]262
一、早于3500Ma阶段(前迁西期)262
二、3500~2900Ma阶段(迁西期)262
三、2900~2600Ma阶段(阜平期)263
四、2600~2500Ma阶段(五台期)263
五、2500~1800Ma阶段(吕梁期)264
参考文献(第十一、十二章)264
第二节 中生代地层269
第一节 中--新元古代地层269
第十三章 中--新元古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与构造层划分 [吴习东 李锦蓉]269
第五篇 华北陆块北缘盖层构造及构造带变形特征269
第三节 构造层划分及其依据273
第十四章 区域地壳运动特征及定型主要构造型式 [李锦蓉]274
第一节 区域地壳运动概述274
一、双山子运动及吕梁运动274
二、后吕梁期--加里东期地壳运动275
三、华力西运动276
四、印支运动276
五、燕山运动277
第二节 阴山纬向构造带变形特征279
一、概述279
二、阴山纬向构造带的空间展布279
三、阴山纬向构造带变形特征280
第三节 华夏系列多字型构造体系的进一步厘定及变形、变质特征291
二、华夏系292
一、古北东向构造带292
三、中华夏系(早期新华夏系)294
四、新华夏系296
五、小结298
第十五章 造山带的类型及其演化 [李锦蓉]299
第一节 阴山纬向挤压型复合造山带形成和演化299
一、建造分析299
二、形变分析304
三、小结305
第二节 华夏系列多字型扭压性造山带形成与演化306
一、冀东古元代克拉通地块边缘扭压型造山带306
二、华夏系列中生代陆内扭压型造山带307
二、中新元古代裂谷期铅、锌等矿床308
一、冀东古元古代造山带花岗岩-绿岩带金矿床308
第一节 元古宙造山带、裂谷系成矿作用308
第十六章 元古宙以来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李锦蓉]308
第二节 古生代陆缘活动带成矿作用309
一、加里东期活动缘铜(金)矿床309
二、华力西期活动陆缘-被动陆缘铜(镍)、金矿床309
第三节 中生代陆内造山带成矿作用309
一、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构造幕309
二、中生代成矿期的划分309
三、中生代Au、Ag多金属成矿区(带)311
结语312
一、主要的新认识和新进展312
二、尚存在与探讨的问题313
参考文献(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313
后记--本区存在的几个主要地质构造问题 [崔盛芹]315
英文摘要319
图版说明及图版326
热门推荐
- 3382555.html
- 3706043.html
- 1341329.html
- 169223.html
- 2180446.html
- 1279388.html
- 3647736.html
- 500578.html
- 3597054.html
- 2693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6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2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8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8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1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3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