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icrosoft Exchange 2000 Server资源大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Microsoft Corporation著;东方人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63531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01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8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icrosoft Exchange 2000 Server资源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Ⅰ部分 Exchange 2000项目规划3
第1章 新特性3
1.1 灵活的管理模式3
1.1.1 Active Directory4
1.1.2 管理5
1.1.3 消息路由6
1.2 与其他电子邮件系统的连通性8
1.3 性能增强的数据存储8
1.3.1 每服务器多数据库9
1.3.2 网络支持9
1.4 可伸缩性和可靠性10
1.3.4 集成全文本搜索10
1.3.3 对客户端及协议的完全支持10
1.5 实时协作11
1.5.1 聊天服务11
1.5.2 即时消息发送服务11
1.5.3 Exchange 2000会议服务器12
1.6 开发自定义解决方案13
1.6.1 对XML的支持13
1.6.2 性能增强的CDO13
1.6.3 服务器事件14
1.6.4 性能增强的工作流程14
1.6.5 OLE DB和ADO支持14
1.6.7 Web表格15
1.6.6 IIS和ASP集成15
2.1 采用分阶段的方法17
第2章 建立项目规划17
2.1.1 评估项目风险18
2.1.2 协助项目规划的模板19
2.2 阶段1:设想20
2.2.1 成立项目小组20
2.2.2 建立项目结构21
2.2.3 收集高级的必要条件22
2.2.4 确定项目前景22
2.2.5 确定项目规模22
2.3 阶段2:计划23
2.2.6 确定项目假定23
2.2.7 创建概念设计23
2.3.1 收集信息24
2.3.2 功能说明25
2.3.3 概念验证测试25
2.3.4 识别资源25
2.3.5 创建所需项目计划26
2.3.6 建立项目进度表26
2.4 阶段3:开发27
2.4.1 验证设计27
2.4.2 建立系统27
2.4.4 小规模用户实验28
2.4.3 初步实验28
2.5 阶段4:部署29
2.5.1 迁移用户29
2.5.2 将项目投入生产29
2.5.3 完成项目29
第Ⅱ部分 对Exchange 2000和Active Directory进行计划33
第3章Exchange 2000环境33
3.1 公司结构34
3.2 业务需求34
3.2.2 用户要求35
3.2.3 管理要求35
3.2.1 组织要求35
3.2.4 对未来的计划36
3.3 当前网络基础结构36
3.3.1 WAN环境36
3.3.2 LAN环境37
3.3.3 域名系统38
3.4 Windows NT 4.0域结构39
3.5 Active Directory39
3.5.1 树林40
3.5.2 站点40
3.5.3 架构40
3.5.4 全局编录和全局编录服务器40
3.6 Exchange构造评审41
3.5.5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41
3.6.1 Exchange整体设计42
3.6.2 地址簿视图42
3.6.3 Exchange站点设计43
3.6.4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43
3.6.5 桥头堡服务器44
3.6.6 连接器服务器44
3.6.7 主干线45
3.6.8 Internet邮件45
3.6.9 故障恢复方案46
3.6.10 Exchange监控及系统性能46
3.7.2 群集47
3.7.1 硬件47
3.7 服务器配置47
3.7.3 Exchange对软件版本的要求48
3.7.4 第三方软件48
3.7.5 服务器名称49
3.7.6 客户端访问49
3.8 公共文件夹50
3.8.1 公共文件夹的层次50
3.8.2 公共文件夹仿射50
3.8.3 复制51
3.8.4 全文索引52
3.9 组织表格52
3.10 结论52
4.1 Active Directory概略53
第4章 Active Directory设计53
4.1.1 公司的名称空间54
4.1.2 域结构56
4.1.3 域名系统概略59
4.2 Active Directory逻辑结构59
4.2.1 域设计60
4.2.2 DNS服务63
4.2.3 域命名建议65
4.2.4 组织单位结构69
4.2.5 树林72
4.2.6 Windows 2000站点拓扑74
4.2.7 信任关系77
4.3 Active Directory逻辑组件79
4.3.1 命名上下文79
4.3.2 全局编录服务器80
4.2.4 Active Directory组82
第5章Active Directory集成和复制89
5.1 Active Directory复制89
5.2 全局编录服务器91
5.2.1 确定全局编录服务器的数量91
5.2.2 可选字段复制93
5.2.3 Exchange 2000安装和Active Directory架构95
5.3.2 Exchange Server 5.5分配列表和Active Directory组97
5.3.1 全局地址列表97
5.3 Active Directory服务97
5.2.4 通讯簿搜索97
5.3.3 地址列表和脱机地址列表98
5.4 对Active Directory的客户端访问101
5.4.1 DSProxy服务101
5.4.2 Exchange Client、Outlook97及Outlook 98102
5.4.3 Outlook 2000和Outlook 98 SP2103
5.5 共存和升级103
5.5.1 什么是ADC104
5.5.2 站点复制服务和收件人更新服务105
5.5.3 使用ADC的原因106
5.5.4 连接协定106
5.5.5 创建初始连接协定109
5.5.6 ADC操作110
5.5.7 ADC对象匹配110
5.5.8 ADC复制112
5.5.9 ADC安装位置113
5.5.10 部署ADC之前的考虑事项114
5.5.11 部署ADC的准备工作115
5.5.12 安装ADC的最低要求119
5.5.13 监控ADC120
5.5.14 部署技巧121
第6章 部署策略123
6.1 部署路标123
6.1.1 新Exchange 2000组织123
6.1.2 现有Exchange组织124
6.2 部署的准备工作125
6.3 在Active Directory中填写用户账户126
6.4 将Windows NT Server升级为Windows 2000 Server130
6.4.1 确定是否需升级所有服务器130
6.4.2 升级现有域并连接到树林131
6.4.3 升级服务器及迁移到树林132
6.5 升级Exchange邮箱133
6.6 场景140
6.6.1 分离的Exchange组织140
6.6.2 在其自身树林中的Exchange 2000141
6.6.3 多Exchange 5.5组织142
7.1 测试的重要性145
第Ⅲ部分 建立Exchange 2000的原型145
第7章 建立测试环境145
7.2 设计测试实验室146
7.2.1 办公空间146
7.2.2 硬件146
7.2.3 网络147
7.2.4 软件147
7.3 收集必备条件148
7.4 开发测试方案148
7.4.1 识别风险和偶发事件148
7.4.2 客户端软件测试计划150
7.5 测试场景152
7.4.4 测试策略152
7.4.3 第三方连接器测试方案152
7.5.1 特性测试153
7.5.2 升级测试156
第8章 实验Exchange 2000157
8.1 实验的任务157
8.2 明确实验目标158
8.2.1 选择实验特性159
8.2.2 现有基础结构要求160
8.3 明确参与者160
8.5 实验所需时间161
8.6 生产实验161
8.4 设定用户期望161
8.7 从实验室到实验162
8.7.1 为实验室配置编制文档162
8.7.2 评估实验室测试的经验162
8.8 为实验过程编制文档163
8.9 将经验应用于生产163
第9章 创建新环境165
9.1 评估环境165
9.1.1 定义要求的功能166
9.1.2 进行差距分析166
9.1.3 制定计划168
9.1.4 创建环境169
9.2.1 服务器位置171
9.2 设计Exchange 2000体系结构171
9.2.3 消息路由174
9.2.2 全局编录设置174
9.2.4 与Internet的连通性177
9.2.5 实时协作服务177
9.2.6 服务器的功能划分179
9.2.7 命名规范182
9.2.8 备份与恢复185
9.2.9 管理185
9.2.10 公共文件夹186
9.2.11 客户端访问188
9.3.1 共存189
9.3 设计共存和迁移方案189
9.3.2 迁移192
9.3.3 特别的考虑192
9.3.4 共存与迁移过程193
9.4 培训管理员和用户193
9.4.1 管理员培训194
9.4.2 最终用户培训194
9.5 设计总结194
第10章 布置现有环境197
10.1 对操作系统的依赖性197
10.2.1 硬件要求198
10.2 Exchange 2000要求条件198
10.2.2 Windows 2000 Server基础结构199
10.2.3 Exchange 4.0、Exchange 5.0及Exchange5.5的依赖性202
10.3 安装考虑事项203
10.3.1 磁盘空间203
10.3.2 升级服务器需要的时间203
10.3.3 升级要求的权限203
10.3.4 Windows信任203
10.3.5 服务器角色204
10.3.6 混合模式与本机模式204
10.3.7 路由和路由主机204
10.3.8 脱机地址簿205
10.3.9 公共文件夹(Schedule+Free/Busy和Organizational Forms Library)206
10.3.10 Exchange组件比较206
10.3.11 目录对象207
10.3.12 网络存储系统209
10.3.13 通信协议212
10.3.14 消息跟踪214
10.3.15 传输堆栈和连接器215
10.3.16 其他Exchange服务222
10.3.17 对客户端的影响223
第Ⅳ部分 计划部署的基本方法227
第11章 管理和维护227
11.1 收件人管理227
11.1.2 管理模式228
11.1.1 组织单位228
11.1.3 了解收件人管理的管理工具和性能229
11.2 服务器管理231
11.2.1 管理服务器职责232
11.2.2 管理模式232
11.2.3 了解服务器管理的管理工具和特性233
11.3 其他管理特性236
11.3.1 安全和分配组236
11.3.2 公共文件夹236
11.3.3 移动邮箱237
11.4.4 移动Exchange 5.5服务器240
11.4.3 公共文件夹240
11.4.2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240
11.4.1 管理组240
11.4 Exchange 5.5的混合运作模式240
11.5 管理和监视Exchange服务器的性能241
11.5.1 Exchange 2000工具242
11.5.2 Windows 2000工具244
第12章 备份和还原的服务器设计247
12.1 数据库和存储组247
12.1.1 备份248
12.1.2 还原249
12.1.3 并行处理249
12.2.1 备份到磁盘250
12.2 设计事项250
12.1.5 建议250
12.1.4 服务器恢复250
12.2.2 备份和还原的吞吐量251
12.3 设计范例252
12.3.1 小型组织或者分支机构服务器252
12.3.2 大型部门服务器253
12.3.3 集中式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安装255
第13章 病毒防护257
13.1 病毒防护概述257
13.1.1 病毒扫描概念258
13.1.2 定义259
13.2 解决方案设计259
13.2.1 第1层:主干网基础结构防毒260
13.2.2 第2层:本地服务器261
13.2.3 第3层:桌上电脑261
13.3 Exchange中支持的病毒扫描261
13.3.1 Exchange 5.5 SP3中的病毒扫描API262
13.3.2 Exchange 2000服务器支持的病毒扫描263
13.4 Outlook中支持的病毒扫描264
13.5 病毒解决方案供应商265
13.5.1 错误检测测试266
13.5.2 性能目标267
13.5.3 监视服务267
13.6 报警监控267
14.1 定义高可用性结构269
第14章 服务器的可用性269
14.2 确定可用性技术要求270
14.2.1 停机时间的代价270
14.2.2 系统的薄弱环节271
14.2.3 复原点和复原时间272
14.2.4 造成停机时间的原因272
14.3 实施可用性技术273
14.3.1 服务器硬件273
14.3.2 分布式服务274
14.3.3 多数据库274
14.3.4 智能路由275
14.3.5 服务器群集277
14.3.6 前端/后端结构278
14.4 创建可用性方法280
14.5 结论281
第15章 调整服务器的大小283
15.1 2 Exchange 2000服务器类型283
15.2 处理器配置285
15.2.1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容量285
15.2.2 连接器服务器的容量285
15.2.3 数据和视频会议服务器的容量286
15.2.4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容量286
15.2.5 聊天服务器的容量286
15.3 磁盘配置287
15.3.1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88
15.3.2 连接器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92
15.3.3 前端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96
15.3.4 数据和可视会议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96
15.3.5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97
15.3.6 聊天服务器的磁盘配置298
15.4 内存配置298
15.4.1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内存298
15.4.2 连接器服务器的内存298
15.4.3 前端服务器的内存298
15.4.5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内存299
15.4.6 聊天服务器的内存299
15.4.4 数据和视频会议服务器的内存299
15.5 网络配置300
15.5.1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网络配置300
15.5.2 连接器服务器的网络配置300
15.5.3 Real-Time Collaboration Server的网络配置300
第16章 消息路由301
16.1 Exchange 5.5路由基础301
16.2 Exchange 2000路由基础302
16.2.1 管理组和路由组302
16.2.2 连接器303
16.2.3 链接状态路由304
16.2.4 选择路由305
16.4 对拓扑结构的考虑306
16.3 共存306
第17章 主干网的配置和调整309
17.1 目录访问309
17.1.1 目录服务访问API310
17.1.2 指定Active Directory服务器310
17.1.3 目录缓存311
17.1.4 缓存的参数311
17.2 路由和传送312
17.2.1 高级队列引擎312
17.2.2 消息分类器313
17.2.3 分配组的展开313
17.2.4 连接器类型313
17.2.5 路由和链接状态信息315
17.2.6 路由组方案317
17.2.7 窄带环境319
17.3 公共文件夹320
17.3.1 公共文件夹层次结构320
17.3.2 配置公共文件夹321
17.3.3 Active Directory中的公共文件夹321
17.3.4 公共文件夹复制322
17.3.5 公共文件夹仿射322
17.4 地址表323
17.4.1 地址列表与早期版本的兼容性324
17.4.2 收件人更新服务324
18.1 计划编制和最佳操作方法325
第18章 外部连接325
18.2.1 对象328
18.2 Active Directory和连通性328
18.2.2 全局编录329
18.2.3 收件人策略329
18.2.4 收件人更新服务330
18.3 连接器分析330
18.3.1 Exchange Lotus Notes连接器330
18.3.2 Exchange Microsoft Mail连接器334
18.3.3 Exchange Lotus cc:mail连接器337
18.3.4 Novell GroupWise的Exchange连接器340
18.4 混合模式中的连通性342
18.4.3 连接器的迁移343
18.5 连接到PROFS和SNADS343
18.4.1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343
18.4.2 混合环境中的路由343
第Ⅴ部分 部署的高级规划347
第19章 聊天与即时消息发送服务347
19.1 Chat Service概述347
19.2 部署Chat Service348
19.2.1 Chat Service部署步骤348
19.2.2 Chat Service服务器伸缩性349
19.2.3 Chat Service服务器位置349
19.2.5 安全性和TCP端口351
19.2.6 Chat Service基本推荐351
19.2.4 网络地址译码和内部防火墙351
19.3 Instant Messaging概述352
19.4 部署Instant Messaging353
19.4.1 Instant Messaging的部署步骤353
19.4.2 部署只包含Exchange 2000的环境354
19.4.3 Exchange 5.5的部署354
19.4.4 Instant Messaging路由器和主服务器355
19.4.5 通过网络中继请求357
19.4.6 解析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名称358
19.4.7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伸缩性359
19.4.8 服务器位置和网络连通性359
19.4.9 网络地址传输和内部防火墙360
19.4.10 安全性考虑361
19.4.11 Instant Messaging部署推荐361
第20章 跨组织的复制和目录同步363
20.1 场景363
20.2 Exchange 5.5组织间的解决方案364
20.2.1 InterOrg同步工具364
20.2.2 Windows 2000和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365
20.3 Exchange 2000组织间的解决方案366
20.4 Microsoft Metadirectory Service367
20.4.1 Active Directory管理代理369
20.4.2 跨树林的场景369
20.5 结论372
21.1 Windows 2000中的复制和路由组的关系373
第21章 分支办公室场景373
21.2 分支办公室管理模式376
21.2.1 规划Exchange 2000的管理模式376
21.2.2 集中的Exchange 2000管理模型377
21.2.3 分布式Exchange 2000管理模型380
21.2.4 混合了集中和分布式的Exchange 2000管理模型381
21.3 全局编录的位置384
21.4 分支办公室消息发送客户端的方案384
21.4.2 功能需求385
21.4.3 移动和脱机385
21.4.1 部署目标385
第22章 协作主干场景391
22.1 Financial Bank, Inc391
22.2 将Exchange 2000用作主干392
22.2.1 SMTP的高级命令392
22.2.2 Web Storage System393
22.2.3 消息路由394
22.2.4 Exchange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395
22.2.5 Chat Service395
22.2.6 数据会议提供程序395
22.3 审核系统396
22.3.2 消息路由和常规配置397
22.3.3 Internet邮件体系结构397
22.3.1 目录同步397
22.4 建立目录拓扑结构398
22.4.1 规划Active Directory398
22.4.2 全局编录服务器400
22.4.3 名称解析401
22.4.4 树林之间的目录同步401
22.5 建立消息发送主干拓扑结构402
22.5.1 路由组402
22.5.2 消息发送方式共存404
22.5.3 连接到其他邮件系统的连接器405
22.6 小结405
23.1 提供服务的结构体系407
第23章 提供的服务环境407
23.2 提供服务408
23.3 客户部408
23.3.1 数据分区408
23.3.2 提供服务410
23.3.3 提供共享的服务416
23.3.4 提供桌面服务416
23.4 管理417
23.5 结论417
第24章 安全敏感性环境419
24.1 数字加密及签名419
24.1.1 电子邮件安全420
24.1.2 证书和证书颁发机构422
24.1.4 Key Management Service的处理流程424
24.1.3 Key Management Service424
24.2 S/MIME设计方案429
24.2.1 公司内方案429
24.2.2 公司间方案432
24.2.3 带有受到信任的第三方的公司间方案435
24.3 部署方案439
24.3.1 公司内电子邮件的安全性439
24.3.2 公司间电子邮件安全442
24.3.3 受到信任的第三方(因特网目录服务)444
第25章 Outlook Web Access449
25.2.1 访问邮箱450
25.1 Outlook Web Storage的演变450
25.2 特色功能450
25.2.2 访问Exchange对象451
25.2.3 WebDAV和XML452
25.3 客户端452
25.3.1 Internet Explorer 5.0452
25.3.2 其他客户端程序453
25.3.3 客户端的局限性453
25.4 应用设计454
25.4.1 为Internet上的Outlook Web Access提供安全454
25.4.2 负载平衡和容错功能455
25.5.2 配置前端服务器456
25.5.1 配置后端服务器456
25.5 前端/后端服务器结构456
25.5.3 配置DNS记录项458
25.6 身份验证458
25.6.1 基本验证458
25.6.2 Integrated Windows Authentication458
25.6.3 Secure Sockets Layer459
25.6.4 匿名访问459
25.6.5 前端/后端服务器验证459
25.7 性能监控459
附录A 客户网络通信量分析463
A.1.1 LAN的设计464
A.1 测试实验室配置464
A.1.2 服务器规格参数表466
A.1.3 客户端规格参数表466
A.1.4 Exchange 2000配置466
A.1.5 Terminal Services的配置467
A.1.6 客户端的配置468
A.1.7 测量方法471
A.2 登录和注销472
A.2.1 已执行的测试473
A.2.2 MAPI客户端:Microsoft Outlook 2000, Outlook 97473
A.2.3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POP3和IMAP4模式476
A.2.4 Netscape Messenger: POP3和IMAP4模式478
A.2.5 Outlook Web Access478
A.3 目录访问479
A.3.2 MAPI客户端:Outlook 2000, Outlook 97480
A.3.1 已执行的测试480
A.3.3 Outlook Express: LDAP模式485
A.3.4 Netscape Messager: LDAP模式486
A.3.5 Outlook Web Access486
A.4 邮件项目488
A.4.1 执行测试488
A.4.2 测试详细资料489
A.4.3 Outlook 2000的测试结果492
A.4.5 Outlook Express IMAP的测试结果493
A.4.6 Outlook Express POP的测试结果493
A.4.4 Outlook 97结果493
A.4.7 Netscape Messager的IMAP测试结果494
A.4.8 Netscape Messager POP的测试结果494
A.4.9 Outlook Web Access494
A.4.10 Outlook Web Access的测试结果497
A.4.11 邮件项目分析497
A.5 日程表、联系人和任务498
A.5.1 已执行的测试498
A.5.2 测试详细资料499
A.5.3 Outlook 2000, Outlook 97和Outlook Web Access的测试结果501
A.5.4 日程表、联系人和任务分析501
A.6 公共文件夹501
A.6.2 测试详细资料502
A.6.1 已执行的测试502
A.6.3 Outlook 2000结果503
A.6.4 Outlook 97的测试结果504
A.6.5 Outlook Express NNTP的测试结果504
A.6.6 Netscape Messager NNTP结果504
A.6.7 Outlook Web Access结果504
A.6.8 Public Folders分析505
A.7 使用Terminal Services的Outlook 2000505
A.7.1 测试详细资料505
A.7.3 Terminal Services测量数据分析511
A.8 Web Storage System511
A.7.2 Terminal Services客户端的测试结果511
A.8.1 已执行的测试512
A.8.2 登录和注销以及用户通信量的结果512
A.8.3 Web Storage System测量数据分析512
A.9 Instant Messaging512
A.9.1 已执行的测试513
A.9.2 登录和注销以及用户通信量的结果513
A.10 客户端通信量测量结论514
A.11 DSProxy515
A.11.1 Outlook 98和Outlook 2000516
A.11.2 Exchange客户端和Outlook 97、Outlook 98517
A.11.3 整个DSProxy过程生成的通信量和负载517
26.1 服务器体系结构521
第26章 Exchange 2000体系结构521
26.1.1 IIS进程522
26.1.2 Web Storage System532
26.1.3 可安装文件系统535
26.1.4 公共文件夹536
26.2 消息流539
26.2.1 消息路由体系结构540
26.2.2 消息传输540
26.3 Outlook Web Access体系结构546
26.3.1 服务器访问546
26.3.2 WebDAV551
26.4.1 Exchange 2000体系结构的改进552
26.4 Exchange 2000及Exchange早期版本552
26.4.2 Exchange 2000与Active Directory的集成553
第27章 应用程序开发559
27.1 基于Web的协作概述559
27.1.1 网络协议560
27.1.2 API组件564
27.1.3 格式573
27.1.4 Microsoft Web Storage System575
27.1.5 Exchange服务器的Active Directory架构576
27.2 基于Web 的Exchange 2000协作式应用程序576
27.2.1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577
27.2.2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577
27.2.3 动态服务器页面577
27.2.5 SMTP和NNTP入站和出站事件579
27.2.4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579
27.2.6 Microsoft Outlook 2000580
27.3 Exchange 2000中的事件支持582
27.3.1 使用Exchange 2000的事件接收器582
27.3.2 Web Storage System事件583
27.3.3 SMTP传输事件588
27.4 Exchange 2000的工作流组件591
27.4.1 工作流591
27.4.2 工作流引擎593
27.4.3 添加工作流系统账户595
27.4.4 工作流安全性595
27.5.1 Web Storage System Viewer596
27.5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596
27.5.2 Web Storage System Schema Designer597
27.5.3 Web Storage System Application Deployment Wizard597
27.5.4 Visual Basic 6.0Event Sink Template Wizard597
第28章 备份和恢复599
28.1 Exchange 2000数据库技术599
28.1.1 可扩展存储引擎结构600
28.1.2 多存储组和故障转移600
28.1.3 数据库600
28.1.4 单个数据库备份603
28.1.5 Exchange 2000服务器群集603
28.2.1 制定备份策略605
28.2 备份前提605
28.2.2 所需资源606
28.2.3 Exchange 2000服务和权限607
28.2.4 性能注意事务608
28.2.5 收集配置数据608
28.2.6 Active Directory备份608
28.3 备份类型608
28.3.3 增量备份609
28.3.4 差异备份609
28.3.5 在群集服务器节点上备份数据609
28.3.2 复制备份609
28.3.1 完全备份609
28.4 备份过程610
28.4.1 联机备份进程611
28.4.2 脱机备份612
28.4.3 备份循环周期612
28.5 恢复过程概述614
28.6 灾难恢复的前提615
28.6.1 制定恢复方案616
28.6.2 决定总体性能616
28.7 恢复类型617
28.7.1 联机备份恢复617
28.7.2 脱机备份恢复617
28.7.4 单个数据库恢复618
28.7.3 单个邮箱恢复618
28.8 恢复结束619
28.8.1 将Web Storage System恢复到其他服务器上619
28.8.2 将Exchange数据恢复到非产品服务器上619
28.9 数据库一致性620
28.9.1 整理数据库粹片620
28.9.2 软恢复621
28.9.3 日志事务循环621
28.9.4 ESEUTIL的使用622
28.9.5 ISINTEG的使用623
28.10 灾难恢复625
28.10.2 Exchange 2000成员服务器恢复626
28.10.1 Exchange 2000恢复必备条件626
28.10.3 运行Site Replication Service的Exchange 2000成员服务器的恢复628
28.10.4 SRS数据库的恢复629
28.10.5 运行Key Management Service的Exchange 2000成员服务器的恢复629
28.10.6 Key Management Service数据库的恢复630
28.10.7 Exchange 2000群集服务器的恢复630
28.11 最佳方法632
28.11.1 增强备份磁带的可靠性632
28.11.2 备份的检验和验证633
28.11.3 对备份进行文档记录及存档633
28.11.4 备份测试634
29.1.1 监控和状态工具635
29.1 Exchange 2000监控功能部件635
第29章 监控和维护635
29.1.2 诊断记录638
29.1.3 Protocol Logging工具639
29.1.4 Queue Viewer640
29.2 Windows 2000性能监控工具641
29.2.1 Performance控制台641
29.2.2 Task Manager645
29.2.3 Terminal Services Client646
29.2.4 Network Monitor646
29.2.5 Netword Diagnosis工具648
29.3 性能数据分析649
29.3.1 基线的确定649
29.3.2 结果分析650
29.4 标识和研究潜在瓶颈651
第30章 安全性653
30.1 安全风险653
30.2 Windows 2000安全特性654
30.2.1 Active Directory654
30.2.2 访问控制659
30.2.3 审核661
30.2.4 Kerberos662
30.2.5 Certificate Services664
30.2.6 加密文件系统665
30.2.7 网际协议安全性666
30.2.8 TCP/IP筛选668
30.2.9 安全配置工具组669
30.3 Exchange 2000安全特性671
30.3.1 Key Management Service671
30.3.2 虚拟服务器安全674
30.3.3 权限676
30.3.4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安全保护682
30.4 确保Internet安全连接683
30.4.1 病毒防治684
30.4.2 物理安全684
30.5 安全性升级685
第31章Exchange 2000优化687
31.1 Active Directory最优化687
31.1.1 树林688
31.1.2 树689
31.1.3 域689
31.1.4 信任关系691
31.1.5 域控制器角色692
31.1.6 Windows 2000站点694
31.2 Active Directory架构694
31.2.1 架构对象695
31.2.2 Active Directory架构更改695
31.3 Exchange 2000 Server最优化698
31.3.1 缩放前端和后端服务器698
31.3.2 创建多个虚拟服务器698
31.3.3 全文本索引方式699
31.3.4 配置DNS以统一名称空间703
31.3.5 访问Active Directory数据703
31.3.6 Active Directory整体更改705
31.3.7 Active Directory中的数据存储706
31.3.8 管理预备708
31.4 Exchange 2000性能调整709
31.4.1 DSAccess设置709
31.4.2 数据库、日志和文件重定位712
31.5 消息传输优化713
31.5.1 Exchange 2000消息路由概述713
31.5.2 消息路由和组扩展714
31.5.3 路由组连接715
31.5.4 链接状态表719
31.5.5 消息路由选择721
31.5.6 多公共目录树725
31.5.7 公共文件夹管理726
第32章 实时协作729
32.1 即时消息发送729
32.1.1 即时消息发送组件729
32.1.2 即时消息发送配置737
32.1.3 即时消息发送部署方案741
32.2 聊天服务744
32.2.1 服务器配置744
32.2.2 可伸缩性744
32.3 Exchange会议服务器745
32.2.3 客户端连接745
第33章 故障诊断747
33.1 安装和Setup故障747
33.1.1 Setup失效:Setup Was Unable to Bind to the Exchange Server错误信息748
33.1.2 在子域中安装Exchange时的Setup失效748
33.1.3 Setup失效:Error 0XC103798A错误信息显示748
33.1.4 试图加入现有Exchange 5.5站点时Setup失效749
33.1.5 加入Windows 2000域控制器上的Exchange Server 5.5站点时Setup失效749
33.1.6 从Exchange 5.5升级时不存在的错误警告、服务器重新启动和服务重新启动750
33.1.7 在站点中添加新服务器时Setup失效751
33.1.8 公共文件夹复制失败751
33.1.9 初始OnCreate事件中的URL不可用751
33.2.2 Active Directory Users and Computers中的Exchange 2000选项不可用752
33.2 Active Directory和Active Directory Connector故障752
33.2.1 无法更改Active Directory对象752
33.2.3 Exchange 5.5中的隐藏对象在Exchange 2000中可见753
33.2.4 ADC创建配置连接协定753
33.2.5 Active Directory Connector设置不更新架构754
33.3 Web Storage System故障754
33.3.1 手动中止ExIFS后无法启动754
33.3.2 对IFS共享的远程文件操作失败,出现0xEFAD2521错误755
33.3.3 System Cannot Find the Path Specified或x:mailbox is Not accessible错误755
33.3.4 最近访问时间在文件上不被更新756
33.3.5 无法装配Web Storage System756
33.3.7 公共数据库更改后客户端显示错误公共文件夹757
33.3.6 无法从Exchange 5.5向Exchange 2000移动邮箱757
33.4 连通性故障758
33.4.1 Outlook客户端消息丢失758
33.3.8 安装或卸载存储组中丢失的所有数据库选项758
33.4.2 Ics.dat文件损坏或丢失760
33.4.3 站点复制服务在本地Exchange 2000环境下不运行761
33.4.4 即时消息发送在Exchange 2000中登录失败,但在Windows2000中登录成功761
33.4.5 在线会议中不显示即时消息发送联系人761
33.4.6 状态更改时即时消息发送客户端断开连接762
33.4.7 使用Word 2000作为电子邮件编辑器时出现Conference Not Found错误762
33.4.9 复制监控器中显示Deleted Server763
33.4.10 使SMTP连接器在非标准端口上运行以增强安全性的配置无效763
33.4.8 被删除新闻组仍保留在Exchange 2000公共存储中763
33.4.11 SMTP错误:Recipient Could Not Be Reached764
33.4.12 不在不同路由组中的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消息765
33.4.13 SMTP协议错误:454 Client Must Be Authenticated765
33.4.14 无法获取对群集中添加的HTTP虚拟服务器的访问权765
33.5 Windows 2000 Server工具故障766
33.6 备份和恢复后的故障766
33.6.1 无法在站点或组织机构中创建同样邮箱767
33.6.2 Event ID 1018, 1019, and 1022: Database is Damaged出错信息767
33.6.3 出现-1216(JET-errAttachedDatabaseMismatch)或Oxfffffb40 错误,存储组安装失败767
33.7 性能故障768
附录B 端口和协议771
术语表773
热门推荐
- 3909700.html
- 2475624.html
- 360193.html
- 2441713.html
- 2889583.html
- 3542420.html
- 3860040.html
- 3751133.html
- 1074530.html
- 3237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2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9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1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0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8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5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6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