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礼制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志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734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宋史》-研究;礼仪-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礼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宋史·礼志》史源研究8
第一节 诸家史源说述评9
一 前人观点综述9
二 评《国史》说11
三 评《会要》说13
四 评《文献通考》说15
第二节 主要史源之一:官方礼书17
一 《开宝通礼》17
二 《政和五礼新仪》19
三 《中兴礼书》21
第三节 主要史源之二:官修《会要》23
一 官修《会要》的重要性23
二 官修《会要》未被重视的原因24
三 官修《会要》为《宋史·礼志》史源25
第四节 主要史源之三:《续资治通鉴长编》27
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重要性27
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宋史·礼志》史源27
第五节 主要史源之四:《文献通考》29
一 《宋史·礼志》采录《文献通考》的可能性29
二 《文献通考》为《宋史·礼志》史源30
第六节 其他史源:官私著述32
一 官方著述33
二 私人著述36
第二章 《宋史·礼志》编撰研究41
第一节 各种删削42
一 基本照录42
二 删削时间43
三 删削原因52
四 删削史实过程及礼仪仪节54
五 删削史实结果58
六 删削人名及职官63
七 删削庙号等67
八 概括史实70
九 删削诏令与奏议77
十 其他删削83
十一 《宋史·礼志》删削手法的普遍性85
第二节 各种保持原意的手法92
一 全文照录92
二 词句润色93
三 简称98
四 省略104
五 其他手法107
六 《宋史·礼志》各种保持原意手法的普遍性111
第三章 《宋史·礼志》得失研究115
第一节 《宋史·礼志》的史料价值初探115
一 记载较为系统与丰富115
二 保存了部分珍贵史料118
三 订正他书讹误与不足120
四 后世官私著述之史源123
第二节 《宋史·礼志》编纂考述125
一 五礼全新排序126
二 五礼类目分明127
三 创新与时代特点兼顾128
第三节 《宋史·礼志》存在的问题132
一 各种史实讹误133
二 编撰之失150
第四章 《宋史·礼志》内容考论169
第一节 《宋史·礼志》与《朱子家礼》的不同命运探源170
一 结构之区别170
二 内容之倾向172
三 特点之不同174
四 后世之影响177
第二节 《宋史·礼志》中的礼仪实施情况考述180
一 礼仪实施的前提180
二 礼仪实施的依据183
三 礼仪实施的情况188
第三节 《宋史·礼志》所载南郊考析192
一 取材情况192
二 史料价值196
三 存在问题199
第四节 《宋史·礼志》中的赏赐考论203
一 赏赐原因203
二 赏赐类别205
三 赏赐对象207
四 赏赐标准210
五 赏赐特点211
第五章 宋代礼制热点及新领域研究214
第一节 唐宋祭礼变化及实施考论215
一 昊天上帝与五方帝关系的调整215
二 祭礼中道教色彩的大大加重219
三 皇权支配的祭礼体系初步形成222
第二节 宋代国家、礼制与佛教的互动考论225
一 国家对佛教的扶植226
二 国家礼制吸纳佛教228
三 佛教参与国家礼制229
四 佛教发挥积极作用231
五 佛教与国家的矛盾232
第三节 宋代国家、礼制与道教的互动考论235
一 国家对道教的扶植236
二 国家礼制吸纳道教238
三 道教参与国家礼制240
四 道教发挥积极作用241
五 道教与国家的矛盾243
第四节 宋代诸儒对礼之名实的探索245
一 徒具形式:礼为虚名246
二 维系天下:礼之实用250
三 宋儒努力:礼之名实转化254
第五节 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宋代礼、理关系考论258
一 现实诉求:礼、理结合的背景259
二 多维交织:理、礼结合的表现262
三 忧喜并存:礼、理结合的实践267
第六节 由外向内:宋代礼制发展趋势新说272
一 进步还是保守:开创转为继承272
二 繁荣转为萧条:多元走向一元277
三 求实变为务虚:偏实用转向重道德283
附录 元代《朱子家礼》传播考论289
明代家礼文献考辨300
明代《朱子家礼》传播新探310
推崇与抵制:明代不遵循《朱子家礼》现象之探研322
《朱子家礼》与《满洲四礼集》对比研究336
参考文献346
后记360
热门推荐
- 2557601.html
- 2162352.html
- 241403.html
- 1497317.html
- 1153543.html
- 588240.html
- 3414361.html
- 3897152.html
- 3269750.html
- 3457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6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2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4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3773.html